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名80后大学生的文化教育梦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3632
王桃红

  摘 要: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80后,赶上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很荣幸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可以全心全意的接受教育。随着知识的增长与眼界的拓宽,在感激国家教育政策的同时,我也深切感到中国教育的不足,深刻意识到祖国在文化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成长空间。由于生产力与国情的限制,国内的基本矛盾日趋明显,虽然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80后大学生对此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祖国的文化强国梦和个人的文化教育梦都能实现。

  关键词:文化;教育;梦想;成就;不足

  作为一名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80后,赶上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很荣幸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可以全心全意的接受教育,即便偶尔会拖欠学费,终究没辍过学。读书期间其实并没想过自己会读多少年书。当时也没读大学的概念。然而我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且考入大学,我成了我家第一位女大学生。

  进入大学生涯,我才似乎被打开了思维与眼界,我开始有所追求,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我的这种自觉要晚很多。但是不可否认,能够让我走到这一步我都心存感激,是中国日趋安定与繁荣的发展为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我如允甘露、如沐春风。

  然而,随着知识的增长与眼界的拓寬,我感觉到了中国教育的不足,深刻意识到祖国在文化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首先,学习的自我意识薄弱。进入大学以前都是被动学习,学习中没有自我意识,缺少自觉学习,习惯随大流、被安排,没有积极主动渴求与争取。包括大学学习的历史专业都不是我的志愿。

  其次,大学专业设置与现实的关系。历史,是一门文科基础专业,然而在追逐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专业被称列为冷门专业。虽说人们常把“以史为鉴”挂嘴边,却显有人真正重视历史专业。历史专业的学生不会被大企业接收,因为专业不对口,即便是公务员考试也鲜有招历史专业的岗位,所以绝大多数毕业生只能去中学教书。然而,随着生源逐年攀升,历史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中学历史老师的名额业已饱和。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失去了唯一的“独木桥”。每年的就业形势一筹莫展。哲学、政治等其他的文科专业也存在同样的遭遇。现实的压迫让我无奈却又深刻的意识到了“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真谛。

  一、基本矛盾的提出

  回溯历史,新中国建立之后,完成了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总之,实质上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些话以前只是出现在书本上,以前只觉是拗口的文字,很抽象,与我们没太多关系,如今却在现实中深有体会。

  二、取得的成效

  毋庸置疑,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不说父辈们有没有条件上学,就光是专业种类、书籍数量、学习途径等都大大增加,整体师资力量也明显有所增加与提升。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专业种类必然会增加。大学依然开设像国学、历史、哲学等文化专业,同时也新增了纳米技术、航空航天、计算机等新兴专业。

  其次,随着知识领域的拓宽,专业种类增多,分支更细,各个专业著书的人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书籍迅速涌现。即便是同一专业的书籍,相比以前数量都要翻好几番。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0家(包括副牌社33家),共出版图书369523种(初版207506种,重版、重印162017种),总印数77.05亿册(张),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2.53%(初版增长9.62%,重版、重印增长16.48%),总印数增长7.46%。[1]

  第三,学习方式明显多样化。不但不再局限于课堂,而且即便是课堂也因为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工具种类的增加而变得丰富多彩。如今各个大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些课堂不再因循守旧,采取开放的。

  第四,确实创造更多条件普及教育。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允许教育投入的增加。为了让穷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平等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力,基本上每所大学都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而且至少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种。同时,学校还会设有勤工助学岗,专门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我非常的感激我的母校湖南科技大学以及学校的老师与辅导员。

  三、存在的差距

  然而,虽然国家教育取得了如此骄人的胜利,不得不承认的是,它确实存在不足,亟需加强改革。

  第一,专业研究不深入。比如历史专业,学生能获得的知识多是来自教材。像原始材料等稀罕的资料难以让每所高校的历史专业接触到是正常的,但是相关的文字资料复印件或照片、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著作、论文应该具备。然而即便是这些,也很少能有学校做到。学生阅读面不够宽,对同领域的研究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知,信息闭塞,难免出现学生研究的议题是西方学者半个世纪前就解决了的。组织去实地考察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应该要做的,这种经历是书本上体验不到,对学术研究很有帮助。然而不少学校要么就干脆不去组织,要么流于形式。

  第二,专业设置过于普及,缺乏特色。在大学教育普及的时代,哪怕是冷门专业也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面临就业。然而,这些不同学校毕业的同专业学生良莠不齐。比如,对于学习外国史的同学来说,想要解读外文文献,就必须学习相关的外语。如果是现在还在流行的语言比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那还是有条件学习的。但如果是业已停止使用的古代语言,学习就没那么容易了。好比古希腊语和古典拉丁语,这两门古代语言是研究古希腊罗马史的原始文献必须要学的语言,然而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条件学习。国内懂这两门语言的专家学者屈指可数。开设这两门课程的也仅有北大、东北师大等几所学校。显而易见,同个专业,各个院校教学条件大相径庭。

  第三,就业遇冷。社会对大学专业的认可偏倚严重除了同行业竞争激烈外,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悬殊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出于生产力发展和国情需要,在国内,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就业非常“吃香”。当理工科毕业生有几个就业去向可供选择时,文科毕业生兴许连一个录用通知都没接到,只能望尘莫及。

  四、努力方向——我的文化教育梦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保存国家的文化实力,由北大、清华和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大从北平等地多次转移,途径长沙等地,采取海路和路路两线开始著名的文化“长征”,最终达到昆明。参与西南联大文化苦旅的有著名的专家学者有国学大师闻一多、历史学家陈寅恪、散文家朱自清、哲学家冯友兰等等。[2]

  我个人非常佩服西南联大的专家学者以及随行的学生、家属,他们在当时的战乱中保护文化的精神是支撑他们经历艰难险阻、坚持自由与强权和愚昧野蛮作斗争的支柱。这就是他们在战争与革命中的文化梦,契合了当今宣扬的中国梦。他们守护与实现梦想的举动,让人肃然起敬。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夢想,每个时代的梦想都不尽相同。这是因为生产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程度,决定着国家的实力,决定着国家对付现实的政策。同时,每个民族、每个人也都因时因地树立梦想、守护梦想、等待终有一天实现梦想。

  我深切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第一,注意现实与就业问题,做好政策引导,创造出合适的岗位来满足大学生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或是提供优厚待遇引导大学生去往祖国需要的地区。第二,调整普通高校千篇一律的专业设置,在社会无法消化所有专业的毕业生的情况下,出台相应政策减少设置一些高校毕业生待业较多的专业,或者减少招生数目。第三,鼓励发展职业教育,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人员。在“通才”教育已具规模的前提下,考虑到现实需求,可以酌情往“专才”教育倾斜。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对有特色、发展较稳的职业院校给予高度重视。这对应试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是个很好的机遇。同时,具备良好教学条件和实训场地的职业院校能为祖国培养出各种技能人才。

  个人的文化梦是小梦,国家的文化强国梦才是大梦。只有国家繁荣强大,才会有实力发展文化事业,才会有个人的文化梦。但不论大梦小梦,都是美梦。希望美梦成真!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Z],2012年8月.

  [2]易社强著,饶佳荣译.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9月.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