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分析两级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四点建议,进一步理清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职责;对二级学院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加强对二级学院的指导;二级学院党政合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校院两级管理;管理模式;思考
20 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全球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深刻的影响着高等教育的生存压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和自身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校已经具有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项社会功能,同时高校内部设有多个学院、学科、专业,其规模庞大,任务繁重,结构复杂,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而且,在大学内部,各学院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以及各自的教学科研特点,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各学院的发展。高校必须主动应对环境和自身的变化,改变过去组织内部行政化的统一管理格局,采取分权甚至授权的校院两级管理方式是必然的选择。通过校院两级分权,重心下移,调动学院、学科甚至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率,增强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与活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如何界定二级学院的责权利,如何协调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关系,激活二级学院办学积极性, 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竞争力,成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关键点。所谓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是指大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层次,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1]
一、校院两级管理的优势
校院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面对国内各高校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学科门类与专业数量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现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众多高校把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作为现代大学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开始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从目前来看,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度并不高,[2]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没有探索出与本校发展相适宜的管理模式。校院模式不是千校一面的,各高校必须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握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探索出与学校发展相适宜的校院模式。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盲目照抄照搬不利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学发展,各高校在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中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握好力度、控制好节奏。
二、校院两级管理的现状
(一)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职责不够明晰
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职责是否清晰,责权利是否明确,是实施两级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一些高校在实施两级管理过程中, 职能部门在两级管理的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上,在校院职能分工和关系的厘定上认识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一些高校沿用传统集权管理模式运行的特征还较为明显, 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造成管理重心无法实质下移,权利仍然集中在校级决策层和职能部门,学校该下放的权利没有下放,致使学院责权利不对称,职能部门下达任务多,学院请示多,基层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二级学院作用的充分发挥受到了限制。
(二)目标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其本质是管理重心下移, 学校由过程管理转化为目标管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往往注重对教工岗位业绩考核, 缺乏对学院和职能部门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估。或者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目标管理体系,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不强,一刀切现象严重,比如忽视文科和理科的区别、基础学科与专业的区别,学院原有的基础差别,等等,无法体现各个学院不同的办学特色和教学传统, 使之成为一个被动的系统,导致考核的激励功能弱化,难以真正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二级学院对校院两级管理认识不清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是大学内部管理改革的一项新思路,适应大学管理的特殊性,有利于大学更快、更好地发展。但是在长期的相对集权的校系体制运行下,面对新的两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对其接受和适应速度较慢,需要一个过程。一些二级学院对自身的定位不十分清楚,在管理过程中对学校的依赖思想很严重, 对自身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思考不够,措施不足,缺乏大胆的开拓创新,习惯处处请示学校,缩手缩脚,以致有些工作没有学校的推动和督促,就无所适从或无所作为,长此以往,会影响学校的快速发展。
三、校院两级管理的策略
(一)对学校与学院的管理权限明确划分
研究发现,学校与学院之间职责权力、教学管理权限的划分是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校与学院的职责权力有机明确。学校要将繁琐性事务工作下放给学院,主要精力放在宏观决策、教学指导、监督等方面,从全局、战略高度出发,科学研究和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事项。学校主要职责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科学制定,进而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科学引导,对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制定,对专业结构适当优化和调整。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起来,专项评估学院教學、专业课程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对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有机完善等。而学院则需要对治理结构科学完善,在学校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和规范;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对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等科学制定,合理安排学院各个专业的课程情况,有机管理和监控理论实践教学、考试等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要积极建设院级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及能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到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因此,在具体工作开展中,院校两级领导除了要大力建设师资队伍之外,还需要充分发展教学管理队伍。院级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着教学工作运转的基本任务,具有十分繁多的事情和较大的工作量,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身体素质之外,还需要具有相应的思想修养素质。因此,学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队伍待遇水平等适当提升,通过培训教育等措施的运用,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帮助其树立岗位发展目标,促使教学管理队伍得到稳定,逐步壮大教学管理队伍,从而顺利开展院级教学管理工作。
(三)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要紧密遵循科学性与整体性的原则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发现的问题,充分考虑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师生也需要服从、反馈以及认同这些制定的教学规章制度。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在管理实践中,高校对制定的各项教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制定的制度体系需要涵盖各个方面的内容,如教学改革研究、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管理等,通过其约束和规范作用,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要对教学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充分重视,严格依据制定的规章制度实施教学管理工作,促使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四)创新教学管理服务手段
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搭平台,建系统,既提高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效率,又能利用信息化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对全校的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从而进一步适应了新形势下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期后,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为了增强自身竞争优势,需要明确人才培养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要积极充分的贯彻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适当下放权力,明确权责,提升二级学院办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与水平得到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悦, 张红卫.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和谐化[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19(4):1-4.
[2]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刘亚荣,李志明,唐宁,韩东平,韩景义,肖刚.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研究[J]. 教育与经济,2010,2:13.
[4]张淑梅.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 文教资料 2011年3月中旬刊:170-171.
[5]关琦. 新形势下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服务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上海 2017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