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悲剧审美的感悟与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3857
沈棋匀

  摘要:在中西方文化领域,关于悲剧审美这个话题的讨论从未真正停止过。不同人眼中的悲剧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和意义。余秋雨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在我看来,这句话似乎有点拔高悲剧的地位了。悲剧不仅存在于影视剧中,也在现实中,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里。每一部悲剧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悟与思考,或关于生命,或关于情感,或关于未来。悲剧最崇高的意义在于给了现实中生活人启示,哪怕是一丁点儿。

  关键词:悲剧审美;审美价值;悲剧意识

  一、悲剧的基本构成

  1.叙事性情节

  悲剧的情节都是叙事性的,围绕一条或两条线索展开。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围绕着窦娥被冤枉——含冤入狱——申冤无望——沉冤昭雪这条主线展开。西方的复仇故事《哈姆雷特》与《窦娥冤》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围绕着着哈姆雷特为父复仇这个故事展开。

  2.悲剧性主人公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承载“有价值的东西”的那个人就是悲剧的主人公。比如,屈原投江、江姐被害,这都是生命被毁灭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这些主人公的爱情被毁灭;窦娥冤被冤枉处死;杜十娘被负心汉欺骗选择自杀。总之,悲剧的主人公一生都充满了悲剧性。

  3.冲突与矛盾交织

  任何一部悲剧都不是平铺直叙的。故事中有开端,有高潮,还有一个几乎所有人都猜得到的结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悲剧就毫无悬念可言。悲剧的审美意义来源于欣赏者个人情感的跌宕起伏,而故事中的冲突与矛盾是引起欣赏者情感变化的“引子”。

  4.悲剧下的反抗精神

  悲剧只会让人陷入悲伤和痛苦之中,让人在这个”噩梦“中不能自拔。在我看来,悲剧中蕴含着无限的光明和希望,这种光明和希望来源于悲剧激发的反抗精神。比如,看《窦娥冤》,人们会痛恨古代的官吏,是非不分,冤枉好人;看《白毛女》,人们恨不得将黄世仁千刀万剐。这种油然而生的正义感和反抗意识正是悲剧赐给我们的力量。

  二、悲剧的审美价值

  1.借助形式美激发个人情感

  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大都是悲中带喜,喜中有悲,达到让观众“含泪的笑”的效果。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阿Q、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无论阿Q还是祥子,他们的人生都是悲剧性的,连最起码的人的尊严都没有,让人可怜、可悲、可叹。但是面对生活,他们又是十分“积极”的,对于别人的嘲笑与蔑视,他们会妥协;对于别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与践踏,他们选择无视。他们身上的这种“积极”生活的价值又带给观众无限的喜感。所以,我们欣赏这两部剧时,会为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感到悲痛,感叹世态炎凉。同时,又被主人公的语言和动作形式美弄得捧腹大笑,从而减轻悲痛感。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的悲痛感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而获得一种痛感转化的力量。这种力量为欣赏者发泄个人情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

  2.利用生理变化实现情绪宣泄

  流眼泪能够减轻痛感,这已经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人遇到伤害或刺激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流出眼泪。在欣赏悲剧的过程中,欣赏者会由于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感到悲伤,随着情节的推进,这种痛感会不断积累,甚至造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当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时,欣赏者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痛感,泪水夺眶而出。有过这种体验的人会感觉到泪水流出的那一刻心里无比舒畅和轻松。这种快感前所未有。其实,在泪水流出的那一刻,不仅因悲剧积累的痛感被冲走了,连自己本身压抑在心中的悲痛也被冲走了。在欣赏悲剧的整个过程中,欣赏者生理的变化实际上是情绪宣泄的一个过程。

  3.满足个人情感和价值需求

  每个人都有两个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同情与爱。同情与爱本就是连接在一起的。道理很简单,当我们同情别人的时候,也是自己爱心流露的一种表现。

  或许每个人在欣赏悲剧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希望上天不要再惩罚剧中主人公,让悲剧不再发生。但是又忍不住期待和预测主人公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悲剧。简单来讲,就是希望剧中人再次遭逢不幸,然后彰显自己的同情与爱,满足个人情感和价值需求,从而产生一种审美愉悦感。无疑,这种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是虚伪的、可耻的。然而,这种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生活是现实的,没有那么多的悲剧,只有在悲剧中才能实现自己对同情与爱的追求。

  4.深化个人对真理和人生的认识

  每一位悲剧欣赏者都希望从这个悲剧故事中获得某种感悟,得到某种力量,这是一种审美心理期待。比如,通过观看悲剧正面人物曲折艰苦的斗争过程,明白成功需要付出代价,而自己之所以不成功,是努力的不够,付出的代价不够。反过来,通过反面人物的暂时胜利,明白邪不胜正,从而领悟到自己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人格结构。

  三、悲剧的现实审美意义

  悲剧不是一次简单的痛苦体验,更不是犯罪、邪恶、杀戮等的代名词,而是审美追求,是一种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有人说在现代社会,悲剧已经过时了。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只要人类存在,悲剧就不会停止,只会变异和发展。周星驰以其无厘头风格被人称为喜剧大师。而周星驰在采访中却说,我明明演的是悲剧,观众们都说是喜剧。周星驰这么说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悲剧创作的窘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条件的丰富,精神层面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传统的英雄崇拜、神话故事、历史冤案一类的悲剧已经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现代的悲剧应该另谋出路,扎根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精神领域的矛盾冲突。

  另外,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悲剧色彩也应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再局限于冤情倾诉、爱情夭折、死亡恐惧等。比如,周星驰荒诞搞怪的“无厘头”风格也是一种悲剧,只不过人们盲目地将其认定为喜剧。又比如《2012》,这部电影讲述了2012年世界末日全球毁灭的灾难,百度将这部电影类型定位为”动作、科幻、冒险、灾难“,唯独没有悲剧。这部电影播出后不久,豆瓣影评上的评论堆积如山。其中有一段评论大意是这样的:记不清看这部电影时流了多少眼泪,也记不清看完这部电影后过了多少个惶恐之夜,只知道看完这部电影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的渺小,生命的卑微。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我们活着的价值只有靠我们自己去争取、去创造、去打拼!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堪称一部伟大的悲剧,它成功地带给了所有观众痛苦体验和忧患意识。

  这样的评论虽然很感性,却一语道破了这部电影的本质,这是一部能够让人化悲痛为力量的电影。

  结语

  悲剧能够带给人深刻的现实审美意义。悲剧能够让人如南柯一梦般体味真正的“五味”人生。

  一言以蔽之,悲剧带给人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痛感是快感的源泉,痛感不断聚集、加强,在最后一瞬间转化为快感,仿佛之前所有的痛感都烟消云散了。

  [参考文献]

  [1]李泽厚.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2]鲁迅.鲁迅全集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297.

  (作者單位: 徐州工程兵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