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乌合之众中的社会心理学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915
钱天月

  摘 要:“我们即将进入的这个时代,确确实实会是一个群体的时代”。《乌合之众》中将群体这个概念进行全面的解析和评价,虽然现在看来有的观点已经过时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对现在的群体研究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群体;社会心理学;宗教

  一、群体的一般特征

  本书在对群体进行定义时,首先用到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觉的个性丧失,情感和思想转到一个全新的方向上去。自觉的个性丧失在心理学上有另一个词语,叫做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从而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上有几个典型的实验都和去个性化相关。第一个实验是从众实验,人们在迫于群体压力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与我们的认知不相匹配的事情,这在《乌合之众》中有大段的论述和解释。第二个实验是津巴多的监狱实验,这是一个关于个体服从的实验,也说明了在规范和社会群体的范围内,人们的情感行为与他们作为单独个体的情感行为截然不同,群体是无名的,它不必去承担什么责任,这样的个体其责任感就会消失一空,就好像单个细胞和整个生命体一样,整个生命体并不会体现出单个细胞的单独功能。

  群体所体现出来的意志和单个个体是不一样的,但是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书认为,群体意志的产生是无意识心理活动在起作用。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座冰山,漂在海平面上的是意识,在海平面上的是前意识,而大量的不为人所知的却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海平面以下的潜意识。意识层面只占精神世界的一小部分,指导控制决定我们日常行为的大部分是受潜意识支配。这个观点似乎很出乎我们意料,因为我们肯定会认为我们的行为确实是自己意识到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回首你们的过去,工作学习生活,结婚生子,一步一步有没有一種冥冥之中受到某种力量的牵引,最终到达现在的状态,形成现在的自己的感觉,你还认为自己的成长生活是受到意识支配么?哪件事情是自己很清醒的提前预知这件事情就是这样的,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那样的人呢?事实证明,还是潜意识支配了我们。勒庞认为,一个种族的先天特性由无意识因素构成,无意识从始至终支配着我们基本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是种族中大多数人同时具有的。这里要提到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中关于集体潜意识的观点。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方式和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这就是勒庞的种族无意识。几乎所有人都会对黑暗恐惧,在黑夜中避免照镜子,没有人告诉你这些事,好像你天生就知道一样,这就是原型,黑暗是死亡原型,我们当然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也会感到害怕。

  人的意识的消失,无意识的横行霸道,思想和情感因暗示和交互感染的作用向着一个方向发展,以及把暗示带来的意念力付诸行动,这些倾向都是群体中的个体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在行动上,群体中的个体和他本人有本质的差别,个体在群体中的思想和行为早已经在成为群体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的词汇叫做群体极化。在一个组织群体中,个人决策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容易做出比独自一个人决策时,更极端的决定,这个社会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书中举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陪审团做出的判决,也许每个陪审团作为个体都不会投赞成票,议会颁布实施的法律措施,也许每个议员作为个体不可能会同意。但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暴戾的提案被通过,清白之人被送上断头台。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美国大选。希拉里作为大选前被宣传的对象以及凭借自身优势得到广泛的支持,几乎所有人在大选前都会说希拉里可能会胜出,但是当单个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时,当群体需要进行决策时,每个人温和的选择都会被极化,当每个人都在说希拉里胜出或者对我来说无所谓时,当一个人站出来指出希拉里的缺点支持特朗普时,便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支持他,形成一个龙卷风一样的效应。

  二、群体的情感和道德

  无意识的动机几乎完全支配着群体的行为,群体的行为基本上不受大脑的操控,群体任由一切外在刺激因素的摆布,且呈现为不断变异的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群体几乎不提前做什么谋划,他们的情绪被挑动起来,可能是前后完全矛盾的。这一点让我想起中国革命的进展过程。在民国时期,鲁迅先生笔下的国人是围在一起看着革命志士被杀头的麻木不仁冷漠的行尸走肉,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抗战,涌现出大批不怕牺牲甘愿流血的平民,为什么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而又相互矛盾,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群体的冲动和善变。

  而群体之所以冲动和善变,就是因为群体的特别容易受到暗示性。最开始只是一个示意,经过相互感染,很快就进入到群体中所有的头脑中,于是群体一致的倾向性情感得以形成。我们知道前期的一个新闻“马蓉王宝强离婚风波”,当前一天晚上王宝强在微博上发离婚的通告并指责马蓉出轨时,第二天所有的新闻头条都变成了“宝宝坚强,宝宝不哭”这类的话题,在暗示的影响下,每个个体的表现都一样,即意念一旦进入头脑就很容易变成行动,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指责马蓉,连电影票都变成了如果你的名字里带宝,这场电影免费这类的行为。事实的真相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马蓉是否真的出轨也不是大家关心的,群体一旦受到暗示就很容易轻信,毫无逻辑可言。

  在书中还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那就是群体幻觉。集体在观察的时候很容易出错,它描述的通常是个体的幻觉。在法庭上,人们总是相信儿童和妇女不会撒谎,但事与愿违,儿童一直都在说谎,这样的谎言虽然是无辜的,但是却是存在的。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并不能完全不出错的记住所有的细节,人的记忆经常会犯错,会重构,因此在法庭上全都听信儿童的证词是有问题的,这一点稍微学过心理学知识都知道。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还是相信集体幻觉并为之作证。

  心理学家对群体的犯罪行为进行研究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群体的道德水平及其低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个体组成群体时,因为去个性化和不承担责任,人们往往愿意做一些个体单独行动不会产生的现象,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典型的例子。当你自己过马路时,你会好好的遵守交通规则,但是当一群人一起闯红灯时你不认为闯红灯行为是违反规则不道德的行为,你会对此乐此不疲。但是群体一旦形成某种规则,群体中的成员会自觉的遵从并信奉,这就是宗教的力量,某些宗教仪式可能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并有些残忍以及完全没有必要,但是却是宗教内部信奉的准则并不可违背的。

  三、群体的观念、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形式简单的观念才能被群体接受,因而思想必须经过一次彻底改造才能变得让人易于接受。让群体接受高深莫测的物理学和数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试图说服群体接受在量子系统中,一个原子或者光子可以同时以多种状态的组合形式存在,而这些不同的状态可能对应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结果。但是如果你告诉群体我们描述一种不确定性的状态,我们称之为“薛定谔的猫”,群体就比较容易接受并承认这个观点。对于一些哲学思想和理论路线我们也是如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我们了解的也知之甚少,而让群体接受整个资本论的内容也是几乎不可能,但我们都知道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会使得共产主义社会最后取代资本主义。一旦群体接受了某种观念,想要根除他们比形成这个观念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这也就是为什么伟人和科学家总是超出这个时代甚至是几个时代。这也说明了明明封建制度已经废除了几十年,我们仍然受到它的统治和支配。即使你申辩你是完全的共产主义者,但你敢保证自己没有封建的观念和一些封建的传统么?

  群体在推理时有这样一个特点——把彼此不相似而只是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立刻对所有具体事物都予以普遍化。懂得如何操控群体的人经常会利用这一点。对于一些邪教组织,他们的头领会利用这种方式实现对教众的说服。法轮功组织不乏一些博士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难道说他们没有逻辑去判断辨别真伪?这显然是说不通的。但是他们在群体中推理能力下降,也不愿浪费头脑去论证,直接接受一些浅显的观点并得出结论似乎是简单而易行的。群体在推理上无能为力,因此就不会正确地表达任何批判精神,群体得出的结论仅仅是强加给他们的结论,绝不是经过讨论而予以采纳的结论。群体只要接受就可以了。

  與缺少推理能力相对,群体具有强大的想象力而且具有极强的主动性,能对任何的印象都有敏感的反应。而群体之所以具有强大想象力的原因是群体善于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思考,具体的形象震撼了群众,并由此而成为群体行为的发动者。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文工团起到了很强大的作用,在经过村庄或乡镇时,进行文艺汇演来表达抗战的热情,抗战的决心和中国共产党必胜的信念对群众和敌军具有很强的情感刺激作用,进而产生行动。另一个观点是上千次小罪恶或小事故不会打动群体的想象力,但是一个大罪恶或大事故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在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叫做易得性启发,指人们往往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比如说飞机失事的概率大还是火车出事的概率大?但为什么人们的认识出现偏差,是因为飞机失事我们通过媒体和报纸接触的更多,而且一旦出事故几乎是全球报道,我们听得多了,接触的更容易了自然也会产生一种认知上的认同,因此产生偏差。

  四、结语

  不得不说《乌合之众》这本书确实是经典,里面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即使到了现在这个时代仍然不过时,里面大量的进行旁征博引,并且不拘囿于一个学科学派,现在很多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框架以及思想都来源于《乌合之众》这本书。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虽然经典,还是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的。本书中对传统是这么形容的,中国的传统几乎没有改进提升的空间,即使是暴力革命也没有多大的作用,这种观点历史证明显然是错误的,暴力革命不仅起了作用,还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作用,历史证明马克思的观点是正确的,阶级矛盾必然会引发革命,只有用革命的手段才能解决阶级矛盾。其实这是有一点夸大群体作用的。整本书都在试图解释群体的作用,个体几乎在群体中不起任何作用,历史虽然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英雄人物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勒庞其实是没有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的。

  [参考文献]

  [1]勒庞. 乌合之众[M].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

  (作者单位:西安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