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073
何康

  摘 要:如今社会对专业化志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实现志愿组织、志愿者和高校思政工作的共同发展。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地区4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开探讨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化志愿服务;对策

  按照服务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志愿服务可以分为一般性服务和专业化服务,随着社会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的需求逐渐提升,发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也就成了大势所趋。[1]而高职院校正是以技术和专业见长,其志愿服务组织就应该凸显专业特色以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一、发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的意义

  1、有助于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专业化符合学生需要。在志愿服务组织中,志愿者更为确切的讲是“富有热情”的志愿者是组织的基础。高职学生本就整体素质不如本科学生,如何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充满热情,这就要发挥高职院校本身的特色,发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其“专业化”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并积极投身于活动中从而获得成就感,降低组织的流失率。其次,专业化符合地方发展需要。如今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生存堪忧,究其原因有一点很重要,它适不适合地方发展的需要,地方和高校有没有对它足够的支持。如果志愿组织和活动是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并能得到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那么当地政府和所在高校必然大力支持,志愿服务组织也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相比于一般性志愿组织,所特有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决定了其更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强。

  2、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论,提升技能

  如今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评价,有一种观念就是“眼高手低”。这样的评价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从一定侧面上讲部分大学生确实存在这样的状况。“眼高手低”就是讲我们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空有理论,实践能力弱,这样的大学生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而对于高职院校,本身培养的就是高技能人才,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自然更高。而专业性志愿组织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通过深入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实践活动,真正了解社会所需,也从一个侧面认识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增长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为自身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目前,高校的思政工作主要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在进行,形式较为单一。这对于素质整体较高的本科学生来講都显匮乏,更别说高职院校的学生了,如今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养”的现状更是说明提升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而对于重技能的高职学生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思政工作,拓展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思政课堂“单渠道”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让天生好动的高职学生走出去,亲近社会,在服务社会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锻炼,逐渐培养起吃苦耐劳、服务他人、团队协作等品德,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二、高职院校“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

  纵然,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组织,尤其是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对高校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些组织的建设仍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笔者对浙江省金华地区的四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76份。另外也和几位学校的团委教师进行了访谈,作为调查问卷的补充。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的分析,笔者认为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水平整体较低,发展良莠不齐

  随着高职院校及其志愿服务组织的大力发展,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多,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在“你参与过什么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上,调查显示56%的学生参与过各种赛事、大会等活动,17%的学生参与过爱心捐助、支教等活动,48%的学生参与过环保宣传、走访敬老院等活动,9%的学生参与过电脑家电维修、摄影摄像、心理咨询、健康急救等活动。而且进一步调查发现百分比高的志愿活动形式在四所院校中都有相当比例学生参与,分布较均衡,而百分比低的活动形式除了整体参与低之外,参与者也大都集中在个别院校中。在被问及“这些活动与你专业相关吗”,90%的学生也选择了“无相关性”。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有较高的志愿参与性,但参与的志愿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集中在一些较低层次任务型的活动上,而和学生专业相关的“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较少,水平整体偏低,在四所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

  2、志愿者专业技能和素质欠缺,缺少有效指导

  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相较于一般志愿活动,它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针对的也是有特殊需求的被服务者,因此它对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要求更高。而我们的志愿者都是身处校园的大学生,虽接受着较深的理论学习,但实践能力偏弱,再加上社会经验缺乏,往往在进行专业化志愿服务时显得力不从心。调查结果也表明,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制约专业化志愿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这一比例达到了36%。针对学生志愿者的现状,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指导尤为重要,而目前的指导大都为临时性的,多数集中在活动开始前。在被问及:“志愿活动前是否接受过相关的培训”时,62%的学生选择“偶尔有”,“经常有”的只占到了12%,26%的学生选择了“从未有过”。而培训的主体也大都是学生干部、团委教师和辅导员,培训的内容也局限在注意事项、组织纪律等方面,由此可见,专业志愿者队伍缺乏一个有效的培训机制。

  3、志愿者活动后勤保障不足

  专业化志愿活动有着一般性志愿活动所没有的专业性,因此对其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实践中,我们志愿活动的组织者或学校、地方领导错误地将志愿活动的“公益性”理解为“无偿劳动”,提供给志愿组织和成员的保障相当匮乏。调查中当被问及“志愿活动中,你是否领到过经费补贴?”时,有58%的人“从来没有”获得过经费补贴,22%的人选择了“偶尔会有”,16%的人选择了“很少有”,选择“经常有、一直有”的只占4%。而在对志愿组织负责人和团委教师的问卷中,问及“你认为影响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时,所有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后勤保障这一选项。由此可见,后勤保障已然成为制约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4、品牌影响力不足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高职院校中已有专业性的志愿服务组织,并能定期地组织一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但调查同时发现,这些组织或活动在学生间的影响力不足,问卷中问道:“你们学校有专业性的志愿服务组织吗?分别是什么?”,68%的人选择了“不清楚”,21%的人选择了“了解一些”,但后面的组织名称写不出来,只有11%的人选择了“很清楚”,并能写出组织的具体名称。由此可见,选择前两个选项的有将近90%的学生是不了解学校的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的。当然,这里面也有可能是部分学生的不关心,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组织或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创立品牌或是影响力不足所致。

  三、对策建议

  1、完善和创新组织管理模式

  调查中发现志愿服务组织(包括专业化的)发展较好的院校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模式。在这些院校,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得到持续发展也在于学院领导的重视,“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所以拥有一个好的车头很关键。首先,建立以学校院长或副院长直接挂帅的志愿服务领导机构,对全校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统一领导。同时由学校团组织、学生会具体负责全校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协调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应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吸纳志愿者优秀分子参与组织的决策管理,各个下属分院应结合自身专业建立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团队。这样既保证了自上而下的统一协调性又不失组织的机动灵活。其次,在高职院校中,应将志愿服务活动和学生的专业相挂钩,写入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实行学分制,设立基本志愿服务学分达标线,对学生进行考核。

  2、建立保障机制

  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后勤保障机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志愿服务的后勤保障主要包括志愿服务的“基地化”建设和配套的资金保障。首先,为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建立相适应的活动基地,为组織的发展提供平台。专业化志愿组织可以和地方建立联系,进驻企业、学校、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等地方,签订帮扶协议,建立示范基地。[2]其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单靠志愿服务组织一方解决资金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应建立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资金保障机制。当地政府和学校都应建立用于志愿服务活动的专项资金,对活动的资金费用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管,从而保障开展服务活动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志愿活动的组织者针对活动经费的缺口,应积极寻求向社会募集,动用各方资源让企业、商家、个人参与进来。

  3、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是继资金不足后影响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应建立一套完备的培训机制。首先,培训时间上是长期稳定的,每个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应建立长期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其次,培训内容上,应建立包括志愿精神、服务态度、应急处理、心理调适、专业技能等各种内容的一套体系。最后,在培训的师资队伍上,不仅有辅导员教师,还应包括专业教师、心理教师,同时吸纳企业、社会专业机构人员充实到志愿者师资队伍中来。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还应积极地与当地的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保持密切沟通,相互交流,更快成长。

  4、打造品牌,扩大影响

  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要像商品一样打造品牌,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吸引学生参与和社会关注,这样志愿组织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希望工程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最终能成为品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首先,创立品牌,这是基础。学校各个志愿服务组织应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推出志愿服务项目,根据专业优势、资源比较,重点扶持一两个项目来打造品牌。其次,培育品牌,这是重点。通过组织制度、人员招募、专业培训、资金扶持、基地建设等一系列运作呵护志愿组织的成长,增强品牌的竞争力。最后,品牌的树立还要靠宣传的力量,在校内外通过橱窗、报纸、电台、网站、微信等各种媒介宣传志愿精神、招新纳新、优秀学员事迹、活动综述,同时要对志愿团队进行形象包装,制作统一服装、会旗、手册甚至创作队歌等等,从而更好地展示志愿组织风采,提升组织的社会认可度。[3]

  [参考文献]

  [1]张科.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0(2):43-46.

  [2]葛崇勋.高校专业化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初探.现代企业教育.2014(16):257.

  [3]满涛.高职院校专业化青年志愿者服务研究.群文天地.2012(4):243-244.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16年度课题“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以金华地区为例”(课题编号:2016B30)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浙江 东阳 32211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