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116
宋韶彬+赵丽丽+程云波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困境并从国家、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四个维度综合提出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帮扶建议,通过不断完善资助体系,提高心理教育水平,构筑和谐家庭基础,提升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切实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化解心理困境。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教育成本的提高以及我国区域性贫富差距等原因造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群体的出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通过依靠“奖、贷、助、补、减、免、缓”等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式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常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保障。但通过近些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家庭成长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困境更加突出。因此在高等教育日趋完善的今天,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及化解对策,帮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就更加刻不容缓。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困境

  (一)经济自立与现实压力的矛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成长在贫困的环境中,巨大的经济压力让其生活和学习必须养成精打细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其刻苦学习,帮父母圆梦大学的动力,但进入大学后,面对高昂的学费、生活费等经济支出往往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无法排解的忧愁之中,且由于年龄已达成年,相较未上大学就业的同学已有了一定收入,自己却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完全依靠家庭付出和学校资助,使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在其内心中有着强烈的经济自立意识,而所依托的勤工助学等方式虽然可以有一定收入缓解经济压力,却压缩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导致内心矛盾的冲突[1]。

  (二)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普通学生一样,拥有着理想和抱负,希望通过大学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但由于基础教育的差别、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等原因,使得原本高中优秀的自己在进入大学后反倒没有想象中的优秀,自己原先定下的目标与别人相比显得如此单薄。长期的挫败感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丧失信心,感觉低人一等,认为现实自我丑陋不堪、无人欣赏,甚至思想上走向了极端,表现为对周围同学、学校、社会任何正面现象都看不惯,往往以家庭背景深厚、外貌漂亮、老师偏爱、社会不公等理由解释,长期如此将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三)人际需求和自我封闭的冲突

  在某种程度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普通学生更渴求别人认可,希望得到真正的友谊,追求美好的爱情,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得到别人的需要和赞赏,但由于自身的经济状况,家庭经济困难往往具有独立的性格特征,在遇到喜悦时不会表现出分享的冲动,在遇到忧愁时不愿表达出诉说的渴求,使得自身很难融入到周围同学中,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个人空间内,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许多负性情绪,造成焦虑、抑郁、敏感多疑、麻木冷漠等心理症状。

  二、化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对策

  化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困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国家、学校、家庭、个人四个维度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具体表现为:

  (一)国家层面

  要继续加大资助力度,进一步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金的覆盖面,不断优化高校贫困学生认定制度,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免、缓”的资助体系,实现“奖优原则”与“助贫原则”相结合。扎实推进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助力高校“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通过设立企业奖助学金、个人奖助学金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提高资助覆盖面。

  (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阵地,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知识普及、心理教育课程、心理教育活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高校应采取专、兼、聘等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力,兼职教师为辅助、聘用专家为弥补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切实提高这支队伍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设立专门的工作场所、专项经费,将心理咨询工作由以往被动式解决为主动式出击,通过发布邀请或深入学生日常生活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困境,采用“一对一”心理帮扶,以心理测试为辅助手段,以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为依托,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正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准确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做到“关注其动态,研究其心理、分析其特点、把握其需求” [2]。

  (三)家庭层面

  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父母,除了要在物质层面解决经济困难,更多的是要在心理层面给予子女足够的了解与关怀,建立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树立艰苦朴素的价值观,减少家庭经济困难子女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构筑健全的人格。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父母要改变以往传统观念,正式心理困境的存在,从实际出发,配合高校家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措施的实施,切实为化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提供可靠保障。

  (四)个人层面

  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首先要学会自我调适,正确看待心理困境的出现,以積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在出现心理问题出现的初期,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减轻内心冲突与不安,缓解心理负荷。其次要学会自我脱贫,正确认识家庭经济的不平衡性,理性接受经济贫困的现实,通过养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积极参与勤工助学等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取应得的经济回报,改善经济状况,同时加强自身学习和各方面素质的完善,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争取国家奖助学金,进而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最后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豁达开朗的心胸接纳周围同学,通过学校活动和日常生活多接触充满“正能量”的人或集体,融入社会主流,通过平等的交流,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增强心理适应性[3]。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困境仍旧存在,但通过在国家、学校、家庭、个人四个维度上采取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帮扶,将会不断完善资助体系,提高心理教育水平,构筑和谐家庭基础,提升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不仅能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脱贫,也能真正做到心理脱贫。

  [参考文献]

  [1]肖琼,薛保勤.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劣势及干预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2]李瑞学.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教育探索,2005,(11).

  [3]修新路.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辅导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21).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