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办中小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774
史军绒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办中小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路径选择,本文分析了民办中小学的三种发展路径,低端办学只是现阶段的无奈之举,已经快要出局;中端办学与普通公办学校同质化严重,正在受到排挤;只有高端发展路径才是符合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的途径。

  关键词:民办中小学高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根据《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民办普通小学有5859所,每年招生124.36万人,在校生713.82万人;民办普通初中有4876所,每年招生170.73万人,在校生502.93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585所,招生94.51万人,在校生256.96万人。在蓬勃发展的背后,2006年被誉为中国民办教育航母的南洋教育集团倒闭,2014年衡阳市五年内民办学校倒闭停办了100多所,2015年海南民办小学七成倒闭,私立武汉光华学校、私立新世纪等倒闭。民办基础教育走到了捉摸不定的十字路口,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口。

  关于民办学校的发展定位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倾向于认为民办中小学应该双端发展,即发展好两头。一是发展高端教育市场,提供可供选择的优质或者是特色教育;二是发展低端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工及外来人口随迁就读的子女的上学问题。[1]王文源的观点是民办中小学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是提供优质的教育、特色或特殊的教育,二是致力于弱势群体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服务能力。

  [2]郑复兴认为民办中小学对于基础教育的价值既是数量补充又是功能补充,实现功能补充价值的高端学校与实现数量补充价值的低端学校共存,对这两类学校实行不同的管理,形成了民办基础教育的分类管理体制。

  [3]顾美玲认为在民办教育层面上,要做好科学定位,即在高端上下功夫,提供优质和有特色的教育服务,满足部分家长的择校要求;又在低端上下功夫,办好民工子弟学校,解决部分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学者们提出的双端发展的背景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说从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上来看,高端是其必然的选择,也是其存在的合理区间,而低端发展则是当下政府投入不足和进城流动人口过多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无奈之举。笔者认为民办基础教育应该走高端路径,低端发展是政府应该尽力解决的问题。

  民办基础教育高端办学的内涵

  什么是高端?[4]高端就是高出一般的,顶级的,最好的,構成教育的基本要素:理念、课程、师资、服务、环境。高端的教育就是要求以上要素都要是最好的。[5]高端办学简而言之就是办高品质、高收费民办学校,它具体表现为:一是办学目标高;二是办学水平高;三是服务水平高;四是教师素质高;五是学生素质高;六是经费投入高;七是教师待遇高;八是收费水平高;九是社会地位高。纵观西方的基础教育,私立教育占有绝对的优势,外国政要名人几乎都将子女送入私立学校就读,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五个子女无一例外的全部在私立名校接受教育,刚卸任的奥巴马家的两个女儿,都曾在一年学费高达40,000美元的西德威尔友谊中学就读。在美国,私立学校的口碑却比公立学校好很多,这些私立学校都是走高端发展的策略,所以赢得比公立学校更高的荣誉,获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1.民办中小学低端发展的不合理性

  1.1当下民办中小学的低端发展是社会剧烈变革期的无奈之举

  低端民办中小学主要指这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或全部接受随迁子女),收费标准低且质量相对较低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6]。低端民办学校只是解决了弱势家庭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上学的一个补救措施,达到“有学上”的教育最低要求。对于当下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就是个悖论,从国家教育政策来说就不应该存在,但从实际中政府无力解决城镇化带来的农民工子女无学可上的境地。[7]虽然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经历了“两为主”,即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为主,到“两纳入”,即纳入城镇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再到“两统一”,即统一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为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服务,统一随学生流动携带“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的演进,随迁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入学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8]但是,尽管考试制度逐渐放开,公办学校仍然有各种入学门槛,比如户口证明、房产证、纳税证明及无犯罪证明等,各地公办学校的入学所需的材料各不相同,有的地方竟然要十种证明,缺乏统一规范,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种类繁多,办这些证明程序复杂,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公办教育构成挑战。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办不齐所需的证件,只好让子女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

  “两为主”政策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基本方针,而这一政策又与“分级管理,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体制相矛盾,所以出现了在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上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相互推诿,都不负责的状态。造成了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无法上公办学校,农民工只好满足对教育的最低需求,能够有学上,能够获得相关学历证书,只能选择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被动选择。

  1.2低端民办中小学学校加重了农民工的负担,与我国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背道而驰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主要从事最底层的工作,造成了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农民工参加社保率低、职业风险高使得他们的就业更加不稳定,加重了经济困难,随迁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进不了公办学校而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的平均收入低,而民办学校收费高。根据陕西省的情况,农民工家庭月平均收入1500-2000元,而一般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费是每年6000多元,农民工的收入的30%都用于子女的教育,如此高的教育花费对于他们无疑是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就形成“马太效应”,越贫穷的人反而要付出更多的教育消费,这显然不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其次政府鼓励这批低端民办学校发展值得深思,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民办学校让人怀疑。这恐怕与地方政府在教育上投入不足、不舍得投入有很大关系。

  2.民办中小学中端办学和普通公办学校同质化严重,没有竞争优势,正在遭受排挤

  民办中小学中端办学是指在资金、软硬件设施、教师素质及生源状况比之农民工子弟学校要高,但比之高端民办学校就要差很多,和一般的公办学校相仿。这里的“同质化”是指民办中小学照搬公办学校模式,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模式都日趋相同,走应试化路线。“同质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于民办学校自身办学定位不明确,不了解民办教育的教育特征或者与公办学校相同,为生存必须迎合家长的教育目的;没有认真思考民办教育的特殊性,对民办中小学管理的特殊性也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民办中小学特色的形成。中端办学的民办学校与当下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如出一辙,千校一面,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学校发展观上各个学校都强调的是狠抓教学成绩,比拼的都是升学率。中端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功能重叠。这就不利于民办学校自身的发展。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人民大众有免费的公办学校为什么要去上收费不菲,没有特色、没有优质教育质量、没有高大上的软硬件设施的民办学校呢,可见,民办学校的中端发展策略行不通,现在的中端民办学校如不紧跟时代步伐向高端迈进,将会规模不断萎缩,生存都会有问题。

  3.民办中小学实施高端发展策略的必然性

  3.1民办中小学的高端发展是需求水平决定的

  《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比2014年民办普通小学在校生713.82万人,比上年增加39.68万人;民办普通初中在校生502.93万人,比上年增加15.92万人;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256.96万人,与上年增加18.31万人。数据显示我国人民的教育选择权已经觉醒,已经从初始的意识层面发展到行动层面。南京新开办的玄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正式报名,吸引大批新生家长前往,招160人,来了3000多人。部分择校心切的家长,只要有民办学校报名都要参加,只为给孩子一个择校成功的机会。上海民办小学一年级招生的学位数近万人,每年幼升小报名的学生数是招生数的十倍,高端民办学校有数十所,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家长们的差异化的教育消费需求。国际化也是家长的一种选择性教育,我国每年有4000亿元以上的留学投入,留学生年龄也逐渐呈低龄化趋势,完全可以通过引进高端国际品牌学校的方式,提前完成留学生异域文化的适应教育。

  随着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满足于“有学上”发展到“上好学”。

  [3]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收入的增长、子女数量的减少使得家长更重视教育,更舍得对教育高投入。现实情况是优质公办学校需按片区招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而且公办学校提供的服务远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民办学校更贴近家长的需求,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民办学校不是为了满足学位需求,而是为了给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的,家长青睐高端民办学校,更多的是看中其公办学校无法提供的服务,如更好的学校环境和硬件设施,一流的寄宿服务,而且要求学校能开设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拥有优质的师资和多元有效的升学通道。这样的背景下民办学校要瞅准当前对优质教育需求旺盛的历史时期,发展优质高端教育。民办学校的发展路径也只有遵循市场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优质教育为自己的发展模式才是能顺应时代与时俱进。

  3.2民办中小学的高端发展是国家教育政策倡导的

  《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民办教育定位于“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9]。已经否认了先前的拾遗补缺的“补充论”。2017年1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二十三条明确学校办学定位。积极引导民办学校服务社会需求,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民办中小学要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坚持特色,优质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尤其是当前深化教育领域改革都禁止把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这实际上强调了公办学校要回归提供基础教育的功能,自然就给民办中小学提供了发展空间[2]。在基础教育阶段,择校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现象,公办学校不能择校的情况下,民办学校就担负起提供优质教育,满足人们群众择校愿望的重任。

  3.3民办中小学的高端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

  民办中小学教育高端发展策略从表面上看,高昂的收费阻止了低收入家庭子女的选择。但从另一方面讲民办中小学的高端发展能吸引较富裕家庭择校,就释放了公办学校的学位,这样公办义务教育就能更多地为农民工及其他处于弱势群体的家庭子女使用。这样更多的弱势群体子女能更多地享受城市中的公共教育资源,是有利于教育公平的[3]。高端民办学校由民间投资,减少了纳税人及政府在教育民生方向的部分支持,节约资金可用于弥补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逐步拉平公办教育资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是社会的希望!尤其对低收入的社会底层家庭更是如此。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端办学的所有“高端”最终都要归结到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中去,都要落实到育人中去。唯有如此,高端办学才不会停留在口号层面,高端办学才能转化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学校办学的新实践和新发展。高端办学策略是目前我国民办学校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民办学校从规模效益向品牌效益转变,虽然是一个渐进和长期艰苦的过程,但不断的量变后终归要经历一次质变。民办学校必须以足够的智慧积极应对启动高端办学引发的一次次考验。[5]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应定位于增強学校办学活力、有特色不断满足社会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走高端发展的策略,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领航者。

  [参考文献]

  [1]王文源.均衡发展道路上的民办中小学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07,(2):4-7.

  [2]郑复兴.论民办基础教育的二元结构与分类管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4-89.

  [3]顾美玲.新《义务教育法》颁发后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7):16-19.

  [4]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c37ba70101ez33.html

  [5]朱文彦.实施高端办学策略探索民办教育新出路中国教育报2006.11.21.

  [6]曾文婧,秦玉友.城市化背景下低端民办学校的发展困境与发展能力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5,(15-16):1-5.

  [7]邬志辉,李静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J].教育研究,2016,(9):19-31.

  [8]刘志玲.二代农民工的彻底城市化路径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1):22-25.

  [9]龙宝新.民办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其出路——基于对陕西省部分学校观察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0,(12):66-70.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