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演绎创作三国历史故事的时候,罗贯中在的文笔中明显透露出了尊刘贬曹的思想理念。这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应当是由各种复杂的政治思想、伦理观点及历史传统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而成,而非仅仅笔者罗贯中一个人的个人思想情感造成。
关键词: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原因
一、《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现象分析
在罗贯中进行小说描写的时候可能体现出尊刘贬曹的情感倾向。在全书的故事论述中都用一种讽刺和鄙视的词汇来形容曹操,罗贯中将曹操塑造成一个奸诈残忍的奸臣角色,却将刘备的形象描绘成一个明君的角色,称刘备为具有谦让仁德之心的汉室血统。每当曹操失败的时候罗贯中都会用拍手称快的词藻进行措辞,在刘备失利的时候则常常进行扼腕痛惜。文中常以曹贼之词来形容曹操,对刘备则常以先生等敬词称呼。显而易见罗贯中在书中尊刘贬曹的思想表达的十分明显。然而在陈寿所书的《三国志》一书之中,作者则给建立三国时代的刘备、曹操以及孙权三人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且不同于罗贯中的是称曹魏为正统,称之为乱世枭雄。刘备和曹操都具有礼贤下士和英勇善战的优点,但也同时都具有残忍奸诈的阴暗点,二人的品格应当是不分伯仲。然而罗贯中与陈寿二人却在各自书中对二人进行了天壤之别的评价。
二、罗贯中尊刘贬曹的思想形成原因
1、受到罗贯中个人经历影响
罗贯中生活在元朝末期的时代,在此时期元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难,甚至屡屡有人起兵反抗。罗贯中个人思想深受儒家影响,因此很早就有着有志图王的入世思想,并且罗贯中曾经参加国张士诚的起义大军但最终则以失败告终。这样的失败经历对其晚年的心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对政治题材的小说创作更具偏好和艺术造诣的原因。罗贯中在理想遭受到现实的打击之后将自身壮志未成的情感投入到文章之中。将三国演义之中的刘备形容成宽厚爱民的仁德之君也是由于刘备身上寄托了罗贯中现实中一直寄托的明君梦。并将诸葛亮塑造成近乎完美的贤臣以寄托他理想中的贤臣梦。因此,《三国演义》之中的尊刘贬曹思想的思想倾向形成与罗贯中所崇尚的儒家思想理念及他作为张士诚的幕僚期间所历经的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后所形成的个人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
2、受到民间对关羽的爱戴思想影響
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备的阵营广受喜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阵营之中有着骁勇善战的忠义之将关羽。在《三国志》之中也有对于关羽的记载,称其是英勇、忠义的武将,但同时也是一个自负之人,且最终也因为轻敌自负而丢失性命。然而在后世民间一直传颂关羽为忠义骁勇的武神。关羽甚至作为唐朝官方武神祭祀中的从祀,受到民众广泛的祭祀和尊重。关羽在宋末也一度成为了官方武神祭祀的主祀。佛教和道教都加封了关羽各种称号,他还是儒家的神抵。与此同时在民间关羽也逐渐成为与文圣人孔子并肩的武圣人。因此,人们对刘备的看法受到关羽是其阵营的影响而自然得到了好感增加。刘备阵营中不仅仅有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还有骁勇善战的武神关羽,从而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以刘备为正统和正义的政治代表的思想,使得曹操以及孙权集团逐渐成为非正义的非正统军事集团。而由于曹操军队时有欺压的不当行为发生更使得后世民众对曹操鄙夷和不齿,在民间也就逐渐形成了贬曹的思想倾向。因而民间对诸葛孔明以及关羽的推崇信仰的氛围成为了罗贯中书中尊刘的倾向做出了重要铺垫和道义基础。
3、受到民族关系的影响
在罗贯中生活的元末时期民族关系较为严峻,异族入住中原并建立政权的行为受到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和痛恨,社会各方都强烈的希望有汉人明主拯救时局。每当历史上产生激烈的民族冲突和动荡时局产生的时候,那些汉人由于强烈的渴望却无力反抗异族政权统治,所以常常会激发其汉人对强汉时期的强烈思念,并将这样的思念寄托在某位符合特征的历史人物的身上。众所周知,刘备具有汉室血统,因此在民众眼中刘备不仅仅代表着正统皇权,也寄托着汉人正统的政权意义。因此为罗贯中尊刘思想奠定了浓厚的民族感情色彩基础。虽然在历史上曹操也同样是汉族,但是由于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以及他同代表了正统汉室的刘备的敌对关系,使得人们将其联系到异族入住中原,夺取汉人统治政权的元末政治局面上,曹操推翻正统的行为不是民众在情感上对其感到鄙夷,并对被曹操推翻的蜀汉政权感到同情惋惜。从而为《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描写倾向做出民族感情基础。
4、受到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观以及道德观影响
从汉武帝刘彻采取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念后,儒家被历代各王朝确立为正统的意识形态。而儒家所推崇的忠义、守礼、仁爱、诚信的理念可以有效的帮助统治者缓解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并且有益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制度,从而稳定社会和谐发展。而在儒家思想之中坚持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在这种等级名分理念中强调人们应当遵循各自在家庭及社会中的本分职责,对于以子逆父、以下犯上的行为予以唾弃鄙视。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无疑将会被人们定义以大逆不道的叛逆反贼勾当。再加上历史上曹巫废汉的历史事件,使得人们更加反感违背传统道德的曹氏政权。因此,罗贯中自然要在书中进行贬曹。再加上刘备政权象征着正统的王室,刘备自身行为又礼贤下士,待人宽厚,充分的满足了儒家所推崇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得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更加倾向于尊刘贬曹的写作理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的时候,描写中出现尊刘贬曹的情感取向是受到了其平生经历、元末政局及儒家推崇思想理念等的综合影响。
[参考文献]
[1] 薛文秀.《水浒传》之宋江人物形象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2] 朱学召.何以罗贯中要在《三国演义》中贬曹尊刘[J].兰台世界,2013(13)
[3] 关庆涛.拥刘反曹与帝蜀寇魏关系论——以刘备形象流变为研究中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4)
(作者单位:浏阳市第一中学,湖南 浏阳 4103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