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论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614
邹海

  摘要:

  伴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强,高校辅导员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当好三个角色,即做学生的学长、当学生的良师、成学生的益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大学生; 辅导员;角色扮演

  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其中较突出的表现为强调自我,希望成才,看重利益、比较务实等。如何在改革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和教育好大学生成为各高校辅导员心头缠绕的问题。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告诉我们,辅导员至少要扮演好三个角色。

  一、 沉下“一心”,做学生的学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些话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也是同样具有现实性。辅导员工作是个十分繁琐的工作,而辅导员又往往是兼职工作。因此,要使学生能够受到有效的管理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辅导员要能用心去做好它。

  一般而言,辅导员从工作角度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强调自我管理,往往是开学初、期末开几次会,中间很少看到人影,美其名为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但班委和班团支委有了较大发挥自主空间。第二类:对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够,处理问题效果不很理想。第三类:事无巨细均都亲自操刀,且注意关心每一位学生,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第四类:了解每一位同学个性,发挥他们特长,使学生学有所获,班级的个人荣誉很多,但整个班级有点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最欢迎的是第三、第四类老师。这两类教师的工作方法虽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心沉到了班级中。

  把心沉在班级就要去研究学生思想工作的规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得好得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高校辅导员工作虽然琐碎,但不能仅仅疲于奔命“救火”或做“保姆”。规律之一:通常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意识所控制的。因此要知道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或可能怎么做,就要去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如何思考的。规律之二: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1]所以,辅导员要花时间去接触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工作就可以由外及里、由小见大,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研究对学生影响很大的社会环境,不仅要研究社会的大环境,还要研究学生周围的小环境,研究营造一些有利于学生进步小环境来影响学生。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并能给自己带来工作乐趣的兼职辅导员,只有加强研究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些普遍和特殊的规律,以此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把心沉在班级还要能与学生心相通。其中一个很主要的方式就是经常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辅导员对学生的理解要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用一个学长的心态去看待,从学生的处境来设想,这事学生会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这样就容易与学生心灵沟通,学生也会感到教师能理解他们,彼此也会有一种情趣相投的感觉,而学生一般又容易接受与自己情趣观点相似的教师的教育,这样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教育环境就形成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师生双方都可能把班级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形成如巴甫诺夫所言的“我们往往不分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然而,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共同事业才能赢得胜利。”[2]

  二、实施“两导”,当学生的良师

  好的辅导员一定是个良师,学生都希望并愿意接受良师的教诲。美国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研究“良师学习”的权威卡西·克兰姆(Kathy Kram)指出,良师对个人的影响包含3个方面:1.为个人生涯产生决定性改变。2.角色示范,这种面对面的近身学习,更能够对一个人的思维、态度与行为造成长期的影响与改变。3.给予情感上的支持。良师不一定要帮学生作出最后决策,但可在学生作自我重大决策时给他们一些启发引导。这些引导可以来自于老师平时的一些言传身教,如一些充满哲理的语句、实例,一些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甚至是喜怒哀乐的性格等。

  首先,是成才引导。要成才就要使学生理解社会,使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为此,通过身边的名家和普通人的工作与生活和社会发展来引导学生成才的向往。一是典型引导,也就是给学生提供看得见的生动鲜明的典型案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向成才之路前进。每所高校一般都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和快速成长的新生代名家,还有无数默默无闻,在自己岗位上全心全意为学生、为社会服务,无私奉献的教职员工。他们的事迹和成长之路可以通过陈列室,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受到先进典型的心灵震撼。以此来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立志成才。二是实践引导,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请优秀教师加强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辅导员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出优秀教师的闪光点,增强学生成才的紧迫感。三是文化引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思想觉悟。总之,通过引导,希望学生调整好心态,辩证地看待现在和未来,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理念,做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用之才。

  其次,是就业指导。目前大城市的许多行业一般人才的需求日趋饱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 学历层次要求明显提高,并愈来愈倾向于紧缺专业的毕业生。而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的调整却还不够及时,对蓬勃兴起的非公有制行业等需求不敏感。再加上多数毕业生不愿下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练,也缺乏艰苦创业的意识等,导致了许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困难。因此,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引导。为此,一方面要加大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利用各种渠道和人际关系积极为学生推荐,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招聘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大型的人才交流会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为学生剖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讲授公共关系、社会学、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如男、女生如何应对性别差异、应聘技巧、違约等问题,使学生逐步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对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三、努力“三帮”,成学生的益友

  辅导员要实现对本班级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离不开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一是了解班集体,二是了解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学生的个性情况。在了解的基础上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步入青春期的学生,社交圈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复杂,他们的迷茫也越来越多。可因父母年纪大,有代沟;朋友年纪轻,太肤浅;网友距离远,不理解。他们的苦闷有时会感到无处诉说,如果辅导员能够有效地改变身份,成为他们的朋友,理解他们,就有可能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使辅导员工作更有的放矢。长期的实际工作告诉我们: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得到辅导员的帮助,尤其是希望得到三个方面的帮助。

  其一是“幫生活”,就是要把工作职责融入到学生日常衣食住行上。当代大学生大半是在父母和亲人的溺爱下长大的,没有生活困苦受挫的经历,所以心理比较脆弱。因此,辅导员要以平等的身份、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学生学习、考研、生活、就业服务,使学生感到辅导员不是朋友,却胜似朋友,有心事愿向你吐露,有困难愿向你求助。帮生活尤其要帮家庭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有时越是贫困的学生越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窘境,这些学生需要得到教师和学校的关心和帮助,使这些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其二是“帮学习”,就是在解决学习目的的前提下,矫正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各种不良习惯和行为,注重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中的各种障碍,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不断提高,并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出现了一些学习上的缺陷。第一,是动手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辅导员想方设法,一方面要求同学懂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请带教老师多关心,发现问题及时指正。这样可以使这些同学尽快地树立起自信,提高动手能力。第二,有些学生在个别课上与其他同学有明显的差距,因此辅导员有责任鼓励帮助同学树立信心,迎头赶上。

  其三是“帮思想”,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不同类型的思想问题,让学生认识社会,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辅导员要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可组织同学党章学习小组,邀请一些先进党员向学生畅谈自己思想升华的成长过程,增加学生对党和组织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也可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讲解一些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加深学生对中国现状的理解,感受作为中国年轻一代,社会对自已的期望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辅导员还要解开一些学生的思想困惑。一般而言,学生的困惑主要在爱情、学业和人际关系上。这些思想问题要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强调倾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思想困惑的深层原因,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

  做学生的“学长”、“良师”、“益友”,是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它丰富了教书育人的内涵,延伸和扩展了“解惑”的空间,充实和丰富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教育工作者“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我们做辅导员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页

  [2]《巴甫诺夫选集》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32页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41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