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贫困人口规模较大,扶贫任务很重,截至2014年底,全市省定贫困标准以下贫困人口16.4万人。特点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连片贫困问题得到基本消除,但剩余的贫困人口多数呈点状分布,特别是剩余的贫困人口,自身条件都比较差,脱贫的难度更大。二是致贫原因复杂。全市贫困户中,散户、小户多;因病、因残致贫的占60%左右,这个群体脱贫后很容易再返贫。三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全市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的占40%左右,文盲接近四分之一。经过去年一年努力,滨州市贫困人口减至11万人。目前在国家扶贫信息平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万人,再加上邹平县提高贫困标准线自我认定1300人,全市贫困人口近9万人。滨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脱贫攻坚列为“十三五”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把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检验党性原则、大局意识、群众立场的关键,力争 2017年实现市级贫困村、省定贫困村和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进一步巩固提高,努力达到“全面消灭存量、杜绝出现增量”的脱贫目标。经过努力,走出了一条“抓好党建促脱贫”之路。以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乡为例。
三河湖镇位于滨州市滨城区西北部,版图面积99平方公里,耕地8万亩,辖6个社区,77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是滨州市滨城区贫困群体最多的乡镇,共有贫困户729户,贫困人口1393人,有6个市级贫困村,3个区级贫困村,75%属于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扶贫任务艰巨,目前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主要做法
(一) 建强核心,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
坚持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凝聚精准扶贫正能量,坚决啃下新一轮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一是深刻认识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不断强化政治思想教育,要求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树牢“贫困不除、寝食难安”的使命感、紧迫感,以“一天不耽搁、一刻不懈怠”的态度去真抓实干、补齐短板。把《摆脱贫困》列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作为摆脱“思路”贫困的重要遵循,转化为与安康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精神动力。要求党支部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好“顶梁柱”和“排头兵”,把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作为首要职责、分内之事,在“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上带着心力抓好,以更大的决心、精准的举措、超常的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进展。二是开展区委常委“扶弱解困、联村为民”活动,确保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创新推行“三个一”帮包机制,由一名区级领导、一个区直部门、一个重点企业共同帮包一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区级领导下沉一线,蹲点调研,对接贫困村、帮扶贫困户;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派驻了“第一书记”,并严格落实“责任一体化”要求,脱贫任务不完成,派驻单位不脱钩,第一书记不离村。三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把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拓展到脱贫攻坚的各环节和全过程,着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好脱贫攻坚中骨干力量的作用。坚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进村级领导班子。
(二) 明确目标,实现脱贫攻坚精细管理
通过目标引领,努力让每一个农村党组织都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开路先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坚持“树旗”,真正把农村党组织打造成脱贫攻坚的领导核心。围绕扶贫开发,新成立“党建带社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全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55家,其中种植业合作社20家,养殖业合作社18家,旅游合作社2家,农业服务类合作社12家,手工制造合作社3家。在产业链上全面建立基层党组织,党员与贫困群众结对子,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树起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鲜红旗帜。二是党员联动“1+3”定向帮扶,形成行之有效的动态沟通机制。251名党员定向联系729个贫困户,每月不定期走访2次以上,详细掌握动态情况。三是坚持“带富”,先后组织支部书记、党员、致富能人等到江苏、枣庄等地学习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好的做法与经验,组织支部书记观摩7次,开展书记论坛23期。通过这些措施强化能力,打造扶贫领路人,全面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困、奔小康。通过全面建立党员和致富能手帮带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帮扶脱贫的成效明显。
(三)优化资源,科学定位,“六大产业”保障集体经济增收
按照“组织推动、党员示范、产业支撑、龙头带动、项目引领、结对帮扶、多方共赢”的思路,将“脱贫攻坚”活动细化为“六大工程”。一是以杜庄、曹桥、候玉玺村为中心的新能源光伏增收产业。与皇明太阳能集团、圣翔新能源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造光伏小镇,预计村年集体增收3.2万元。二是以朱口、堡集、石家村为中心的电子商务增收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农副产品优势,以金凤凰电子产业园为中心,与电商企业、淘宝大学发展电子商务。三是 以王立平、曹桥、于尧为中心的现代高效农业增收产业。形成苗木、蔬菜大棚、采摘项目的精品片区,万亩方田节水灌溉更是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赢。四是以王立平、小王村为中心的休闲旅游增收产业。以“规划引领乡村慢生活”,留住最美乡愁为主线,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五是以后尹后、中尹为中心的特色养殖增收产业。大力发展肉、蛋鸭养殖项目,采用贫困户优先承包、务工方式覆盖带动脱贫增收。六是以高北营、王立平为中心的党建带社建增收项目。与供销社合作,建立村社共建点13个,新型合作社21家,农业托管面积达到2.7万亩,有效促进集体增收。
(四) 深化“两大举措”,保障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一是以强化“基层党建”突破“基层工作落实难”瓶颈,抓实组织领导。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切实加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帮扶贫困户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联双评”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二是严格考核奖惩。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相挂钩,在扶贫一线锻炼干部、考验干部、识别干部。镇党委制定了《村支部书记管理办法》,将合作社扶持、扶贫产业项目发展列为考核村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绩效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坚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长期在扶贫开发一线工作、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给予表彰并提拔使用,对在扶贫工作中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为官不为、迟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及时调整,推动形成干部在扶贫一线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良好局面。
二、几点启示
一是村级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其在精准扶贫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村级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党的政策能否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有效地贯彻执行。村级党组织应当学习贯彻好国家的精准战略,强化能力,带领村民打好最后一场扶贫攻坚战。
二是村级党组织带领村民脱贫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实际,结合本村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贯彻好中央的精准扶贫战略。比如,从全国扶贫来看,西部是主战场,其贫困的特点是多数本身具有劳动能力,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导致区域性、成片性贫困。但三河湖镇贫困户丧失劳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占大多数,单靠上级扶持政策,不是根本之策。同时,三河湖镇作为农业乡镇,二产几乎空白,根据市区规划,为保护生态环境,不允许发展工业项目,但水土肥沃,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展喷薄待出,缺乏引擎。借助扶持政策,通过党组织引领,建立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培植产业发展是关键。三河湖镇探索了党组织+专业合作社+扶贫产业的三位一体扶贫模式。
三是精准扶贫工作要与加强班子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培育新型农民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水涨才能船高。整个村、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去了,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各项保障措施才能更加有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来,项目发展,产业壮大,贫困户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分成,实现“人人小康、全面小康”。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山东 滨州 2566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