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神残疾指患精神病两年以上人残留有精神症状,影响力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及社会职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病人,以往对精残护理的特点是集体看护式,以管理为主,实行养治结合的方针。精神残疾做为残疾人中极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与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家庭也有极大影响。本文从精神病人的现状出发,分析其症状、危害和治疗方法,提出指导意见
关键词:精神残疾;现状调查;问题分析;指导意见
引言:
何为“精神病患者”呢?医学上解释说明由于患者身体内部与外部受到某些有害影响而引起出现的大脑功能混乱,导致患者在身体知觉、头脑意识、主观情感、大脑思维智力等出现障碍及缺损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在患者心理状态的异于常人,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混乱的症状。例如,对既定时间、地点、人物判断出错;感觉不到自己的躯体及躯体活动的存在;觉得自己的言语表达、思维逻辑、行为举止不是由自己主观意识决定而是受外力影响支配;对客观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某些事物,患者断言能感知其存在;在明显与既定事实现象不符的错误认识下,患者仍固执己见或是完全不能凭借亲身体验与经历进行改正纠正,又或是对自己周边发生的一切事物不为所动等。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部分人群,通过前往全国首个民办救助站——“南泥湾”精神残疾人生活园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精神疾病四大症状
(1)思维破裂:精神疾病患者在进行思考时往往没有重点,几个想法之间缺乏一切必要关联,叙述时语无伦次,首尾不应,逻辑混乱。医者完全不能与患有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沟通。
(2)情感障碍:某些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会冷漠对待自己的家人、亲人,甚至出现对抗情绪。对自己周边发生的一切事物不为所动,全天静坐,思维混乱。患有严重情感障碍的患者会基本丧失自我管理能力,对生活作息造成严重影响,严重造成自身的健康危害。
(3)幻觉妄想:患者产生的幻觉中往往以幻听比重最大,患者会感觉周围有人与其述说,或幻听到周围有人对其评头论足。患者的行为往往受制于幻觉,甚至出现遵照幻听的“命令”做出一些列高危举动。
二、精神病的危害
(1)被害妄想:基本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有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大多数患者采取忍让躲避的行为,但也存在少数患者会“主动出击”,主动对妄想对象进行施暴。
(2)抑郁情绪:精神疾病患者在病症的不同时间段,可能会对应表现出情绪低落、厌恶周围事物等状态。其中着重要引起注意的是,有很大一部分出现自杀行为的患者,是在患者的精神疾病症状得到治疗消失后,主观上因为自己曾经的病有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不能正确对待之后正常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例如升学,婚姻生活等,感到穷途末路,想结束生命。
(3)极度兴奋:疾病症状表现为患者思维混乱严重、语无伦次、行为随意。此类患者也是最有可能做出自残、破坏物件、攻击他人等行为并且他们的过激行为会持续较长时间。
(4)药源性焦虑:此为现在医学上的抗精神病药物存在生理的副作用之一,可能引起患者随机的躁动不止并伴有出汗,心慌等。这些表现多是发作性的,有些病人会在接受长效针治疗之后的少数天之内出现上述症状。
三、精神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不断增大,致使我国精神病患者数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有精神病患者1亿人。精神病人是一种以精神无能,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无论采取任何办法,精神病人始终无民事能力。对精神病的治疗可以从外部和内不两个方面入手。
外部:
(1)药物治疗:现今医学上,普遍对各种精神疾病患者通过使其服用西药处方进行缓解治疗,并且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
(2)饮食治疗:将各类食材通过特殊的技艺加工成为食品,通过长期进食此类食品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西式食疗是通过对各类食材的互补或调理各种营养素摄入平衡,达到治疗与营养有关的疾病。而中医食疗则是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搭配,通过扶正祛邪、调理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
内部:
(1)心理治疗:从现今的医学角度来看,精神疾病的完全治愈是不可能的,只可能是维持在药物的终身调理控制下,因此精神病的治愈率是很低的。但是,精神病的治疗也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随着医学的进步,心理治疗法对于精神病的作用成效显著,通过心理疗法能有效治疗大部分精神疾病。
(2)行为治疗:让患者尽可能多的进行有范围控制下体娱活动,转移注意力,严禁吸烟熏酒,调整作息规律、保持心态平衡。每当季节变换时患者的病情会有所反复。当季节交替时,需要及时增减衣物,变相为病人进行内部治疗。
四、 救助现状与救助意见及建议:
(1) 救助现状:
1、 目前社会上的的精神病医疗机构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其它综合性医院基本没有精神病就治专科,缺乏必要的精神疏导和及时医治条件。
2、 实现就医的对象极少。由于部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医疗保障水平较低,患者家庭没有能力拿出钱去医治,只能由家庭给予一些照顾,很多家庭没有能力履行监督的能力,久而久之,只能放任自流,对患者的监护治疗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不安全因素。
3、 地方民政部门的救助资金量有限。很少有针对精神疾病的救助资金,与高昂的治疗费用相比矛盾凸显。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不够,患者不能从根本解决其治疗康复问题。
(2) 意见与建议:
1、需要深刻认识到,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且不可侵犯,精残人士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亦是如此。
当然精神残疾人士也是较为特殊群体,我们可以做的是:倡导建立一个公众交流平台,加大社会、网络宣传,倡导人民群众通过正规途径去了解精神残疾人士,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维护他们的尊严同时倡导推进“一对一”、“几对一”的高效帮扶救助机制,给予适合的帮助,而不是跟风施舍。
2、建议本地区政府加强精神病人医疗机构建设。针对本地区精神病人数量大且可能存在带暴力倾向对象的现状,应加强精神病人治疗机构建设,新建或整合一些民营帮扶机构成立一个精神病人医疗机构,为精神病人的心理咨询和正规治疗提供基本条件。
3、协助本地政府或救助组织落实监管责任。组织志愿者定期帮助相关单位统计数据,整理档案,切实掌握各乡镇、街道办及清楚本辖区患病对象情况,积极联系亲属抓好精神病人的管理和治疗工作,落实具体责任人和监护责任。
五、 總结:
综上所述,“南泥湾”精神残疾人生活园作为全国首个民办救助站让我们关注起了这部分人,精神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同时它也是一个社会责任,通过本次对“南泥湾”精神残疾人生活园的主人——李广佳老先生的访问及我们后期的工作可以看出: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残疾人的问题,需要政府对精神病人保障机制的完善,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南泥湾助残园这类非盈利民间公益助残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通过各方面组织机构的协同合作,精神病人的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协调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郗玲燕,黄秀芹,朱凤英,高兴,贾海玲,崔利军.《不同精神残疾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比较分析》.社会·行为·心理.2015年10期.
[2]成玉敏,严保军,于丽燕,付希光,崔伟,狄亚琴,桑文华,孙秀丽.《210例1分裂精神残疾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精神卫生研究.2012年08期.
[3]李立红,杨小丽,成晓娇,谌业维,孙亚梅,曾原琳.《论精神残疾患者医疗保障得外部效应及政府责任》.医疗保障.2015年07期.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