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它不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整体精神”,这就是所谓的“以天下为己任”。实干是最响亮的口号,行动是最具实力的证明。志愿服务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今,很多高校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安排还不够深入,大学生们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也只在浅层之中,甚至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学生们不愿意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拖入到志愿服务之中。那到底什么是志愿服务,又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联系呢?
关键词:关系;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我们眼中的志愿服务
志愿意为自告奋勇、甘愿;服务意味以付出劳动的形式来满足他人的某些需要和解决他人某些困难从而使他人在其中获益。简言之,志愿服务就是社会上的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资本等自行组织安排为小至邻里,大到国家提供无偿、非盈利、非职业化援助的一种活动。在此,志愿者必须自愿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不为任何报酬,甘愿置身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之中。在社会上发扬光大的志愿服务精神会带领社会驶入一条充满希望和光明的轨道。
志愿服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初始阶段:在英国,为了协调各种政府和公益慈善的活动,伦敦成立了慈善组织协会。为反对宗教迫害,从欧洲到北美移民,克服了各种困难,互相帮助,从而逐步培养了志愿者小组的精神,大家相互帮助继而这种精神一直保存了下来。2、发展阶段: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第十九世纪末和第二十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等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的法律和法规。这些社会福利的方案的实施除了要有大量拥有职业奉献精神的社会工作者之外,也需要鼓动和招募大批的志愿人员投身于相关的种种服务工作之中。因此,志愿服务逐渐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3、规范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志愿者工作进一步规范和扩大成为政府或民间组织所举办的广博的社会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不仅是调整被服务人员的社会关系,而且要调整社会结构和整个社会关系。志愿服务工作逐渐规范化、专业化。
而志愿服务的核心就是它所传递的志愿服务精神。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 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充分表达出了志愿服务精神的实质,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发自肺腑的称赞。其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我们众所周知的雷锋精神自上半个世纪到当代的影响力经久不息。精神的财富是巨大的、是宝贵的,它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心中传承着。我们的雷锋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晶。志愿服务就似雷锋精神般告示着我们要把有限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类生存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是通过为他人服务来体现自己价值的。越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就越强烈。
志愿服务精神呈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这种基于道德与良知的甘愿贡献精神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精神蕴含于志愿服務精神之中,以志愿服务精神为核心的志愿服务,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引导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给我们的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还吸取了世界文明的精华。他强调,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处于萌芽和发展时期,需要支持鼓励以及良好的引导,而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很大一部分由青年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带领。而今,大学生所表现状态也是勤于进取、执着向上,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大多数是认同的,但在受多元思想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群体也呈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新的特点,功利性倾向也有所增强。因此加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素养的提高也应该毫不松懈,尤其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各高校在此方面要重视起来,以合理的方式去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才会有一个正确的行为,只有思想的体系建立起来才能更好的去指引行为驶入正轨。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的主体构成,我们出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整体来讲,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但盘根错节思想模式的异质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不适,尤其是当面对现实的冲突时,会形成不和谐的曲调,拜金主义者在价值取向上唯利是图;个人主义者在面临集体、国家与个人利益冲突时,会损公济私、损公肥私;将享乐主义作为自己人生信条的学生则会贪慕虚荣、追求享受。理想与现实的错位使他们难以准确的定位自己。因此,熟悉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特征,把握其规律,以科学的价值观体系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志愿服务使大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不断走出狭隘的自我,不断扩展宽阔的视野,我们以志愿者服务为主题,了解文化精神的传承,无形中便会滋生爱国主义精神。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热情是对职业精神的最好诠释,而且,志愿服务是建立在承诺和健康的基础上的,这是诚信的实践。友善的高尚品格诞生与志愿服务的性质之中,志愿者们扶老携幼,敬老爱亲,是正能量的表示、解释和传递。志愿服务强化了大学们的使命感,是我们逐渐树立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的养成也逐渐养成。
三、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实际应用
目前,许多高校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拿起卫生工具,根据活动的安排,进入他们的指定区域: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周围的草坪等,认真清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坚持学习雷锋活动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定期发展,长期坚持。经常开展多彩多样的志愿服务等活动,如到养老院看望年迈的老人,为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为社会福利院的小朋友带去小礼物、带去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陪伴小朋友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同学们也积极加入到了 “争做义工”等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积极践行“展我所长、尽我所能、倾我热情、回报社会”的宗旨,热情服务,回报社会。
时代传承着雷锋精神,社会发扬着志愿精神。同学们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与实际行动阐述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呼吁广大同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多一点奉献,多一点文明,为构筑伟大的中国梦奉献当代大学生的力量。
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人类文明先进的价值理念,也是中华文化优秀的思想内涵。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追求志愿服务活动和追求规范的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倡导和追求的理念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者有深刻的内在关联。就现阶段来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还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这对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发展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形成一个良好的志愿服务体系并保持其生机与活力,边实践边总结,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引进了良好的载体,良好的方法,良好的平台,将经验转变为制度和规范。除此之外,高校也应该不断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渠道,积极给在校大学生提高优质的志愿服务活动机会,引导学生们从自己做起、从实际做起,并有效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白月.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1).
项目名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研究(项目编号:JNQX2103004)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山东 济南 25003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