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习近平生态美育思想研究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467
臧亚平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其中蕴含了生态美育思想。习近平的生态美育思想是在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它以自然为主体,以审美教育为手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丰富与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生态美育;审美;初探

  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有的学科都要寻找新的思路,美育的发展也可谓是大有作为,近年来,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的过程中,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大,现在“生态美育”以最新的理论视角出现在大家面前,具有非凡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很多场合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看出,自然是生态环境保卫战的主战场,从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挖掘生态美育思想,分析其概念,探究其哲学依据,从而引导大家珍视生态,将生态美育纳入美学与美育学科的建设中来。

  一、 习近平生态美育思想的概念界定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美丽中国”的提出,一度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早在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十七大则进一步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思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国家建设的理论高度,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从十六大到现如今,20年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习近平指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2]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并不仅仅停留在生态保护,环境改善上面,它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创新,是生态式审美教育地具体体现。

  习近平的生态美育思想是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生态审美教育。在此之前,经研究发现,有的学者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与生态环境保护根本没有交集,有的学者认为,美是人的自由创造,其审美应归功于自然,有的学者认为,生态美育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只有寓于自然中才能体现出来,还有的学者认为,生态美育是生态学与美学的共同产物。“生态审美教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之确立必要的生态审美素养,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3]也就是说,生态美育是以自然为主体,以审美教育为手段,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发展的全面性,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活动过程的整体性,以审美地态度对待自然,并且对自然界的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进行生态得失的忧患教育,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考察习近平的生态美育思想,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的时候,主修《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保持生态平衡,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生产,生活的迫切要求。

  [4]在福建工作时强调,社会的发展,并不只是经济效益摆在最前面,而是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在闽工作的十余年,对部分的山区水土流失等自然环境的治理下了很大功夫,充分实现了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21世纪初期,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其著作《之江新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章达21篇。由此可见,习近平的生态美育思想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在三十余年的实践中得出来的,所以,所谓习近平的生态美育思想是指: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对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的生态化模式的审美教育。

  二、 习近平生态美育思想的内涵与特征

  习近平的生态美育思想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美育观,即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实践论为指导,在社会经济、美学艺术等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将生态美育有关生态理念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进行的归纳和总结,以人的生态审美认知、诗意栖居的王国、家园意识等作为生态美育的基本内容,教育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要有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以欣赏自然美的角度来爱护自己的家园。

  第一,习近平生态美育思想的内涵。一方面,习近平生态美育思想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辨证关系作出的新的思考,已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经济提速的前提,忽视了环境的重要性,导致了当前雾霾、酸雨等生态恶化的现象。习近平的生态美育思想之所以今天被众学者提出,是因为其思想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认为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从自然界自身中而来,并不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习近平立足中国国情,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强调生产力的提高与环境保护必须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习近平生态美育思想的最终目的是要造福人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五周年,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九十五年的风雨兼程,我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所有的成果与人民共享。习近平在2013年视察海南的时候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可以看出,习近平将生态环境摆在改善民生的突出地位,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将福祉普惠人民。第二,习近平生态美育思想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实践性上。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并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强调的是实践才是改造世界的唯一途径。在前文中提到,习近平从河北正定到现如今,在漫长的30余年工作中,始终将生态建设视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美育思想的实践性主要是协调家庭、社会与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是生态美育培养的主阵地,并且各级学校都会按照其自身的特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中的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从而自觉地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但是,学校无法包揽家庭和社会的生态美育培养的责任。从而,学校、社会、家庭要紧密配合,形成审美教育的合力,共同为生态美育的实践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 习近平生态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生态美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丰富与发展,美育即关于美的教育,生态美育思想为美育的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用美的思想来“激励人”、“陶冶人”、“净化人”,才能使人在真正认识自然的重要性,个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后,才会有爱护环境的意识。因为生态美育有其特殊的功能,能给人以心情的愉悦,并且如此同时,还有感化教育的功能。可见,生态美育的意义之一就是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在生态美育培养中,首先,受培养者由于接受不同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其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与对话,不断受到启发与熏陶,逐渐的会形成正确的、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以此培养其体会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以良好的人格培养为主要目的,就会促进受培养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生态美育培养出来的人,“不是‘单视野的人、‘生物人、‘文明的野蛮人、‘破碎的人、‘考试人、‘有IQ没有EQ的人,而是身心得到协调和谐发展、具有崇高情操与丰富智慧、富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大师,‘通达而识整体的人、‘全面发展的人,”[7]所以,生态美育的培养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其次,生态美育最终还是服务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从“最美人物”到“最美乡村”再到“美丽中国”,层层递进,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模式,很显然,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得来的,而生态美育则扮演着教育的角色,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生态美育是融审美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8]古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赞,现如今已是“霾深深,雨蒙蒙,眼前一片灰茫茫”之叹,这揭示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说明生态关系着文明兴衰,从而,生态美育的培养更加刻不容缓,也就是说,加强生态美育的培养,其意义就在于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最后,生态美育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都知道,中国梦其中的内涵之一就是实现人民幸福,而拥有良好的生态家园正是给予人民的最好的答卷。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在致生态贵阳国际论坛的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9]不论是从个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还是以生态家园的建设为落脚点,更或者说从实现中国梦的角度来看,生态美育是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而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的前提和根本保障。习近平的生态美育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四、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政中国后,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发表演讲,就以生态美育思想来说,它凝聚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类几千年来社会发展的新思考,既是一种崭新的思想理念,又是对可持续发展生态观的延续。生态美育思想若渗透到各个领域中,那么它将会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整个社会。当然,在初次涉足习近平的生态美育思想研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挖掘习近平关于生态美育思想的哲学依据、理论来源、逻辑演变等现实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帮助。一言以蔽之,习近平的生态美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想精髓和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生态自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10]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9.

  [3]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36.

  [4][10]段蕾,康沛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背景、内涵与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6(2):128、132.

  [5][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23、121.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7]杨河.中国美育年鉴(201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5~166.

  [9]李伟红,汪志球,黄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二〇一三年年会开幕[N].人民日报,2013-7-21.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