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学习总书记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的重要论述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376
王晓芸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发表的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给我们今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原则与方向,对于我们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深化对传统文化问题的认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大问题的科学回答上。全面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对于在新形势下,我们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推移,时代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文化是否还与当今的社会相适应?应当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是个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曲阜考察时,他更是明确地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坚定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更重要的还必须坚持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具体而言,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个体层面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积淀着整个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它们与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等道德规范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因此,通过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精髓,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深层动力。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质量和水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换言之,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三)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客观实际及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但它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可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阐明了这种内在联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如何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既然已经知道了传统文化赋予当代价值,那么怎么样来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地论述了实现这些价值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应该抓好的重点工作:

  (一)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发展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对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而言,更是如此。离开对前人历史文化的坚持和发扬,敌视传统,中华文化的发展就会丧失根基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还应当处理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开放、包容的民族特性使得中华文化能够不断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得以发展繁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而从当今世界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发展,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呈现出更加激烈的新态势。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时代发展对传统文化提出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道:“对于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总而言之,我们一方面要树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避免陷入“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泥潭。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对外来文化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批判,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经验,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当代价值问题的科学论述。

  [参考文献]

  [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