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由《大圣归来》看《西游记》动画电影改编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0568
翁丹丹

  摘要:2015年,《大圣归来》掀起了国人对国产动画的热情。其实,《西游记》动画电影由来已久。本文在此观照《西游记》动画电影自诞生至今的改编状况、改编策略和呈现方式,借此冷静评判《大圣归来》的口碑、票房双赢。

  关键词:《西游记》;改编;民族元素;技术

  2015年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影院热映两个月,观众的好评如潮。《大圣归来》由于“良心制作”,引发了观众的口碑营销热潮。笔者在此借着《大圣归来》暂未消退的话题,来管窥《西游记》动画电影改编。

  一、 路漫漫:《西游记》动画电影改编之路

  早在中国动画电影的萌芽时期,就有《西游记》动画电影出现。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有记载的中国第一部动画故事长片《铁扇公主》(1941年),就是取材于《西游记》第五十九回、第六十回、第六十一回。当时是由于美国迪斯尼动画《白雪公主》在国内上映时国人趋之若鹜、上座历久不衰,这极大地触动了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万籁鸣、万古蟾兄弟。万氏兄弟决定打造我们自己的“中国公主”来匹敌“美国公主”。万氏兄弟将《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改编成了《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铁扇公主》成为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影片,标志着当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曾经表示自己正是看了这部影片,才走上了动画创作道路的。

  自1941年第一部《西游记》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诞生,至2015年《大圣归来》火热银幕,这期间还有多部《西游记》电影诞生。1981年的《人参果》、1985年的《金猴降妖》都是根据《西游记》片段改编而来,它们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神话题材动画宝库。进入二十一世纪,《西游记》动画电影有增无减,电视动画长片《西游新传》、《金箍棒传奇》都被搬上大银幕。邢如飞导演的《西游新传》(2010)、哈磊导演的《金箍棒传奇》(2012)、《金箍棒传奇2:沙僧的逆袭》(2015)接连在院线上映。2012年,《大闹天宫》3D修复版上映,再次唤起了观众对经典的记忆。2015年,则又有了这部掀起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热情的《大圣归来》。

  二、 上下求索:名著经典向动画电影的转化

  (一) 改编的策略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基本有两大改编策略:其一是,忠实原著,其二是,改造经典。《西游记》动画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上大致遵循这两大原则。

  1. 忠实原著

  不改变原著的主题精神,对原著的内容没有进行大幅度的修改,都可以称作是忠实原著。如前文提到的《铁扇公主》,影片对原著改动不大,除了一些小的情节,例如原著中前往火焰山的是孙悟空,而在影片中为了表现“团结一致”的主题改为师兄弟三人一起前往芭蕉洞。《西游记》动画电影中,木偶片《火焰山》也是改编自这三回,也是忠实于原著,只是换了表现形式。《大闹天宫》改编自《西游记》前七回,将美猴王出生、学艺、大闹天宫诸般浓缩化地呈现。《悟空大战二郎神》也是改编自《西游记》前七回,只不过重点放在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武斗戏上。《齐天大圣前传》也是改编自《西游记》前七回,而重点放在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学艺上。《金猴降妖》改编自第二十七回。这三部作品也都是将文字讲述的内容用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没有转变原著的故事内容。

  2. 改造经典

  《西游记》动画电影中也有这样一些影片,它们只是借用了《西游记》中的人物来推演一个故事,原著中的故事情节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像科幻片《丁丁战猴王》,通过一个现代的小孩儿丁丁与从动画片《大闹天宫》中走出来的美猴王比武斗藝,来宣扬科学技术力量大,内容基本与原著无关,属于对原著更大程度的改造。而像《西游新传》、《金箍棒传奇》系列则受了《大话西游》的影响,影片无论是内容还是人物设定都是对原著的颠覆性改编,影片中更多的是戏谑、娱乐的成分。到了《大圣归来》,虽然影片主题思想、故事内容都是严肃认真,并无“无厘头”搞笑,但是影片与原著关系并不大,虽不是戏谑,但是属于故事的推演。

  (二) 呈现的形式

  1. 民族元素的加入

  早在《铁扇公主》中,中国传统的戏曲造型艺术就被引入,例如铁扇公主的造型、形体动作。中国山水画的造型风格也被吸收运用到影片的场景设置中。而到了《火焰山》,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的木偶戏被应用到动画电影制作中。《火焰山》中的小木偶基本是仿造了戏曲舞台上的造型,形象生动又有诸多恰到好处的滑稽可笑。《西游记》动画电影中最为著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闹天宫》,创造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经典的动画形象孙悟空。他的开相是借鉴于戏曲中的脸谱和民间版画上的孙悟空脸型设计的。”《大闹天宫》中除了孙悟空的造型借鉴了戏曲、年画、民间玩具等造型艺术,玉皇大帝的造型借鉴了民间年画、木刻、石雕等,七天女则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诸如此类的造型风格,造就了《大闹天宫》的画面呈现出极具民族特色的美。而《大闹天宫》也被认为是作为世界动画流派重要一支的——“中国学派”的扛鼎之作。其后的《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大多沿袭这一经典的孙悟空造型,突破很少。 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受《大话西游》后现代风的影响,艺术上几乎毫无创新。

  2. 学习外来技术和艺术

  《西游记》动画电影除了使用民族元素来承担影像塑造之外,也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技术。

  《铁扇公主》借势迪斯尼动画《白雪公主》,在造型上又过分学习好莱坞动画,以致造就了一个米老鼠样式的孙悟空。这部动画长片点燃了国人的热情,也招致舆论批评,这就说明学习外来技术必须在保存自我风格的基础之上,否则就贻笑大方。在后来的动画制作中,早期动画人就开始探索民族风格之路,中国动画学派曾享誉世界。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后来成长为中国木偶片大师的靳夕导演曾远赴捷克学习木偶片制作技术。在拍摄木偶片《火焰山》时,靳夕改善了米老鼠样式的孙悟空造型,猪八戒、铁扇公主、牛魔王的造型也更加中式。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西游记》动画电影也开始向外国学习制作自己的科幻片,于是有了《丁丁战猴王》。1995年,中国动画电影进入市场,动画电影的制作更加注重引进新技术。《齐天大圣前传》则首次使用了3D技术,观众的观影体验再次被革新。

  三、《大圣归来》是否是《西游记》动画电影的“归来”?

  文学名著是影视剧本创作取之不尽的宝库,《西游记》在影视创作中更是常改常新。由1941年第一部《西游记》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到今天的《大圣归来》,《西游记》动画电影伴随了整个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从1941年起,《西游记》动画电影一直在不断尝试着开拓创新。《大闹天宫》曾经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辉煌,成为民族动画的经典屹立于世界动画舞台。而后,《西游记》动画电影却再未出过杰作。《大圣归来》团队以其多年磨一剑的精益求精态度、洋为中用,最终再次将名著经典闪亮于人前。《大圣归来》不是《西游记》动画电影的“归来”,而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次小小的出发,驴脸的孙悟空造型虽不尽如人意,却也是诚意之作,探讨《西游记》动画电影的改编问题,不是旨在研究影像与原著的相似与否。改编作品,像不像不重要,好不好才重要。

  [参考文献]

  [1]鲍济贵:《中国动画电影通史》,连环画出版社,2010年版。

  [2]栾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