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传承与保护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2170
李欢

  摘要: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由点到面地分析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的现状,通过对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进行优劣势的剖析,同时抓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利用的机遇,对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一种全新的模式即:技术改良+数字化录入+社区营造+大力发展旅游业,这种全新的模式即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传承与保护的“三+模式”。

  关键词: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传承与保护;“三+模式”

  一、香纸沟土法造纸优劣势分析

  (一)造纸的优势

  历史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代造纸工业的发展,都没有完全导致古老造纸法消亡,这种原始古老的造纸技术仍在一代又一代地延续至今,这是因为香纸沟土法造纸有一定的传承优势。

  首先,适宜的气候、水源条件。香纸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优越的气候为土法造纸所需的原材料提供了生长条件。使得香纸沟内生长着成山连片的竹林上千亩,野生刺竹林上百亩,便于造纸户们就地取材,以竹为料进行造纸。香纸沟生长着大量的香叶树、桦树、野生猕猴桃、枸皮、蓑衣草等,这些植物的叶、藤中含有丰富的胶汁,是制造土纸必不可少的辅助原料。溪流纵横,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更是为香纸沟造纸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

  其次,造纸坚持原生态理念。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能够完整地保存至今,并且没有对香纸沟周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的最大原因是坚持以原生态为导向,不生产以后也不会生产对环境有害的宣纸,这是为响应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口号所要求的,也是为延续一直传承下来不变的工序。同时,加入进行造纸的生石灰具有净进化水源的功效,因而抄纸污水排放到河流里,不仅不会污染水源,而且对河流水源具有净化、消毒杀菌的作用。可见,香纸沟至今生态环境保持优美、竹林茂密,没有受到土法造纸带来的的任何威胁,足以证明了香纸沟坚持原生态造纸理念的正确性。

  (二)造纸的劣势

  尽管香纸沟造纸技艺仍在一代又一代地延续至今,环境依旧保存其原貌,但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的传承仍面临着一些相应的困境。

  生产工序繁多,后继无人。由于土纸生产72道工序尤为繁多,完整保留了蔡伦造纸术的全套工艺流程,流程繁多技术难度大,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而愿意外出打工。打工和造纸相比,他们认为造纸的劳動强度大,生产周期长,历时三个月时间,利润低,不如打工强,冬天操作就更加困难。长期以来它的生产技艺全靠父子传承(传男不传女),世代相传。\+①原料加工大都采用日晒、雨淋、露炼等方法,自然天成,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全凭经验掌握。这一难题使得想学习技艺的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与挑战,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故土法造纸技艺面临着传承断代,后继乏人的现状。

  纸品用途单一,盈利不乐观。土法造纸现存的工艺造出的纸品仅用作为冥纸,用途单一,冥纸主要是人们祭祀时用于焚烧,其需求量较大就三个销量旺季:清明、七月半、春节,其他批量使用时间少。销售市场方面香纸沟土法造纸都是农户闲散操作,没有建立营销的组织和机构,生产出来的冥纸,要么利润太低,要么有价无市,造纸户经济收入不高,收入也不稳定,难以维持家庭生计,导致造纸户生产积极性不高。并且在倡导现代文明的今天,大都减少了对冥纸的焚烧量,使得冥纸前景越来越狭窄。

  机械纸对香纸沟土纸的冲击。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较为发达的时代,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代替了人工手工生产,机械化生产与传统手工生产相比存在着极大的优势,表现在生产速度快,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生产能够及时供应市场的需求和多样化的需要。因此,市场上各种机械纸对香纸沟土纸的冲击力很大,直接影响到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使得原始古老的七十二道工艺造纸技艺面临着巨大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传承与保护的对策思考

  通过深入到香纸沟进行田野调查,由点到面地分析了解造纸技艺的现状、分析香纸沟土法造纸的优劣势,同时抓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利用的机遇,对香纸沟土法造纸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一种全新的“三+模式”:技术改良+数字化录入+社区营造+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技术改良,纸品的产业化发展

  四川夹江造纸的原材料与乌当区香纸沟造纸使用的原材料都是以竹子为主,可供借鉴。于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由贵阳市乌当区非遗中心带队到四川夹江县进行考察,学习当地造纸、推广、销售方面的先进经验,之后进行技术改良试验。经过技改人员的反复多次的实验,技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成果:根据所需的纸张需求,通过添加不同比例成分的枸皮、蓑衣草等辅助材料,生产出适需对路的纸品。同时彩色纸成为本次技改的一大成果之一。苗族的五色糯米饭闻名省内外,五色糯米饭的染色原料取材于原生态植物,无污染、健康、可持续,符合了香纸沟土法造纸经久不衰、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使用绿色染色植物参与生产出来的彩色纸成为技改的一大亮点。

  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由于文化产业具有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双重属性,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为生产出来的纸品提供产业化条件,同时,纸品的产业化、市场化能活态地传承与保护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然而,技改后的纸品可以广泛的用于贵州名片的包装纸,如国酒茅台的包装纸、贵州茶叶特产的包装纸、贵州老干妈老字号的包装纸等等。凭借贵州这些已有名片的影响力,市场的需求性,对包装纸的需求也将增加,最终实现包装纸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而活态地传承与保护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

  (二)数字化录入,技艺的多样化传承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呈现出新的机遇和挑战。\+②目前,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对于香纸沟造纸土法造纸技艺非遗项目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契机。香纸沟造纸土法造纸技艺通过数字化录入方式,以现代新媒体的方式保存下来。

  图片——是对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中关键且核心动作的截取。视频——是连贯动作的学习,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抓住机遇,香纸沟非遗传承与保护结合景区的发展,在景区内定时播放土法造纸的72道全过程工序的录像,让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能了解到造纸的步骤、过程。使得人们有更大的收获,从而有形无形之中对香纸沟土法造纸起到一个传承与保护的作用。文字——是对土法造纸工序、前世今生以及禁忌所进行的文字记载。音频——是将文字部分进行声音的录入。对香纸沟土法造纸图片、视频、文字和音频进行的数字化录入,同时存入国家数字博物馆,成为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传承与保护的途径之一。

  (三)社区营造,文化的认同化构建

  社区营造是个新词,是指:“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渐地,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此一过程被称为‘社区营造。”\+③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关系逐渐疏远,这对香纸沟的土法造纸的传承与保护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将会逐渐加剧传承人濒临灭绝的速度。因而,对香纸沟周边环境进行整脏、治乱、改差,合理规划并建设香纸沟周边基础设施以及通过节日进行渲染,打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社区氛围。加强香纸沟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协调好香纸沟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激发香纸沟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

  台湾地区在近20年的社区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文化认同感为纽带的社区营造路线,力图重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以文化认同感为核心的社区共同体。\+④对台湾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与保护作用。通过借鉴台湾社区营造中形成的文化认同构想,香纸沟的社区营造也将有利于凝聚社区的力量,提升社区自治和社区互助,构建文化的认同化,并将有利于香纸沟民众积极参与到香纸沟土法造纸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来。

  (四)旅游业发展,技艺的活态化保护

  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可持续发展也势在必行,对香纸沟进行社区营造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极高的旅游新体验方式。因此,香纸沟旅游业的发展和对香纸沟进行社区营造是相互联系、融合在一起的,最终将以一种活态的方式对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景区的进一步打造和规划。对景区进行进一步的打造和规划,结合香纸沟原有的七个景区,瞄准乌当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自然风光,森林里有杜鹃花、金银花、李子花、松树、白杨树、参天大杉树等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花种和树木。努力对香纸沟这一片森林进行开发,打造原生态旅游公园,对于原有的森林资源不做重新布局,仅仅对周围的树木进行较小的改动、修剪,使其更加美观,同时可引进一些花种种植于较为单调的区域森林段,打造沿途森林景观。交通设施应完善,拓展景区内交通网,为游客提供自驾游的条件。

  完善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完善餐饮行业,其中农家乐是必须完善进行打造的,农家乐的特色食品如:腊肉炒折耳根、豆花、新鲜野菜、土鸡、土鸡蛋等等,富有特色,富有营养,美味佳肴,而且价格很便宜,将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同时,自助烧烤,水上漂流也越来越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体验方式。而现在作为一个旅游景区的香纸沟,它的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就是住宿条件问题,使得香纸沟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游客到香纸沟旅游大多仅以一日游形式进行,这样的旅游方式不仅不能留住游客,不能为景区带来游客回头率,不能给景区带来很好经济效益,进而也不能很好地传承和保护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

  借助民族文化活动做好宣传工作。节日是民族多样文化得以表现和传承最主要的途径。\+⑤节日活动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表演场,是民族文化诸多传承路线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民族文化可以在节日活动中得以展现,民族文化也因节日活动而得到传承与保护。新堡乡布依族的 “三月三”传统民族节日已成为联系民族感情、增进民族交流,展示民族风采的重要节日。在互联网、科技发达的时代,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宣传方式也更加丰富,除了通过海报、横幅、报纸图书进行宣传外,微信微博、楼宇视屏、数字图书、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等新业态的网络媒介平台宣传方式范围更广、时间更久、影响力更大。由于香纸沟是集旅游开发、土法造纸传承与保护等于一体的区域,通过广泛的宣传,可以吸引当地人以及周边的游客前来观赏,参与到民俗、民族活动中,如裁纸比赛是对造纸技艺的活态传承与保护。不断提升香纸沟名气,使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香纸沟民族文化以及土法造纸技艺,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关注程度,積极地参与到土法造纸技艺保护工作中来,最终有利于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活态的传承与保护。

  结语

  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是一项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香纸沟地区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于香纸沟地区文明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如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后继无人、产品单一等等是现存的重大难题,处于濒临灭绝的威胁境地。鉴于此,本文通过技术改良,纸品的产业化发展;数字化录入,技艺的多样化传承;社区营造,文化的认同化构建;旅游业发展,技艺的活态化保护。从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现存、面临的问题,得出以上四个相应的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即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传承与保护的“三+模式”。

  [注释]

  ①《香纸沟古法造纸作坊》,贵州百科信息网,http://gz.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2812,2012/7/16.

  ② 袁国术:《大数据语境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思考》,《北京文博文丛》,2014年第01期,第1页.

  ③吴志轩:《台湾生态农业的社区营造》,《中国青年报》, 2014年07月25日,11版.

  ④李雯雯:《“扎根”:台湾社区营造中的文化认同构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I页.

  ⑤ 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页.

  [参考文献]

  (1)期刊.

  [1]袁国术.大数据语境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思考[J].北京文博文丛,2014,(1).

  [2]李炎,王佳.传统民族工艺: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滇西北民族工艺品产业化开发调查[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08(2).

  (2)专著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8.

  [4]赵泽润,蒋昀,许瑶.文化市场营销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5]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学位论文

  [6]谢亚平.四川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中国经济研究院,2012.

  [7]郑琳.竹纸制作技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3.

  [8]李雯雯.“扎根”:台湾社区营造中的文化认同构建[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9]范玉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10]王莹.基于旅游视角的非物质文化这产传承激励[D].浙江: 浙江工商大学,2008.

  [11]王淑佳.社區营造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4)报纸文章

  [12]吴志轩.台湾生态农业的社区营造[N].中国青年报,2014.

  (5)电子文献

  [13]贵州有古镇:石头无声,仍存昔日古香.[DB/OL]. http://travel.sohu.com/20150604/n414415249.shtml.

  [14]夹江文化遗产调查.[DB/OL]. http://www.doc88.com/p-9923630151510.html.

  [15]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香纸沟土法造纸赴四川省夹江考察学习技术改良. [DB/OL].http://site.conac.cn/www/243542230/60396213/2014-11-24/41532442ab5e4cefb0b0a993ce45cc3b.html.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