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标指引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本文以苏教版中写景、记事两大体裁的朗读为主要探究对象,尋求更适合学生的朗读方法。以利于学生能立足于课堂,迁移于课外,提高学生朗读学习的自主性,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中年级;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一至四学段分别指出这样的目标与内容:“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从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个学段都有规定和要求,并且逐步提高学生能力,并且各个阶段也有所侧重,低年级学段侧重于教师的引导,中年级阶段侧重于学生自学与迁移,对学生的要求在逐步提高。
在朗读中存在如下典型问题:目的不明确、时间不充足、重形式轻效果、朗读面较狭窄、指导过于机械化。评价体系单一、未抓住学生心理等,但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苏教版语文教材特点,这些问题分析过于笼统,并未完全适合。中年级教材以写景、记事为主。而课后习题,一般每课后面安排4-5题,其中有两道都是关于朗读,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四是关于感悟课文的思考题,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感悟也是基于朗读的基础,可见朗读的重要性。以下结合具体的课文提出有关朗读的教学策略。
1、课前预习,重多读
“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总之是先要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2]修订版“大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地熏陶。”[3]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4]但上课仅有45分钟,学生没有充分地时间读,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读5遍以上,直到读通顺为止。课上,教师可抽5分钟左右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尤其是朗读能力较差地学生。这样,既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又可以提高上课效率
2、课堂学习,重点拨
写景文章,语句优美,主要为比喻句和排比句。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庐山的云雾》为例,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中心句,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顺藤摸瓜,学生自然而然就找到云雾的几种形态。学生体会其千姿百态:絨帽、玉带、大海、天幕。展开想象,再一点点加入形容词,充实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自己尝试朗读。朱作仁先生在谈朗读时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5]教师可借机将此文字转化为画面。学生也仿佛身临其境,此时如果能恰当地介入多媒体,相信效果会更好。在第三段中学生在感受其瞬息万变: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这时可让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多种形式的读,教师的点评更要及时到位,不能仅用“好、真好、非常棒”等一些词语敷衍了事,应切中要害,比如,学生是否真的读出了云雾的变幻莫测。除了突出变化快,还应感受变化美。如果前面学生的感悟与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也不可能最后“流连忘返”。 众所周知,教师的范读在朗读教学中起师范作用,于永正老师说:“我教学生朗读没有什么窍门,就是示范,让学生‘跟我读。”[6]因此,最后,也可借助教师的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走”进庐山的云雾。
写事文章中,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为例,文中以作者与小女孩的对话展开,所以学生需多读,去揣摩人物情感。 一位一线教师曾说过,从朗读入手进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熟读一直到背诵,这样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体会,对一篇文章才能晓其理、感其情、品味其精当美妙之处。[7]从文中“低头不好意思、眼眶闪着泪花、懂事”等词语,看出小女孩的乖巧,朗读对话,学生也应表现出礼貌懂事。也可以读出伟大的亲情。
在朗读中,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如:读音、语调、语速、停顿、重音、节奏的准确把握;技巧的点拨犹如锦上添花,在写景文章中,教师引导学生享受画面美感、插上想象之羽、品读优美语言;在写事地文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感情基调、品味课文语言,如感情浓烈和含义深刻地段落。教师的评价更似雪中送炭,让学生及时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但不论写景或是记事,抓文中关键词语是首要任务,教师的范读及评价也十分重要。
3、课后复习,重迁移
写景文章重在赏,写事文章重在析;在写景文章中,我们欣赏到许多优美语句,对于学生而言,针对同类型的文章,多去读,感受语言美;在写事文章中,能够明白许多道理,小到自身,大到国家,多去品,感悟情感真。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应一读、二品、三思,逐步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
结论: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预提、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8]拓展学生的朗读面,多进行朗读训练,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10,12,15.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 素质训练方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65.
[3]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2000年.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
[5]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论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2.
[6]于永正.朗读教学思考录[J]北京:小学语文教与学,2003年第3期.
[7]魏治民.谈文言与小学教育[J]长春:吉林教育,1981第1期.
[8]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60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