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俄罗斯意识形态演变及重建的经验以及启示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684
叶忞

  摘 要: 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建设及执政党建设的重要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1993年宪法否定国家意识形态,提倡意识形态多元化,导致俄罗斯社会思想混乱,面临国家认同和基本价值观的深刻危机。近年来,俄罗斯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意识形态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俄罗斯政府和知识精英逐步采取措施力图消除意识形态多元化以及意识形态体系缺失导致的失序带给国家的消极影响,为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空间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一发展历程中更能得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启示,更加明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意识形态演变;启示

  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是形成社会成员价值共识的基础。意识形态承担着对现实社会秩序合法性进行维护和解释,使民众对现存体制产生认同,并为民众建构精神家园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许多意识形态工作者围绕俄罗斯意识形态的演变及重建进行了较多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俄罗斯意识形态演变及重建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俄罗斯意识形态重要性研究

  目前,学者们关于俄罗斯意识形态重要性的表述各有不同,但实质基本一致,都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对国家发展所产生的正面的、肯定性作用的一种描述。王春英认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明晰表達及民众对这种意识形态的熟知与认同,是生成社会秩序的重要源泉。”[1]郭丽双认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对社会的精神价值导向秩序维护运转起着统领整合的作

  用。”[2]李岚认为,“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政治灵魂。苏共最高领导层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立场的蜕变,导致苏共丧失了政权合法性的基础,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败亡。”[3]还有的俄罗斯学者认为,“没有意识形态,公民就不能自觉地做出社会政治选择,就没有全民族的认同感,就不会有有效的社会发展远景规划,也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去意识形态化迟早要被再次意识形态化所取代。[4]

  学术界关于俄罗斯意识形态重要性的论述比较多,对于从俄罗斯意识形态演变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从而重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俄罗斯意识形态重建的研究

  苏联解体过程中,苏共所奉行的意识形态丧失了主导地位,其空间被各种社会思潮所占领。俄罗斯思想理论界甚至提出“哲学贫困”、“精神危机”,一些报刊舆论惊呼:我们是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社会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俄罗斯领导人和学者纷纷提出,要试图寻求植根于俄罗斯文化和土壤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重建意识形态和主流社会价值观,是俄罗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宋锦海认为,“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权者的特殊需要、新生的资产阶级已经提出了要求等方面出发,提出建立全民族的思想任务。”[5]还有的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只有在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下才能摆脱危机:从精神和道德的复兴、依靠多种经济结构中强大的国有成分、强有力的国家领导人、完善的社会组织、坚决地与犯罪现象和腐败作斗争等一系列手段复兴俄罗

  斯。[6]郭丽双、张钦文都认为,普京深刻地意识到俄罗斯重建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必要性,开始了重塑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探索。俄罗斯新思想、主权民主、普京主义形成了俄罗斯特色的发展模式,力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主动权,确立了重建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基本构架。[7]

  三、关于俄罗斯意识形态演变经验的研究——意识形态要为国家富强保驾护航

  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后意识形态多元化带来的混乱。近十年来,从宣称意识形态本身就是意识的虚假形态,高举消解意识形态的大旗,直至20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的现状让所有人都切身体验到了没有信仰、无法信仰的痛苦。这给俄罗斯社会带来了几近毁灭性的后果:经济滑坡,贫富两极化明显,党派斗争,整体道德水平下降,原有社会结构崩塌。伴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转暖,新千年的到来给俄罗斯带来了新的契机,许多学者从俄罗斯的实践中,也从国家的全面衰退中逐步探索意识形态演变的经验与教训:耿密认为,“必须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决反对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必须本土化。[8]陈黎阳认为,“要从现存的价值观中择取符合国情的部分进行正确解读”[9]王春英认为,建构主流意识形态是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的重要内涵、民族传统是生成新意识形态的依托、以坚实的经济基础增加意识形态的魅力指数、建构尊重容纳多元的主流意识形态。[10]

  新千年前后出现的作为超越阶层和种族利益的“全民族统一价值观”的新“俄罗斯思想”一反常态地将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东正教的强国思想联系起来,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俄国化,把传统的群体主义与现代俄罗斯的爱国、强国目标联系在一起。新“俄罗斯思想”不仅能够汲取世界文明的优秀因素,同时呼吁社会各方面重拾民族文化传统,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的意识形态才能协调俄罗斯国内个人与集体各个阶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现代化的全面挑战,符合本国的文化传统,才能为国家富强保驾护航。

  四、俄罗斯意识形态演变与重建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从俄罗斯近二十年意识形态演变历程中的得与失可知,意识形态工作对一个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我们也会得出一系列有利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它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上,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集团持久的经济政治利益。当然,政治领域是意识形态的集中反应地,意识形态建立在社会的政治生活基础之上,同时也是其精神的和理论的反应。如果说政治是“经济的浓缩反映”,那么意识形态就是“政治的浓缩反映”。[12]苏联时期过于僵化的经济体制、叶利钦时期倡导的“自由主义”,经济领域提倡“休克疗法”,将国家引入了全面衰退的境遇。只有符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才能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必须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指出,在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似的社会里是不可能进行富有成效的建设性的工作的。虽然普京强调反对官方意识形态,但仍然主张在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社会团结等“俄罗斯思想”的旗帜下,把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与经过时间考验的俄罗斯传统价值观有机结合,建立强大的国家。这表明在苏联解体后,深受意识形态多元化之害并造成国家社会阶层四分五裂的俄罗斯,为促进经济复兴、保障国家利益,开始探索适合俄罗斯国情的主流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纵观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不难发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人民才战胜艰难险阻,真正实现了国家解放、民族复兴。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主义的勃兴,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暂时的强势地位相对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暂时处于弱势地位。我国要时刻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应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就拥有防范各种思想侵蚀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驾驭能力

  所有政党都与意识形态有着天然的联系[13],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意识形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苏共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对苏联领导人的批判和极端否定,接着,戈尔巴乔夫大力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和“舆论多元化”,造成了无节制的民主,导致苏共在各种社会思潮和反对势力兴起的情况下丧失了领导地位。这直接导致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被破坏,人民对于共产主义和苏联共产党的不信任。归根究底,苏共在“改革” 进程中,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提倡“非意识形态化”,失去了對有害意识形态的识别和自卫能力,就会患上意识形态的“失语症”。[14]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嚣尘上,趁虚而入,瓦解社会的精神秩序,填充人们的信仰空间,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党要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领导权,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人民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深入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保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获取人民的认同。这样,才能在世界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有力地主导社会心理和文化氛围,凝聚和动员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注重意识形态建设的调适性,符合本国国情以及时代发展要求

  在俄罗斯重建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融入欧洲,倡导全盘西方化,提倡“自由主义”,结果“自由主义”伴随着社会衰退遭到唾弃。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指出机械地照搬别国的经验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俄罗斯思想”。经历了叶利钦时代的政治动荡、斗争激烈之后,迎来了普金时代。俄罗斯开始在思想领域内重新寻找适合本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意识,其政治制度变迁逐渐从自由民主到可控民主到主权民主的演变,另外俄罗斯逐步恢复一些前苏联的爱国主义标志,可见,任何抛弃自己民族历史,忽略自己国情的思想意识形态不仅是不能指导该国发展而且会阻碍国家进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其合法性存在于它的历史必然性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我国各个时期的领导人始终能够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五)主流的意识形态理论必须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利益服务

  从俄罗斯近二十年的意识形态演变历程不难发现,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必须为国家利益人民福祉服务。普京强调的“俄罗斯思想”包含的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社会团结均是服务于俄罗斯发展大局和人民福祉。“俄罗斯思想”树立起民众的国家观念,激发民众的社会团结意识,为国家的强大、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

  我国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党依旧要保持纯洁性、先进性,以“三严三实”来要求和对照自己,坚决反对腐败、贿赂等现象,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为国家利益、人民福祉服务。

  (六)必须加强高校青少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建设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中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15]

  首先,主流意识形态代表了社会上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愿望、要求,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价值性的方向和信仰,如果主流意识形态不在青少年的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会影响他们对祖国的自信心、自豪感,减少对国家的认同,难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6]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多种文化交汇,使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被冲击,如果青年的思想领域为其他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所影响或利用,还可能直接引起社会动荡,影响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少年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要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11]王春英.建构中的俄罗斯新意识形态[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5).

  [2][7]郭丽双.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重建及其困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1).

  [3]李岚.后苏东剧变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1).

  [4][俄]斯拉文. 俄罗斯需要怎样的意识形态[J].孙嵩霞,译.国外理论动态,2008(4).

  [5]宋锦海.从全民族思想任务的提出看俄罗斯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J].东欧中亚研究,1998(1).

  [6][俄]弗·多博林科夫.徐海燕编译.俄罗斯意识形态发展走向何方[J].社会科学报,2007(3).

  [9]耿密.俄罗斯意识形态演变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J].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2009(9).

  [10]陈黎阳.俄罗斯意识形态的重建[J].河北学刊,2012(1).

  [1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Z].人民日报,2013-08-21.

  [12]田刚健.东正教复兴背景下的当代俄罗斯文艺政策与意识形态重建[J].文艺理论研究,2014(3).

  [13]徐邵刚:《执政党与意识形态》,《政治学研究》2003年增刊.

  [14]张骥、张爱丽.论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

  [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人民日报,2015-01-20.

  [1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Z]人民日报,2014-05-05.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07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