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对联中的汉字文化现象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8838
柳厚军 王娜

  摘要: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些赋予了我们伟大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当人类产生了语言,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文化才更好地被传承,被记载。本文通过对春联、行业联、婚联等对联的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探究,旨在揭示中国汉字文化的丰厚内涵。

  关键词:汉字;汉字文化;对联;对联

  一、从春联看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明初,由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某年除夕,他传下圣旨,要求官员、百姓各家各户都要贴上一副春联。此外,朱元璋还亲笔给学工陶安等人题赠春联。皇帝的重视,使得写春联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换门神,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过去一到过年,街上就看到现场挥毫泼墨卖春联的临时摊位了。清人沈太侔在《春明采风志》里描述北京过年前卖春联的情形说:“塾师学长,多卖对联者。预先贴报‘书春墨庄、‘借纸学书、‘点染年华等语,于铺肆前,高桌红毡,炭盆墨盏,纵笔大书门联横披。”由此可见旧时贴春联的盛况。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多用大红纸书写,当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千门万户,到处是鲜红的春贴,确实能显示一派盎然春色。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春联是欢度春节用的对联,其主要内容是写吉利喜庆的话,情调、风格是喜气洋洋,春意盎然,表现辞旧迎新的愉快心情和继往开来的奋发精神,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的新生活的憧憬。春联的作法:第一,春联的内容要写吉利喜庆的话。因此,像死、亡、凶、伤、悲等字不能用,甚至这些字的同音字都要避免,不可掉以轻心。第二,写吉利话要注意分寸,做到恰如其分,不要流于浮夸。如大家都熟悉的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用在一家小餐馆或小卖部,就不免给人以虚夸不实之感,如果用在百货公司就合适了。第三,不要用一些现成的套话、大话、空话。第四,春联的内容要新鲜,体现出时代精神。像“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这种用了好几个世纪的春联,自然谈不上体现时代精神了。

  春联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汉字在应用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简洁的字,简洁的形式,却传神的体现出了人们在新年伊始对来年寄托的深厚祝福。贴春联、写春联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做法,也是我们保持了千年的风俗习惯,与此可见春联在我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的重要地位。

  二、从行业联了解我国的社会行业文化

  现如今,社会中涌现出来了各式各样的行业,其形式之广,种类之繁多,无不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形形色色的行业服务于我们现在高端的社会生活,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最强有力的帮助。许多行业我们非常熟知,还有些我们也许陌生,但是通过他们特有的环境和装饰,会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行业对联的张挂也许就会带来这种效果。

  行业联指的是各行各业的专用联,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某一类行业通用,如商业通用联;另一类是某一行业专用或独家专用。行业联写作要求概括地说,就是两点:第一,内容要切合某一专门行业。在这个前提下,内容可以有各自的侧重点——有的侧重宣传经营宗旨,说明本行业的重要性;有的夸自家的货色好、手艺精,服务周到;有的抒发职业自豪感;有的是对某行业的赞美;有的突出该行业的重要作用;有的表现职业道德等等。如: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宣传粮食的重要和粮食工作的重要意义);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这是眼镜店联,是说眼镜的良好功能);饭热菜香迎客早、桌洁杯净映春红(这是饭店联,侧重表明该店服务态度好);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这是理发店联,很明显抒发了职业自豪感)。第二,写作行业联,还要注意思想性。如酒店联“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与广州陶陶居酒家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两联虽同为酒店联,但前者写的歪歪倒倒的醉汉形象,毫无美感可言,后者告诉人们,饮酒不可过量,那些过量饮酒的人往往浪费光阴,甚至贻误公事。

  曾经见过这样的对联,如:“弦中参妙理韵出高山流水;笛里寄深情曲追白雪阳春。”以及“和声鸣盛世曲奏阳春白雪;鼓乐庆升平音知流水高山”这两幅对联给人们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似乎把大家带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你在其中幻想着聆听大自然歌唱的美妙,其实,这是乐器店门口的行业联,可真是用意深刻呀。还有一副是:“远求海内珍藏本锦绣成文原非我有,快读人间未见书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不难看出 ,它是张贴在书店门口的对联,那种磅礴的气势似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预示这里就是黄金屋。因为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从婚联看中国的婚俗文化

  在我国,婚姻被喻为是人生中头等的大喜事。可见,婚俗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喜”。不论现在的新人以多么罕见、翻新的形式结婚,但有一个流传了千年的,亘古不变的传统风俗就是贴婚联,剪喜字。这些为的就是给新人带来吉祥的祝福。

  婚联是娶亲嫁女的专用联。婚联多贴在大门上,也有贴在洞房门或妆台上的。婚联在艺术上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鱼、水、花、鸟、月、珠等美好的事物,来比喻男亲女爱,婚姻美满。从内容上讲,就是要用欢欣的语气,祝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互相关爱,共建幸福美满的家庭,共创光辉灿烂的未来。如:红梅并蒂相映美、矫燕双飞共比高。写作婚联应当注意:第一,内容上,要避免旧时的婚姻由天定的迷信思想,像“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之类;也不要宣传多子多福的不正确的幸福观。第二,用词当然可以亦庄亦谐,但应该文雅,不可庸俗,不可恶谑。第三,写作婚联,最好能结合时令或新婚夫妇的职业来写,这样更能切时、切人,使办婚事的人家看后感到十分亲切。

  有些婚联就十分新颖,和气。如:四川一座乡村中学,一对数学教师结合夫妇,在元旦结婚之日,工会赠一副贺联云:“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又如: 某市一对数学教师,几经波折,终于结为秦晋之好,同事撰一联相贺,联云:“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几何曲线”形象地表述了这对数学教师爱情历经坎坷曲折;“小数循环”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数值,借此祝贺新人的美满幸福,天长地久,实在是神来之笔。

  (四)从挽联看中国的丧礼文化

  “白马素车挥别泪 看山兴悲愁碧汉”;“绿水青山悲旧迹;落花啼鸟泣化身”。从这两副挽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生者在怀念往生者时的痛楚,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专用的对联,作挽联要在“挽”字上做文章。其内容大多是评价逝者的功业,或颂扬其学艺的造诣,或表彰死者的情操,或叙明他对社会的影响。

  挽联写作方法是:第一,称颂逝者的功业的品德,应当恰如其分,不可拔高溢美。第二,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和套话、空话,以免因辞掩意。第三,挽联内容在称颂逝者的业绩和美德的同时,必须抒发哀思,否则,挽联就和寿联没有区别了。第四,内容涉及死者与哀挽者关系的挽联,要注意用字造句,才能写得有特色,亲切有味。如;女婿挽岳父联:公不少留 风木伤心分半子、吾将安仰 音容回首隔重泉;挽联不仅饱含了人们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寄托着生者无限的思念。人们还以挽联来抚慰许多为国献身、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的亡灵,以次寄托崇敬和思恋。

  对联,是我国汉字文化最独特的产物,研究对联以及对联的文化现象,不过是为了更好的认识汉字文化,这实际上是在研究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对联的剖析,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3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