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疆青河县阿热了乡哈萨克族聚居区居民的语言生活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989
巴合加纳提·马什甫热提

  

  

  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一直以来都是社会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揭示很多语言现象的产生、存在及变化的原因,对语言规划及语言政策的制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以青河县阿热阿勒乡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当前哈萨克族居民在不同语域中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特点,并讨论了语言态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因研究重点是哈萨克族,根据青河县整体调查及样本的需求在桥夏村抽取了35个家庭作为入户调查对象,每户抽取1人作为主调查对象,获取有效样本35个。调查对象的年龄限定在15-65周岁之间。

  1.问卷结构及调查方法

  调查以问卷为主,辅以个人访谈。问卷由五部分81个单选和多选题组成,每提根据调查需求要设若干选项或指标。 “问题及选项、指标相互印证通过逻辑分析检验被试自报的可信度”。调查采用闭式问卷,即问题、选项或指标的设置是既定的,被试只需在给定范围作出选择。为避免选项或指标过于简单,致使一些重要现象或问题遗漏,在题旁留出空白处,问卷末尾留出日记栏,以便把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被试的看法准确记录下来。

  如果一些问题或现象较重要,则采用个别访谈法补充调查。调查采用一对一方式,即调查员逐题询问,被试回答,调查员圈选或填写。调查由作者本人担任。

  个别访谈分两类:一是对问卷调查对象的访谈,内容多围绕问卷设置的问题进行;二是专题访谈,即就相关问题寻找合适的对象访谈

  2.族际通婚态度

  (1)通婚状况。35名调查对象中7人家族有通婚成员,占20%哈萨克族于塔塔尔族

  通婚4人,蒙古族与汉族通婚 1人,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通婚2人,这说明,在桥夏村族际通婚现象很少。

  (2)通婚态度。应当提倡0人,应当尊重17人,可以接受1人,不合心意8人其他想法5人,无法回答4人,合计35人。

  自报“其他想法”的被试中两个人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两个人都是59-60岁的哈族男性。他们强调可以尊重(同意),通婚条件是对方是穆斯林或同意信伊斯兰教。这说明,年纪大的人传统观念比较强。其他两个人是反对的态度。

  3.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3.1语言习得和语言习得环境

  (1)小时候(上学前或五周岁前)最前学会的语言或方言(可多选):哈萨克语29人,蒙古语2人,哈萨克语/蒙古语 3人,四川话 1人,合计 35个人。分解多选项:哈萨克语(32人次)>蒙古语(5人次)>四川话(1人次)。

  37名被试中,31人最先学会一种语言或方言(占89%),3人学会两种语言。这说明在小夏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锡伯族最先学会的主要是本民族语。60%的蒙古族最先学会的语言是哈萨克语。

  最先学会四川话的1人是四川出生汉族(45岁1998年迁入)。

  (2)小时候,父亲(或男性抚养人)跟被试使用的语言或方言(可多选):哈萨克语29人,蒙古语4人,哈萨克语/蒙古语1人,四川话1人。

  (3)小时候,母亲(或女性抚养人)跟被试使用的语言或方言(可多选):哈萨克语29人,蒙古语4人,哈萨克语/蒙古语1人,四川话1人。

  数据表明大多数蒙古家庭父母在家庭内部多使用单语(蒙古语)这说明蒙古族家庭的孩子在学校或者从周围的人学会哈萨克语或别的语言。

  (4)上小学时,老师用什么语言或方言讲课(可多选):哈萨克语31人,蒙古语2人,无此情况(未上过学)3人,合计35人。

  小学阶段接受过哈语教育的31人中,哈萨克族27,蒙古族4人。一位接受过蒙古语教语的蒙古男士(42岁,初中文化)解释说:小学1,2年级(两年)在蒙古语小学上过学。

  全部被试的的77%,哈萨克族被试的93%在小学阶段接受过哈萨克语教育。

  3.2语言掌握

  现在能用哪些语言或方言与人交谈(可多选)哈萨克语8人,哈萨克语/普通话8人,哈萨克语/当地汉语方言 8人,哈萨克语/普通话/维吾尔语3人,哈萨克语/普通话/蒙语 4人,哈萨克语/蒙语/当地汉语方言1人,哈萨克语/维语/塔塔尔语 1人,四川话/简单哈萨克语1人,哈萨克语/普通话/维语/英语/俄语1人,合计35人。分解多选项:哈萨克语(35人次),普通话(16人次)。当地汉语方言(9人次),蒙语(5人次),维语(6人次),四川话/塔塔尔语/英语/俄语(各1人次)。

  35名被试中27人自报掌握双语或多语(占77%)8名单语人大部分都是哈族农民(文化水平初中以下)。所有的蒙古族居民都会哈萨克语(100%),很少哈萨克族居民会蒙古语(1人)。

  数据表明,在桥夏村哈萨克族均会哈萨克语,100%的蒙古族,塔塔尔族均会哈萨克语,29%的哈族只会哈萨克语,他们都是文化水平初中以下,很少走出村子的固定居民。文化水平大专以上的哈族会三种或多种语。

  3.3语言掌握程度(见表1)

  把说的前三项看作能交际,会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数为:普通话 20 人(57%),哈萨克语35人(100%),蒙古语5人(14%),维语语5人(14%),13人会当地汉语方言(37%)1人会四川话。

  哈萨克语汉语蒙古语维语当地汉语方言

  听

  完全能听懂343430

  基本能听懂08103

  能听懂一些日常用语11511112

  基本听不懂0 ?1 041

  完全听不懂08291719

  合计(人)3535353535

  说

  能熟练交谈,没有障碍344312endprint

  能熟练交谈,个别时候有障碍07200

  基本能交谈00000

  会说一些日常用语1911214

  基本不会说02033

  完全不会说013291916

  合计(人)3535353535

  表1语言掌握程度(N=35)

  3.4 文字掌握程度 (见表2)

  关于哈萨克文程度。98% 的哈萨克族和98%蒙古族 “能阅读图书报刊”

  关于汉文程度。在完全不会汉文的25个人当中哈萨克族 22人,蒙古族 3人。

  哈萨克语汉语蒙古语维语

  读

  能阅读图书报刊34611

  能看懂一般文件或公文0301

  能看懂家信0303

  只能看懂便条或留言条0404

  看不懂1193426

  合计(人)35353535

  写

  能写文章或其他作品14110

  能写一般文件或公文1380 ? ? ?1

  能写家信7101

  只能写便条或留言条0501

  只会写字母0000

  不会写125032

  合计(人)35353535

  表5文字掌握程度(N=35)

  4.语言文字学习途径

  4.1语言学习途径

  学习哈萨克语(可多选):家人影响2人,社会交往1人,学校/社会交往5人,家人影响/学校8人,家人影响/学校/社会交往17人,学校1人,家人影响/社会交往1人,合计35人。分解多选:学校学习(31人次)>家人影响(28人次)> 社会交往(24人次)

  自报“学校学习”的31人中哈萨克族24人(年龄分别为62,58,43,39,27,18),蒙古4人(年龄分别为50,42),塔塔尔2人(年龄60)

  4.2学习普通话(可多选)

  学校学习13人,学校学习/社会交往8人,社会交往4人,家人影响/社会交往/学校学习 1人,社会交往/学校学习/其他途径1人,没有学过8人,合计35个人。分解多选项:学校学习(26人次)>社会交往(14人次)>没有学过(8人次)

  4.3学习当地汉语方言(可多选):

  社会交往23人,无此情况 13人。

  4.4学习蒙古语(可多选)

  家人影响/社会交往 3人,家人影响 1人, 社会交往 1人,无此情况 30人。

  数据表明,学校和社会交往是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途径,社会交往是学习当地汉语方言的主要途径,家庭环境是哈萨克族,蒙古族学习本族语的主要途径。

  4.5.文字学习途径

  (1)学习哈萨克文(可多选):学校学习 22人,家人影响/学校学习4人,学校学习/自学 3人,学校学习/家人影响/社会交往3人,学校学习/社会交往 2人,无此情况 1人,合计35个人。

  (2)学习汉文(可多选):学校学习 16人,学校学习/社会交往/自学 2人,学校学习/自学 2人,学校学习/家人影响/社会交往/自学 1人,社会交往 1人,自学1人,无此情况 12人,合计35人。

  (3)学习蒙文(可多选):学校学习 1人,无此情况 34人,合计35个人。

  数据表明,学校是学习哈萨克文,汉文的主要途径。

  5. 语言使用现状

  5.1家庭语言使用

  5.1.1 与长辈

  跟父(母)亲(可多选):哈萨克语29个人,哈萨克语/蒙古语5人,四川话 1人合计35个人。

  5.1.2 与同辈

  哈萨克语26个人,哈萨克语/汉语3人,哈萨克语/蒙古语1人,哈萨克语/蒙古语/汉语4人,哈萨克语/当地汉语方言 1人 合计35个人。

  5.1.3与晚辈

  哈萨克语26个人,哈萨克语/汉语3人,哈萨克语/汉语/蒙语3人,哈萨克语/蒙语2人,哈萨克语/当地汉语方言 1人,合计35个人。

  数据表明,第一,家庭成员主要使用单语(哈萨克语),第二,被试与不同辈分家庭成员的语言使用存在代际差异 (汉语:与长辈< 与同辈<与晚辈)

  5.2 社区语言使用

  5.2.1 交际场合

  (1) 在本地集贸市场买东西(可多选):普通话 3人,普通话/哈萨克语6人,哈萨克语/当地汉语方言14人,哈萨克语4人,普通话/哈萨克语/维语4人, 当地汉语方言2人,哈萨克语/维语/当地汉语方言1人,哈萨克语/维语1人,合计35人。分解多选;哈萨克语(30人次)>当地汉语方言(17人次)>普通话(13人次)>维语(6人次)

  (2)去政府部门(乡镇或乡镇以上部门)办事(可多选):普通话5人,哈萨克语13人,普通话/哈萨克语10人次,哈萨克语/当地汉语方言7人,合计35人。分解多选项:哈萨克语30>普通话(15人次)>当地汉语方言(7人次)。

  (去本地医院看病(可多选):普通话4人,哈萨克语10人,普通话/哈萨克语12人,哈萨克语/当地汉语方言8人,哈萨克语/维语1人,合计35个人。分解多选项:哈萨克语(31人次)>普通话(16人次)>当地汉语方言(8人次)。

  数据表明,第一,哈萨克语和当地汉语方言在集贸市场的使用人次多于政府部门和去医院看病的场合。第二,不同交际场合使用双语的人数(“无此情况”除外)排序为 集贸市场26人(74%)>医院21人(60%)政府部门17人(48.5%)。endprint

  5.2.2 ?交际对象和交际话题

  1)跟本民族令居聊天(可多选):哈萨克语30人,哈萨克语/蒙古语5人,合计35个人。

  2)跟外民族令居聊天(可多选):哈萨克语17人,哈萨克语/当地汉语方言9人,普通话/哈萨克语5人,普通话/哈萨克语/维语1人,哈萨克语/蒙古语1人,哈萨克语/维语1人,普通话/哈萨克语/蒙语1人。分解多选项:哈萨克语(35人次)>当地汉语方言(9人次)>普通话(7人次)>蒙古语(2人次)=维语(2人次)。

  从总人次看,所有村民基本上使用哈萨克语,年纪大的蒙古族居民互相使用蒙古语,年轻蒙古族居民基本上使用哈萨克语,跟外民族邻居聊天使用双语或多语的人数(18)明显多于跟本民族聊天(5)的人。

  3)跟朋友谈论国家大事或体育比赛(可多选):哈萨克语23人,哈萨克语/普通话4人,哈萨语/当地汉语方言3人,哈萨克语/蒙古语/普通话2人,哈萨克语/蒙古语1人,哈萨克语/维语1人,当地汉语方言1人,合计35个人。分解多选项:哈萨克语(34人次)>普通话(6人次)>当地汉语方言(4人次)>蒙古语3人次。

  由上可见,专业性越高使用双语的(汉语)的人数越低。

  4)跟熟人聊天(可多选):哈萨克语21人,哈萨克语/普通话6人,哈萨克语/当地汉语方言4人,哈萨克语/普通话/蒙古语 2人, 哈萨克语/蒙古语1人,哈萨克语/四川话1人

  合计35人。分解多选项:哈萨克语(35人次) >普通话(8人次)>当地汉语方言(4人次)>蒙古语3人次。

  5)跟陌生人交谈(可多选):哈萨克语18人,哈萨克语/当地汉语方言6人,哈萨克语/普通话5人,哈萨克语/普通话/维语2人,哈萨克语/蒙古语/普通话1人,哈萨克语/蒙古语1人,当地汉语方言1人,普通话1人合计35人。分解多选项:哈萨克语(33人次)>普通话(9人次)>当地汉语方言(7人次)>蒙古语(2人次)=维语(2人次).

  由上可见,使用普通话,当地汉语方言,维吾尔语的人数:与陌生人>与熟人:哈萨克语,蒙古语相反。

  总体而言,乔夏村是较典型的少数民族语言和当地汉语方言双语社区,哈萨克语,蒙古语是本民族内部的主要交际语,其中哈萨克语还是蒙古族,塔塔尔族的的主要交际语,当地汉语方言是少数名族跟汉族的主要交际工具,其次是普通话。

  6.语言态度

  6.1社会地位评价

  (1)对相关语言文字的用处的评价

  自报相关语言或方言“很有”的人数排序:哈萨克语>普通话>

  认为普通话和哈萨克语都重要的14人都是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

  自报相关文字“很有用”的人数排序:哈萨克语>普通话>

  8个人认为蒙古语,6个人如认为维语文字没有用。

  由上可知:第一,被试对相关语言和文字的态度评价基本一致,其差异是,对普通话,哈萨克语的评价好于其他语。第二,本民族中的大多数被试对本民族语文认同度较高。第三,被试对普通话,汉文,哈萨克语,哈萨克文的社会地位评价总体较高。访谈资料表明,大部分人认为,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其社会功能大于哈萨克语;哈萨克语是当地区域优势语,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社会功能。第四,大部被试者文化水平较底对外语评价不高,甚至对外语没有概念。文化水平越高对普通话和外语的评价越高。

  (2)是否赞成广播电视剧使用汉语方言

  赞成28 人,不赞成2人,无所谓6人,进一步印证了上题结论,大多数被试对汉语的评价高。

  6.2使用功能评价

  对被试较重要的语言和方言(可多选);普通话4人,哈萨克语6人,普通话/哈萨克语12人,普通话/哈萨克语/蒙古语3人,哈萨克语/当地汉语方言5人,普通话/哈萨克语/维语/当地汉语方言2人,普通话/哈萨克语/蒙古语/当地汉语方言2人,普通话/哈萨克语/英语1人,合计35人。分解多选项:哈萨克语(31人次)>普通话24人次>当地汉语方言(9人次)>蒙古语(5人次)>维吾尔语(2人次)>英语(1人次)。

  7. 总结

  总而言之,本研究作为一个个案分析,总结出哈萨克族在语言使用和态度上的特点,为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元新,《新疆沙甫沙尔县 锡伯族聚居区语言生活》.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