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的品格教育是在公民教育的范畴下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展的,学校是美国实施品格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它通过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教育,将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来塑造具有良好道德和修养的人。中国的品德教育也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我国应该借鉴美国品格教育的重要经验,在开发正式课程的同时,特别注重隐性课程的有效作用,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美国;学校;品格教育
学校是美国进行公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场所。它是美国进行品格教育的最基本途径。
(一)美国学校中的品格教育
在当代美国学校进行品格教育的实践中,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品格教育,这些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2种方式:
1.显性课程途径
显性课程是当代美国通过课程设置进行的品格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品格教育的基本内容,以达到品格教育的目的。
第一,美国学校设置专门的品格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大部分是品格教育组织研发出来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品格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把社会所提倡的核心价值、特定美德整合进学校的课程中。
如“美德月”课程,它被美国400多所中小学所采用,该课程在每个月专门强调一种美德,比如诚实、尊重等。在此课程实施期间,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宣传栏的方式进行渗透,并奖励该美德的示范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再如“哈特伍德课程”,它被美国350多所学校所使用,以文学作品为载体,通过向儿童讲述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化故事来传授伦理价值,使学生成为乐于助人、有责任心的人。
第二,美国把品格教育整合到各学科之中,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品格教育的渗透。
如品格教育与历史课的整合。美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小学讲美国历史故事,中学用140多学时系统学习美国历史。通过历史课的教学,增强中小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如品格教育与文学课的整合。教师每天在课堂中向儿童朗读文学作品,帮助儿童鉴别哪些是美好的品格。比如《红色小母鸡》讲述了一只勤劳的母鸡和那些不愿意帮助它的动物,涉及到合作、责任等价值观;
如品格教育与数学课的整合。数学课引导学生刻苦钻研难题,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妥协、不放弃的坚韧毅力。
2.隐性课程途径
品格教育的隐性课程也被称为非正式课程或空无课程,它是与显性课程相对而言的。隐性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包括学校环境、课外活动等,使这些因素都能具有品格教育的功能。
第一,学校道德氛围中的品格教育。
美国学校把全校的精神气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等都融进教育系统,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核心价值和美德的熏陶。首先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形成对学校归属感;其次培育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在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和课余生活中的相互帮助来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相互帮助的学生关系。可以说学校的气质是学生品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学校物质环境中的品格教育。
美国非常重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的各种建筑物、校服、校歌等都被纳入品格教育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熏陶。首先学校的建筑物如教学楼、图书馆,甚至不起眼的走廊、餐厅都充分展示学校的核心价值和美德;其次教学楼门厅上的LED显示栏宣传学校的教育意图,教室装饰有诚实、勇敢等美德的标语,学校的公告、海报都以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为核心;最后,青春洋溢、与众不同的校服、校歌,都体现出学校提倡的勇于创新的价值导向。这些因素形成塑造品格的巨大力量。
第三,课外活动中的品格教育。
学校的课外活动包括典礼仪式、体育活动、学校服务等形式,都在品格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许多学校结合传统设置各具特色的学校仪式如集会、晨会等,在定期的晨会中,校长会公开表扬本周表现出色的学生并把其作为学习的榜样;其次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并设立各种奖励,如“最佳运动员奖”、“公平竞赛奖”等;最后,学校服务和社区服务计划相结合,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改善医疗等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校途径的中美比较及启示
美国品格教育旨在使学校的所有活动和设施(教学、环境、制度等)都具有品格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美国学校品格教育途径多样,不仅重视显性课程的开发,也关注隐性课程的影响,使品格教育渗透到学校课程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品格教育。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学校德育工作“假、大、空”、“形而上学”。首先在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上,由教育部统一规划,各省市没有自主决定权,内容上泛理想化倾向明显,脱离实际;其次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单一,政治课孤军奋战,并没有整合在所有学科课程中;最后对学校道德环境和氛围的重视也明显不够,未能充分发挥隐性德育的功能。学生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缺乏认同感,师生关系不完全平等,学生之间有时候也存在不融洽的关系,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上很难取得较好的效用。而美国学校品格教育的做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第一,在正规的品德教育课程设置上,我国似乎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担负了对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责任,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对学生主要是进行思想灌输,使学生感到课堂乏味,课程没有实际意义。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品格教育的课程设置,由教育部或社会组织开发品德教育的各种课程,使各省市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有效实施,拓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摆脱单一的课本教学,使学校品德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我国品德教育要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使各学科都肩负起品德教育的重任,而不是一味的把任务放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当中。虽然数学课、自然科学课、美术音乐等学科不具备进行道德教育的专业性,但是这些课程中的某些内容蕴含着某种道德品质或者价值观,同样可以起到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作用。这样,在任何时候都能起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作用。课程的整合还能起到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作用,因为各个领域的知识都会被学生学习到,学生就能在涉及品德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均衡和全面的发展。因此将品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我国要注意隐形课程的开发。我国学校应当充分重视隐性德育,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塑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首先要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最根本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全校师生之中,使他们自觉认可和遵守。要把学校塑造成充满安全关爱氛围的共同体,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关爱的友好关系。其次,要加强学校物质环境建设,学校的每一面墙都成为宣传的工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张贴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学生自主布置教室,发挥创意才能布置“黑板报”和宣传栏;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校服、校歌并投票表决,增强对校园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民主协商的品德。最后,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节电一小时,课外采摘,参观文艺复兴之路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涂尔干.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托马斯·里克纳著,施李华译.培养品格让孩子呈现最好的一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北京 100089)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