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窥探大众文化冲击下的地方戏曲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3973
吴晗

  摘要:地方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座宝库,它根植于民间,成为文化的载体。但从宏观来看,地方戏曲却面临着严重挑战,很多剧种濒临灭迹,它们所蕴涵的优秀文化传统也将随之失传。因此加强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开发,将有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从而提高我国的文化核心竞争力。绍剧实属流传绍兴地区的地方剧种,本文通过对绍剧的现状分析,窥探大众文化冲击下地方戏曲的生存与发展,同时提出一些措施,以挽救地方文化。

  关键词:大众文化;地方戏曲

  中国戏曲诞生在古代社会反映当时社会形态下人民的现实生活,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审美体现。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下的媒体传播迅速,大众文化以它独有的通俗易懂、方便快捷、流行时尚,叩开了消费者的精神大门,随此而来是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地方戏曲面临着巨大的生存考验。本文通过在绍兴新昌的田野调查,运用社会统计学相关软件Excel和Spss对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一、绍剧的过去

  (一)浅谈绍剧历史

  绍剧,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它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调,是我国乱弹戏剧流传在绍兴的一支。从明抄本《钵中莲》传奇看,早在明万历年间【西秦腔二犯】已流传江南。绍兴乱弹的演出与绍兴的民风习俗紧密地联系着,这种演出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而是民间宗教、风俗的一个组成部分,称为社戏。在绍兴,社日演戏由来已久,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等等。

  (二)30年前的辉煌

  在新昌的多个街道,调查者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96份。结果如下图所示:

  与受访人员交谈中,发现绍剧繁荣时期要追溯到30年前,当时喜爱绍剧的百姓听众很多,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30年前经济不发达,交通受阻,百姓不愿意为了看名剧团演出从偏远城镇或者山村远走大都市,绍剧演艺团应百姓需求,能够下乡去演出,形成可观的演出市场;二是由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30年前,老百姓用方言土语交流,喜爱用方言演出的地方剧;三是影视媒介的不同,30年前百姓家中电视机少,没有戏曲直播或者录播。

  (三)从前的戏曲“营销”

  明恩溥在自己的著作中详细描述了中国乡村生活中的戏曲演出活动: “中华帝国就是一个乡村农民的帝国”,在小农经济社会闭塞、分散的条件下,地方戏曲演出是一件相对重大的事。”流动的戏班走村串镇,大剧团则应邀赴演,在村子的空地上或者利用寺庙之类公共建筑空间搭台,一演便是两三天的连台戏。老百姓逢年过节, 迎神赛社, 或由大户出钱或按“灶”集资, 都要延请戏班子唱戏,绍剧的经营也是如此。

  二、“今天”的绍剧

  (一)大众文化影响巨大

  大众文化受众多,传播快,覆盖面广,而且自然,亲切,轻松,没有强制性,加之手段多样,形式灵活,因而在人群中的感召力、影响力、渗透力十分强大。96份问卷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0—20岁与20—40岁两个年龄段的人娱乐倾向明显趋于现代化的大众文化,电视剧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影响。电视剧、电影和绍剧的区别在于:一方面,前两者是通过影像传播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它们更趋于真实化,还能增加各种特技,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刺激,而绍剧是演员、道具、舞台、服装、台词、技术各种现场艺术的综合效果,存在的艺术想象空间很大,转换节奏较慢,相比之下带给观众的视觉效果较差;另一方面,绍剧的观看条件不如影视作品便利。

  (二)问题解剖

  数据显示,虽然绍剧的音乐曲调丰富,音调高亢激越,旋律节奏急速明快,但仍有70%的人认为,表演节奏太慢。现代交通通讯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化快餐”使人们失去欣赏戏曲的“眼睛”。绍剧中存在很多“慢节奏”,正式开演前先要演奏许久,俗称“闹头场”,用来营造热闹的氛围,然而如今社会喜欢“直奔主题”;另外,舞台道具需要现场搬卸,与电视电影这种以每秒几帧计数画面来比,表演节奏当然不及;最特别的一点,绍剧属于戏曲文化,它也有着唱腔的一唱三叹和动作的程序化,但是现代人不耐烦于这种叙事方式与百转千回的低吟浅唱。

  对于舞台问题,三成左右的观众认为“广场式舞台”更热闹更自由随意,其余观众认为“剧院式舞台”更加适应时代需要,可是 “广场式舞台”是不向百姓单独收费的,而“剧院式舞台”很可能需要百姓单独买票看戏,戏曲的听众以农民为多,有限的收入不愿多开支。

  三、未来发展蓝图

  (一)从自身和营销出发

  对于绍剧艺术,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其定位于艺术层面,因为它是一种传承流动的艺术,且需要观众来支撑,我们可以从几个点开始尝试。

  关于绍剧自身,第一在于剧本,剧本是创作一个好节目的关键,许多观众既然已经觉得绍剧原先的节目不和时代的节拍,我们不妨先从这一点进行思考。第二在于表演者,从继承角度出发,作为一种艺术教育,要开设培训班,打造“名角”效应。第三在于舞台,各地民间绍剧团体在当地搭建简易常设绍剧舞台,形成“建筑标杆”,既提高演出效果效率,也营造出绍剧流行氛围。

  关于绍剧营销,第一,节庆营销策略。戏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中国的民俗节庆密切相关。绍兴是一个很具有人文色彩的江南水乡,绍剧安排在节庆日演出,可以通过风俗信息提高绍剧知名度,与民俗结成“文化习惯”,只要一到这个节日,就有绍剧演出,节日观看成为文化消费习惯。第二,旅游营销策略。具体方式如设置旅游专线,展开景点演出。绍兴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拥有充足的旅游资源,很多名人大师的故里就在绍兴,以旅游促发展是一项可行性很强的模式。第三,产业结盟营销。鼓励地方戏曲剧团与其它产业建立联盟,出售企业冠名权,为赞助企业作广告,以多种形式吸引投资,同时为基层群众提供娱乐。绍剧大多情况下靠政府支持,可以考虑多多引入民间资本。

  (二)塑造文化形象

  让地方戏曲走进校园,从年轻一代入手,首先让他们接触,加强艺术引导,这一点要注重年轻人的心理,为此必须展开慢氛围意识形态营造,同时也可采取让长辈陪同的方式观看演出,用亲情因素加强欣赏眼光。

  引导培养民间艺术团队,就新昌而言,绍剧戏迷民间艺术小团体就不下四五个,但是力量单薄,不能单独进行大型演出,应当积极引导。同时,打通日常欣赏渠道,多制作绍剧的MP3制品,开展影像制品签售会,让民众把绍剧“带回家”。出戏曲小周刊,让戏迷更有效地了解剧团动向与绍剧发展。

  积极引导群众以欣赏艺术的心态来看待绍剧。绍剧声音清越刚劲,善于表达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加上唱白通俗易懂,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题材上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思想上表现着古代价值观,表现形式上台词多为诗词古文。现如今国家大力推动社会文化建设,戏曲用来陶冶情操是个极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徐宏图.浙江戏曲史[M].杭州出版社.2010:256-328.

  [2]蔺海波.9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0-30.

  [3]杜长胜.张文振.当代戏曲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论纲[N].中国戏曲学院报.2009(5):(A3).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浙江 杭州311300)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