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道德自觉语境下大学生孝道观培育研究1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057
赵玉英+张慧春+张二军+陈永华

  摘要:

  任何道德规范都需要通过人的自觉性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道德自觉是人们对自身道德的“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身道德的始末,并主动地去遵守。它是行为主体的道德水平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也是目前各学术界高度呼吁的人文风范。在这种语境下,大学生的孝道意识、观念、行为等教育范式也开启了新的篇章。孝道是自古既有的人伦道德,是每个人都应该时刻秉承的,它体现了人的感恩情怀,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目前,在各高校内并没有出现专门的有关孝道教育的课程,有关此方面的主题教育也很少。由此,大学生的孝道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各种违反孝道的案例,大学生不懂得感恩,不孝敬父母,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却不知道回报。要从根本上解决孝道问题,必须唤醒大学生的道德自觉。

  关键词:道德自觉;大学生;孝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却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方面。在这种道德语境下,大学生的孝道问题也被凸显了出来。目前,大学生的孝道现状不容乐观,除了不知道感恩父母等外,更有甚者弑杀父母和亲人等等,此种案例层出不穷。我们认为,要彻底的根除孝道疾患,必须唤醒大学生的道德自觉。

   一、解读道德自觉

   1.自觉性的内涵

   自觉在汉语语义上是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亦指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自觉性,是人的意志的一种基本品质,也就是意志的自觉性。哲学意义上的自觉,指的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形成的理性自律和反思能力。从心理学范畴讲,自觉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社会意义,并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该目的的意志品质。在这里,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有坚定的信仰追求,有鲜明的原则立场,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目的性。自觉性越明确,对人的各种活动的约束力就越强大,人的思想和行为就越有规律、越不含糊,就越有坚定的信仰追求,就越能够坚持原则和遵守道德规范。

   2.道德自觉的内涵

   任何道德规范都需要通过人的自觉性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最早对道德自觉思想进行阐释的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公元12l-180年),他是一位骑在马背上的哲学家,在其撰写的笔记(后世命名为《沉思录》)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自觉思想。此外,我国儒家思想也对道德自觉思想有过系统的阐述。所谓道德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一定道德中的人对自身道德具有“自知之明”,明白自身道德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它的发展趋势,并为了加强对道德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道德选择的自主地位,自愿主动地去加以遵守、维护和反思[1]。

   道德自觉的自身特征,一是道德的内容上具有自觉性。也就是说社会制定的道德条目和行为规范要能够自觉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承担起提高精神境界的使命和责任。道德规范不能高高在上,不能只是一种冷冷的理性法则,必须对现实生活具有亲和力,必须能够自觉承担时代伦理使命和教化责任。二是道德的主体具有自觉性。人是道德行为的主体,具有独特的理性,是人类发自内心对道德的一种追求,它自觉遵守一定的道德原则,没有功利意识的驱动,也不存在外界压力的逼迫,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求。三是道德行为选择上的自觉性。它不是社会规范的结果而是较强的道德判断力和自决力使然,是一种从道德强制到道德自觉的转变过程。[2]

   本文所指的道德自觉是行为主体的自觉,也就是在道德实施的过程中,行为主体——人是应该有自觉性的,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二、孝道:自然的伦理情感与自觉的道德责任感之融合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孝道已深深地融入到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之中,在当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对培育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审视贴近人性需求的传统孝道。不能一讲到“孝”,就认为是“封建”与“落后”。孝道作为自然的伦理情感,理应成为人们的自觉责任。

   在语源学意义上,孝的基本含义是敬老养老、事亲善行。《尔雅·释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母为孝”;《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道文化的基本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子女善事父母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人们最通常的理解,也是孝道的最基本内核。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孟子日:“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第二,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孝经·开宗明义章》指出:“夫孝,德之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即孝统率其他道德规范。“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三,强调“爱民”的伦理公德。子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学而》)“仁”狭指统治者对天下子民之爱,推而广之,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仁”、“爱”是最大的孝行。[3]

   从以上对孝道的阐述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孝道既是自然的伦理情感,又是一种道德,一种责任,这种情感理应成为人们的自觉情感,而不应该用法律、制度来约束,一旦孝道用法律条文来约束,也便失去了孝道的本意。道德自觉,是人们对道德的“觉解”和“觉悟”,它是人的自我约束与超越,是人自觉提升人性的特殊社会存在方式,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伦理道德的体认与坚守。从这种意义上说,只有让孝道成为人的自觉需要,才能引发孝道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孝道问题;只有让孝道成为人的自觉需要,才能协调好各种关系,让孝道真正地成为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如果真正地把孝道作为自觉的责任,那么其便会自觉地认同孝道,并能够自愿地内化为行为准则,在社会生活中能安然地依靠理性、内心信念和道德良心,而不是靠外力强制来行孝。

  三、道德自觉下大学生孝道观的培育策略

   1.加强孝道的认同教育

   孝道认同教育,指的是大学生对孝道观念的共有和共享,并最终将其作为价值共识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大学生只有认同自己的孝道,才能够主动地去了解孝道的来历、形成和发展。道德自觉,关键在于是否深刻把握和真切认同自身道德的本质所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因此,道德自觉体现在孝道自觉上,首要就是学生对自身孝道有一个实事求是的了解和继承,或者说要对自己的孝道行为有“自知之明”。

   2.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要深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如果要使学生从根本上认同孝道,实践孝道,那么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在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和践行孝道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塑造学生的反省内求品质

   反省内求,即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实际。它是儒家提出的自我教育的方法,也是道德自觉的一种重要方法。反省,就是反思自身的德行,领悟其中的道理;内求,是以领悟到的道理为指导,从自身求取善良美德的本性,并落实到道德的行动中去。围绕“反省内求”,孟子提出了一系列自我修养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带有先验主义道德观的倾向,并不是科学和全面的,但它强调发挥主体自我修养的能动作用,经常反省自己,追求“严以律己”的道德品格,对当今许多“以自我为中心”、“严以责人,宽以待己”的大学生无疑具有积极的德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升臻.道德自觉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 .唐都学刊,2012,(3).

  [2] 黄成忠.论培育大学生道德自觉的策略[J] .教育探索,2012,(4).

  [3] 肖海平.孝文化的承继与学校教育[J] .孝感学院学报,2009,(1).

  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研究成果(GXDJ2014-C110)、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AZZ017)、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JG14DB197)和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ZZ07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 阜新 123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