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锚定效应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323
杨超+李媛

  摘要:

  锚定效应做为一种强烈持久的心理现象,普遍存在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对辅导员的判断决策起到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本文就辅导员工作中的锚定类型描述及运用锚定效应开展工作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帮助辅导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胜任自身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锚定效应;判断决策

  1 问题提出及关于锚定效应的研究

  1.1问题提出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高校,辅导员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是与学生接触最紧密的群体。其个人职业态度与品质、人际沟通与协调、专业知识与技能、自我控制、处理问题的能力、个性特征6因素关系到他们是否胜任其工作,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他们的工作过程中,有大量的日常事务需要他们及时处理,不免遇到决策判断的问题。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们判断决策中的心理现象,同样在辅导员的工作中起到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本文就其以何种方式存在于辅导员工作中,怎样避免其在决策判断过程中起消极作用做简要探究。以期帮助辅导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胜任自身工作。

  1.2 锚定效应的概念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下,人们会以最初的信息作为参照点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并且使得最终的估计值偏向于初始值,从而导致判断的偏差的现象。Tversky和Kahneman在1974年的实验里第一次发现锚定效应。在实验中,被试需要先回答联合国中非洲国家的比例是低于还是高于65%或10%,而这个65和10是随机转动幸运轮得到的数值。而后,被试要给出联合国中非洲国家比例的具体估计值。结果发现,在65%条件下,估计值偏高,在10%的条件下,估计值偏低。

  Tversky和Kahneman提出锚定效应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后在众多领域中被证实。这些研究包括赌博评估,对风险和不确定的评估,自我效能感,对常识问题的回答。锚定效应也被作为像偏好旋转,可能性评估,特征推论,语言产生及理解,利己主义偏见,聚光灯效应及白日梦等多种现象的解释。

  1. 3 锚的类型及其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表现

  锚定效应普遍存在于辅导员的工作中。例如:遴选班委干部、推优评优、评审奖(助)学金、危机管理等。怎样避免其影响辅导员的决策判断,以及如何利用锚定效应高效开展工作需要我们认真讨论。

  1.3.1自我产生锚和外部锚

  自我产生锚(self-generated anchor),指被试在不确定情境下.进行判断时自发产生的内在锚值。外部锚(experiment—provided anchor)是指情境中他人提供的一种参考值,个体根据参考值进行调整,获得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数值。辅导员在不确定情境下进行判断时会自发产生内在锚值。这样的锚值与辅导员的年龄、性别、个性特质、工作经验、认知等存在相关。例如:遴选班委干部,特别是对班级成员不熟悉的新班级。年龄稍大、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会倾向于成熟稳重的学生;性格开朗的辅导员会更多地倾向于外向性格的班干部;女性辅导员更多考虑男性班干部等。另外,学生的高考成绩、曾任职务、个性特质、思想品质或不经意的举动等都会在辅导员遴选班干部的判断决策时产生外部锚值。

  1.3.2 相关锚和无关锚

  Northcraf,Robbennolt以及Mussweiler的研究表明,与目标任务相关的,可信的和有意义锚可以引起锚定效应,即相关锚。同时,无意义或随机选择和不可信的锚也可引起锚定效应,即无关锚。例如:在推优评优或评审奖(助)学金时,除按照评审原则及硬性条件之外,多数辅导员会根据学业、纪律、担任职务等因素设立一些推选规则,而这些规则或多或少存在相关锚值;同时,一些无意义或随机选择和不可信的锚,如学生个体的穿着、用度、成长经历等之于贫困、优秀无关的因素也会影响判断决策。

  1.3.3 可信锚和不可信锚

  Strack和Mussweiler(1997)将锚值划分为可信(plausible)和不可信(implausible)两类。发现锚即使是极端的或者代表不可能的目标估计参照时,锚定效应也会产生。可信和不可信信息,两者都会在辅导员的判断中产生锚定效应。例如:在助学金评选中具有参考价值的《贫困学生调查表》里,家庭年收入一栏,一些参评者会填写3W—4W(以当前四川家庭年收入平均水平),这是可信锚值。一些参评者会填写<1W或<5K,这是不可信锚值,但参评者提供的这个数据同样会对评选起到作用。

  2 辅导员工作中锚定效应产生原因分析

  辅导员在判断决策中不免产生锚定效应,这会导致不实事求是分析解决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决策。分析这些判断决策中的偏差导致的锚定效应,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信息收集;二是个体因素;三是前两者之外起作用的时间压力因素。

  2.1 信息收集不全或不实导致锚定效应产生

  人们进行判断决策的依据是客观事实,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总是在纷扰的信息中去芜存菁寻找反映客观事实的真实、全面的信息。因此,掌握较全面或较真实的信息资讯是避免锚定效应产生或避免锚定效应偏差过大的有效方法。如:辅导员评价一位学生时,会从此学生的学业水平、其他同学评价、纪律观念、道德品质、个性特征甚至衣着打扮等作评价。辅导员可能会因为其他学生不客观的评价影响自己的判断评价,也可能会因为首因效应始终如一地评价某位同学。如此,这些不全或不实的信息就会影响奖助学金的评定、班委干部的遴选等需要判断决策的过程中。

  2.2 辅导员个体因素导致锚定效应产生

  辅导员个体是有差异的,他们在知识经验、人格、性别与情绪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这些个体因素也是导致锚定效应产生的原因。就知识经验方面来说,Wilson等人(1996)的研究表明知识渊博的被试几乎不受基本锚定效应的影响,对问题了解的越少,就越容易受到锚定值大小的影响。就人格因素来说,Mcelroy 和Dowd (2007)采用TIPI问卷探究锚定效应与大五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开放性”项目中得分越高的被试面对锚定信息时所产生的锚定效应越大,而其他人格因素中无论是低锚还是高锚情景锚定估计值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外向性格的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较大的锚定偏差。同时,女性较之于男性容易受到锚定值大小的影响。同时,Englich和Soder (2009) 的研究表明悲伤情绪被试比快乐情绪被试做出的判断锚定偏差更大。也就是说悲伤情绪情境下辅导员判断决策的锚定偏差要大于快乐情绪情境下锚定偏差。因此,保持心情愉悦或保持心态平静也是避免锚定偏差的方法。

  2.3 时间压力因素导致锚定效应产生

  Ronyn和Eldar(2005)研究发现,处于限制时间的压力之下,被试更容易产生锚定效应。这是由于因为时间压力,被试须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决策,没有时间进行谨慎思考,而更多依赖于头脑浮现的锚定信息进行判断,因而易受到锚定信息的影响产生锚定效应。因此,辅导员在做判断决策时需要掌控充裕的时间,不能在十分紧迫的条件下不得已而作出决定以避免锚定现象。

  3避免辅导员工作中产生锚定效应的对策

  辅导员的每一次判断决策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每一次判断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工作水平,尽可能避免在判断决策中锚定现象发生或降低锚定效应的影响。

  3.1 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高校不免受到社会中一些拜金、腐败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辅导员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模糊,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给大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也会导致锚定效应的发生。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需要努力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多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文章,深刻理解理论内涵,构建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不断扩大知识面,广泛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做到各领域知识的触类旁通,从而在工作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去工作。

  3.2 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

  辅导员的管理水平体现其工作水平的高低,提高工作水平需提高人际沟通与协调、专业知识与技能、自我控制能力等。

  3.2.1 提高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

  若辅导员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互动的信任关系,也就无从谈起掌握全面真实的学生信息以避免锚定现象的发生。因此,倾听、口头表达、沟通说服、移情体谅、人际洞察、协调、感染力等人际协调与交往能力在辅导员工作中举足轻重。

  3.2.2 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辅导员工作是一个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岗位,它需要学习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思想政治、党团、就业指导等全面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辅导员解读政策、体察学生。如:要避免锚定效应过多影响判断决策。辅导员就应该明白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必然产生高锚定值,从而产生锚定效应。相反,辅导员应主动接受新的信息(近因效应)去修正自己的判断。

  3.2.3 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

  保持心情愉悦或保持心态平静是避免锚定偏差的方法。因此辅导员要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如:能有效调节情绪,有耐心、有抗压承受力、能沉着冷静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大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有助于不偏不倚进行正确的判断决策。

  4 结论

  了解、研究普遍存在于辅导员工作中的锚定效应,不仅可以克服其在决策判断中的负面作用,发挥积极作用,也能帮助辅导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胜任自身工作。但是,本研究只限于现象及方法讨论,未曾做实证研究,在下一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莉琪, 皇甫刚. 不确定情境中的决策心理适应与认知[期刊论文].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 ,481~485.

  [2] 李伟伟,原献学. 锚定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科学时代,2010,12 ,122.

  [3] 曲琛.周立明.罗跃嘉.锚定判断中的心理刻度效应:来自ERP的证据[期刊论文]-心理学报2008,40(6)

  [4] 肖刘威 浅析锚定效应[期刊论文]-学理论2010(31)

  [5] 曲琛.罗跃嘉难以觉察的虚假信息锚定效应[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2008,18(8)

  [6]李斌;徐富明;张军伟;刘腾飞 蒋多 邓子鹃 内在锚与外在锚对锚定效应及其双加工机制的影响[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12(01)

  [7]黄惠利. 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评价体系研究[学位论文].2009

  [8]李斌;徐富民;王伟;邓子娟,张军伟 锚定效应的种类、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10(01).

  (作者单位:1四川省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四川省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2四川省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