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做着所有与学生直接打交道的工作,但在多数高校中,辅导员的地位和薪资是最底层的,由此导致辅导员岗位留不住人,多数辅导员都想转岗。为了让辅导员能够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本文从改变观念,健全法律法规,提高辅导员地位和待遇,加强辅导员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分析和解答。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现状;出路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现状: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231.7929万人。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辅导员的话,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已经超过10万人。在高校,基本上所有与学生面对面的工作最终都由辅导员来落实,该项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并且不易做出显著成绩。辅导员在管理上受学院和校学工处团委的双重领导,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但实际上,在政治地位、受重视程度及薪资待遇等方面既不如教师又不如干部,这导致辅导员群体流动性很大,很少有人想在辅导员岗位上坚守几十年,多数辅导员把这项工作当做一个过度甚至是跳板,或者积累人脉转为行政岗;或者积极投身科研和教学。
二、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性: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辅导员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辅导员是与学生打交到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是对大学生产生最直接影响的一群人。现在辅导员群体稳定性差,多数人一心想着转岗,缺乏对辅导员工作的长期目标和规划,这就会导致辅导员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指导不深入不系统得过且过,这将大大影响到我们所培育出的人才的质量。而一所学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培养杰出的人才。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大学辅导员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他们大多从小衣食无忧,一直活在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庇护之下,依赖性较强,独立性不够。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长大了上大学了,就自然而然的可以自己应付自己生活学习了。可是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成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上了大学就可以一蹴而就的。由于我国现在的中学教育是围绕高考进行的应试教育,中学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对于做人做事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关注远远不够。十七八岁的孩子上了大学,多数孩子是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没有家长的“唠叨”,没有了任课老师的“叮咛”,所有孩子都不得不自己面对生活学习情感。这时,如果辅导员能够系统深入的进行指导,那么大学生就能少走一些弯路,更充实圆满的走过大学。
三、?高校辅导员的出路:
辅导员工作的前景是做好一个优秀的辅导员而不是以此为跳板转为其他岗位。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打破观念上的壁垒,为辅导员彻底正身。
“学而优则仕”“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对学校的教育功能更多的关注点在学校的专职教师身上。社会衡量一个学校成功与否,也会拿学校有多少高级别论文和课题来衡量,因此形成了学校重视科研硬性指标,轻视学生日常管理尤其是学生的心理、情感等软实力的现状。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从观念上来改变。学生能够学习到的书本上的知识、科研的本领顶多算是“术”,更不要说现在知识大爆炸,僵化的知识很快就被淘汰。学生在大学里最应该学习的是“技”,是一种可迁移的软实力。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言谈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辅导员岗位能让辅导员们有荣誉感和归属感,辅导员就会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坚持坚守,就会把他们身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个同学,相反如果辅导员如果个个都想离开这个岗位,那么他们传递给学生的恐怕就是消极对待工作对待人生等负能量了。
2、?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为辅导员保驾护航。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多是承担了“救火队员”的角色,工作疲于应付,满足于“不出事就好”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辅导员不敢也不能大胆的去做事。迄今为止关于辅导员的最权威的文件就是教育部16号文和24号令,但里面涉及到辅导员的条款还是过于笼统。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出台具体的与辅导员有关的条款,让广大辅导员能放下包袱,大胆去想,勇敢去做。
3、?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增强辅导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校方面,在职称评定,职务提升,教师培训等方面,要切实考虑到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能够制定出可行的衡量指标,明确辅导员的身份归属。现在,大家都觉得辅导员拥有干部和教师双重身份,可实际上,辅导员职务晋升远不如行政人员,职称评聘又不如专职教师,我们应该为把辅导员拥有的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落到实处而努力。比如,辅导员的考核职称评聘可以单列,把辅导员的培训列为整个师资培训的一部分,在交流访学等方面和教师享有同样的权利等。
4、?加强辅导员自身建设,为辅导员职业化铺平道路。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入职门槛有了较大的提高,多数都要求硕士学位,党员,专业相关等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辅导员的整体水平。但入职后的高校辅导员在长期重复繁琐的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为此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努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与工作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把辅导员做的专业化、职业化。
[参考文献]
[1]潘晴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困境与消解
[2]宋晓燕.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之探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
[3]孙红旗.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状及其策略.新西部.2014.29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