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成人美术教育的特点与方法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6758
郑剑

  摘 要:成人类美术教育是国民教育系列中的有效补充,为众多的学生及其它美术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进修平台。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决定了成人类学生成份的多元化与复杂性,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极大,在人生经验、生活经历、学习目的的认识都存在着差距。相对于美术院校的全日制本科的学生主体都是应届或往届的高中毕业生而言,成人类学生成份多元化特征决定了成人类美术教育必然面临着不同的教学任务与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成人类美术教育中所遇到的学生入学之初的绘画水平差异、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力差异、学习的目的性差异等三个方面来谈谈关于成人类美术教育与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成人类学生;美术教育;差异性;因材施教

  本人是广州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绘画专业老师,所教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创作等绘画类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所在学院除了绘画专业以外还有环境艺术、装潢艺术、动漫艺术等其它三个专业。而在绘画专业的班级设定为:高升本的四年制全脱产白天班、专升本的二年制全脱产白天班及专升本三年制业余晚上班。全脱产白天班无论从上课时间与课程设置与全日制本科教学并无二致,而业余班则是星期三晚上与星期日全天上学。因为面向的是成人类学生,学生成份相对复杂,但归纳而言大致分为三类:努力几年或应届没有考上美术院校正规本科的美术高考落榜生、设计专业或其它专业毕业工作了若干年的再学习者、纯粹爱好美术进而希望系统学习的美术爱好者。虽然每个班级都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教案,但在学生的差异性面前则难免有点理想化。老师面对着不同的鲜活的学生个体之时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全方位的,不只是教学方法,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正是因为学生的差异性与复杂性,成人美术教育并非单板的纯教学教案似的循序渐进,呈现出成人类美术教育的丰富性与多变性。

  一

  相对于入学之初美术院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专业能力与水平的整齐划一而言,成人类绘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能力则为出现极端化现象。学生都经过入学考试这一关的筛选,由于在完成招生任务与成人类普及性教育的特点,注定了入学考试的低门槛。大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初都只有短时间的绘画经历与绘画基础训练,与教学教案的起点设定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学生之间的能力与水平的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课程的难度推进而逐步放大。比如造型训练中的素描课程,从教案设定的绘画内容就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先是静物素描,然后才是石膏、人物头像、半身着衣、人体。如果是一个考了几年的美术院校落榜生,静物素描对其而言就是个比较容易上手的课程,静物素描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如:构图、造型的准确性、黑白灰关系、明暗五调子的基本素描理论知识等等问题都一一了然于心。必须针对学生特点摆出二到三组在难度系数上有差异的静物,让学生各自选择。能力强的必然会选择难度系数高的,能力差的则会选择相对容易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调配不同学生的教学时间,精力要向能力弱的学生倾斜。对于绘画水平弱的学生经多做示范性、修改性的教学,在示范与修改中将知识点讲述清楚,做到学生不但清楚而且的手上能够画出来,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与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相对于能力好的学生更多的讲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提高审美视野,比如素描训练中的构图新奇性与情感表达、绘画材料选择与质感表达等等知识。

  成人类美术学生的绘画水平差异性决定了老师必然要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讲授不同的教学知识,为每个学生根据其能力而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拔苗助长。由于美术教学的独特性,发现每个学生天生的美学喜好,比如有些学生偏爱以线造型,那么就可以多讲讲线在素描中的作用与运用及其形式特点,同时参考中国传统的线描或者是结构性素描。或者是意象性的、表现性的素描特征,让其慢慢体会同时保持平等的沟通。

  二

  美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与独特的规律。有可以传授的知识性与技术性特点,也有着不可教与难以言说的天赋性与情感性特征。蔡元培言“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讲的就是艺术中这种技术性知识与修养性的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

  成人类学生的年龄差异让我印象深刻,既有稚气末脱的90后,也有与我同辈的再学习者,还有着已经退休寻求艺术梦想的大叔大婶。可以想像一个班级存在着小辈、同辈、长辈的有趣场面。年龄结构使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真是天壤之别,众所周知,艺术不仅是技术性与知识性的传授,它更多的是关于生命、情感、人生与价值观的综合性的生存体验。美术教育从来都不是刻板的知识灌输,对于艺术的学习更多的需要理解力而非单板的记忆力。从这个层面而言,人生阅历与生活经历丰富的年长者就有着天然的优势,这点在创作中的感受尤其明显。

  严格的说,所有绘画形式都是一种创作方式,所不同的仅仅是材料与媒介的不同。素描不单单是一种基础训练,也是一种创作手法与方式。正如我们常说的写生创作化这一概念。只是因为我们长久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影响下常常使这门课程赋予了技术性与基础性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在高考指挥捧下使很多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素描必然是全因素明暗关系的,色彩必然是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如何使作业完成基础性与创作性的理念转换也是美术教学的重点,这个转换不既是画面效果的,而更多的是思维与理解模式的转换。在这里不同的年龄层次就会出现明显的分野,稚气末脱的年轻学生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快,新的技法或新的观察与思维方式、新的表现手法,一旦接受与理解则水平突习猛进。而年龄大的则比较容易固守自己所喜爱的风格形式与固定的表现手法,对于其它的风格与手法要么完全排斥,要么小心翼翼。而到了创作课程以会出现另外的一个面貌,年轻学生平日里显得个性十足,可是到了创作课就会手足无措起来。不知道要画些什么,仿佛这个社会与现实与他又没了任何关系与关联。一旦逼急了要么就是根本无法达到的宏伟巨制,要么就是随手而来的敷衍草图。如何引导这些学生提炼对于社会与现实的感悟,凝结创作的关注点,强化创作的构思与主题认识。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情感等等命题下探讨与互动。年长的学生则创作思维明确很多,明白自己想通过创作完成与表达什么,生活的阅历与人生的体验在这里体现出它的优势与长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协助,参与意见及提出合理性的技术支持与并通过修改部分画面讲述创作实践层面应当注重与提高的知识要点与难点。

  三

  每个来到学校学习的同学都是有目的的,希望遇到每个学生都是怀揣着炽热的艺术梦想不过是种假大空的乌托邦。学习目的性的不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日常行为方式,社会对于成人类院校学生文凭的轻视也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的下降。我们无法在这点上苛求,它有着现实就业残酷性的一面,同时带着商业社会的功利性。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热爱艺术的,部分学生仅仅是迫不得已的委身于此拿个不太重要的文凭,正规全日制本科中也不乏这种人的身影。从社会上热度不减的艺术考生大军中不难感受其热度。与此相反的是怀着明确目标而学的同学在行为方式与思考方式则积极很多。学习目的的差异性使班级中不乏积极勤奋者,也有着二天打渔三天晒网的,同时有介于二者之间完全凭一时之兴趣与心情而转换着不同学习态度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当然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讨论的是在这种学习目标差异面前老师的角色定位,非自上而下式的传统威严式,而应是平起平坐的沟通式的朋友。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与学习期待,以沟通来开导,让厌学者知道每段学习不仅是技能的学习,而是对于自身能力的锻炼,对于困难的逃避只是下下策,积极的面对才是人生每个阶段真正应该学习的人生课程。学习阶段更加注重的是在艺术学习中加强对于自身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哲学思辨力等等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而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勤奋的学生是不需要老师鞭策的,他们知道自己为何而学,为何而来。他们缺少的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思考方法、更加先进的艺术理念与艺术知识。有些学生的绘画生涯超过了老师也不足为奇,让他们苦恼的是怎样使自己的艺术作品更上一层楼。对于他们的教学,老师更多的应该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建议他们读相关的书籍,对他们感兴趣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性研究。鼓励与赞赏、合理的提出批评性建议是同这些学生相处的最佳方式。

  结论

  因材施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教学概念,但在长期的成人类美术教育教学生涯中使我觉得,这个概念在成人类美术教育而言包含着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由于成人类美术学生群体所存在的绘画水平差异、年龄结构引发的理解力与知识差异、学习的目的性差异决定了老师的教学必然是区别性对待的因材施教。对于每个学生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目标完成设定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持续的学习热情与端正的态度。另一重含义是美术教育这门学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艺术从根本而言是一种创新性思维,但这种创新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是在前人的成就与传统中的继承与发展,在继承中创造,在学习中融合,解构与建构并行的。这个过程更多的是思考,对于人生、世界、生命、情感等等 抽象性及情感性的领悟。艺术的学习没有唯一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个体的情感结构与生命体验让每个学生对于艺术形式都有着不同的体会与偏爱。老师恰当而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如虎添翼,反之则会造成学生对于艺术的厌恶与反感。从这个层面而言,老师扮演着朋友与知己似的随行者角色,更多的是在沟通与理解中去学习,而非自上而下的填鸭式教学。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