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顺应论视角下中国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200
丘香连

  摘 要:

  中国文化专有项体现在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生活环境、社会政治发展等各个方面,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不少困难,是文本翻译中的难点。本文将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视角,利用王颖频/滕硕总结的文化特色词的10种翻译策略,结合中德文化网站,通过实例分析来探析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并对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解释和评价。

  关键词:顺应理论;文化专有项;中德文化网;翻译策略

  一、引言

  在当代社会和经济结构中,文化越来越成为彰显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倡导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网络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为我国的文化外宣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中德文化网站就是这样一个进行文化外宣的好的展示平台。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但在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同时,却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困难,其表现形式为文化专有项。文化专有项在文本翻译时更是翻译的难点,因此,能否处理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叶苗(2009)在她的“归化异化之争”中指出,研究汉译外时应该提倡“异化”、并坚持“异化”。这是因为“异化”可以彰显汉语相对于外语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有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抵制西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处理中国文化项的翻译时,我们应该优先采取“异化”的方法,将中国的文化特色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认知语境,真正达到文化外宣的目的。Verschueren首次提出了顺应理论,王颖频则系统地将顺应理论应用到了翻译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德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德文化网”中的实例来探究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第五部分实例分析中的例子均来源于“中德文化网”的“焦点话题”和“社会与媒体”这两个栏目,笔者聚焦的是这两个栏目中“来自中国的声音”或“关于中国的文章”中的文章。

  二、文化专有项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目的语与母语的文化背景不同,从词的内涵意义上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特定的文化意义或蕴涵;不同文化背景下词汇的文化蕴涵呈现出不等值性(又称半对应性)、非对应性和零对应性(又称为词汇空缺对应)三种现象(谭勇2003∶231-234)。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数以万计的文化元素在别的文化中找不到对应词,例如中医的“肾亏”、“上火”、“刮砂”等,以及与中国汉字相关的文化现象,如拆字和对联、歇后语、成语典故等,在翻译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时,由于目的语中对应位置缺失,其翻译难度可想而知。

  1996年,西班牙的翻译理论家艾克西拉对文化专有项的定义是:“文本中出现的某些词项,由于在译语读者的文化系统中不存在对应词或者与该词项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在源文中的功能和涵义转移到译文时发生翻译困难。所谓不同的文本地位,也就是因意识形态、惯用法或使用频率等方面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价值。”(张南峰,2004)由于中西方在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德两种语言所承载和传递的文化内涵往往有很大不同,尤其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译入语读者的文化系统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者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文化专有项成了文本翻译时的一大难点。

  三、顺应理论与翻译

  1987年,比利时的语用学家Verschueren在他发表的题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顺应论”的概念。1999年,他出版了一部名为《语用学新解》的专著,系统地将顺应论应用到了语用学上。Verschu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选择语言并做出变通抉择的过程,人在交际时会有一种语言顺应的趋势,即不断地顺应不同的交际意图、交际伙伴和交际语境。语言顺应包括语境因素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过程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顺应论的主要分析维度。(Verschueren,1999)

  顺应论在翻译中体现为对理解和表达过程的顺应。在理解源文时要顺应源发语的语言规律和表达习惯,顺应源发语的文化语境和交际背景,顺应原文作者的意图和交际意向等;在表达时,译者要顺应译文读者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接受可能,顺应目的语的语法规律、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等。总而言之,整个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不断对语言、语境和文化进行顺应选择的过程。(王颖频2013∶248)因此,用顺应论的视角来进行翻译研究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四、中德文化网站的特点

  中德文化网是歌德学院总网站下的一个分站,由歌德学院和博世基金会共同设立,于2007年上线。该网站文章均以中德双语版进行展示,译文语言表达通晓流畅,极少节选,而是进行全文翻译,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王颖频/滕硕 2013∶163)译者在翻译时,除了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之外,还需要考虑语篇外的一些因素。诺德(Nord)认为,翻译纲要应当包含文本传播媒介、文本制作或接受的动机、(预期的)文本功能、译文接受者以及(预计的)文本接受时间和地点。(王韶岚2009∶22)结合中德文化网站来看,其文本传播媒介是网络,它是一种在线杂志。网站主办方邀请中德两国知名专家学者就双方共同关注的文化和社会问题发表看法,力图通过对不同视角与文化立场的展示,消除误会、促进两国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王颖频/滕硕 2013∶163),这是文本制作或接受的动机。根据赖斯的语篇类型理论(信息型、使役型、表达型),中德文化网的语篇类型主要是信息型和表达型,由此可推断出中德文化网站预期的文本功能在于展示两国的文化。中德文化网站上德文版网页的接受者既可能是学中文的德国人,例如德国的汉学研究者,也可能是完全不会中文的人;既可能是对德语和德国文化感兴趣的中国人,也可能是完全不了解歌德学院,误打误撞点击到该网页的人。中德文化网站文本接受时间是异步传播的方式,即发送者发出的信息一直存在,而接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场所获取信息。(王韶岚2009∶23-24)。此外,笔者还发现,中德文化网站上中译德的译者往往是德国人,而德译中的译者往往是中国人,这种安排符合了译者通常较擅长将原文译为母语的规律。endprint

  五、实例分析——以中德文化网站为例

  王颖频/滕硕(2013)在他们的论文中总结出了10种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方法,笔者通过对比发现,他们总结出的这10中翻译策略是到目前为止最为系统和详尽的有关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不仅在指导翻译实践方面而且在指导翻译评价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此,笔者在下文中拟从顺应论视角下借用这十种翻译方法指导我后文的翻译评价,并结合中德文化网站上的实例,来具体探讨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的问题,并评析每种翻译方法的优劣。

  笔者将这十种方法划分成了三组:第一组:音译;直译;音译+直译。第二组:近义替代;扩充式解释性翻译;缩减式概括性翻译。第三组:音译/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音译/直译+文外补充式解释+音译/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释+文外补充式解释+近义替代+文外补充式解释。笔者将第二组近似看成是“意译”,因为按照范仲英(1997∶90)的说法,意义就是一门“钻进去”、“跳出来”的艺术,“钻进去”是指钻研原作,吃透原作;“跳出来”就是要摆脱原文语言的影响和束缚,设法按照译语的表达习惯把原作重新表达出来。由此可见,意译是一种不注重原作语言形式的翻译方法,而第二组中的三种翻译方法就是力图摆脱源文语言形式的束缚,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第三组则是在直译、意译和近义替代的基础之上加上了文内文外的补充式翻译,为此笔者把第三组理解为补译。接下来,笔者将结合中德文化网上的实例对这三组翻译方法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组:

  1. 音译

  音译即将原文中的汉语以拼音的形式直接引入德语译文中,例如将武术中的“文场”、“武场”\+①分别音译为“wenchang”、“wuchang”。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越来越被其他国家所了解,很多中国元素在德译时并不需要在目的语中寻找替代词,用于那些为外国人所熟知的中国文化专有项中,如:“qipao”, “Kongfu”,“Mahjong”等。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交流的日趋广泛,新事物、新生活方式、新的社会结构和习俗的变化,都会刺激新词语的产生。因为方便快捷,未来音译词数量增大是必然的趋势,也必将极大丰富德汉语言。(卓新光、王晶2007∶109)

  2. 直译

  直译是指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卓新光、王晶2007∶110)直译包括两种变体,一是逐字翻译;二是根据字面意思直译。(王颖频/滕硕2013∶165)例如,将“纸钱”\+②翻译成“Papiergeld”就是逐字翻译。逐字翻译往往只适用于翻译较小的语言单位,而根据字面意思直译则使翻译具有较大的灵活度,译者可以顺应目的语的语序和语法表达习惯做出调整。(王颖频/滕硕2013∶165)例如,将西游记里的“花果山”\+③根据字面意思直译成“Der,Berg der Blumen und Früchte”。

  3. 音译+直译

  有时也可以将音译和直译结合起来使用,如译者将“风水学”\+④翻译成“Die Theorien des Feng Shui”,“fengshui”是音译,而“die Theorien”则为直译,二者结合使用,形象地体现了“风水学”的语言形式和意义内涵。

  第一组的这三种翻译方法从总体上看保留了原文的形式和文化色彩,丰富了目的语,但却无法表达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只传其形,不传其意。例如:

  例句1:我就认识这样一位高中老同学,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⑤

  德译: “Die Kultur bereitet die Bühne, damit die Wirtschaft ihre Show abzieht”, lautet einer der Lieblingssprüche eines ehemaligen Klassenkameraden von mir.

  此处译者直译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但并没有进一步解释其文化背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以办“节”的形式招商、推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宣传和打造整体形象的活动。搭的是文化台,唱的是经济戏。这种模式有其好处,但也存在着“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问题,已经是过时的一个口号,现在提倡的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然而,对中国社会政治背景不了解的德国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不解其意。

  第二组:

  1. 近义替代

  在表述同一情景时,由于习惯的不同,会用到不同的意象。有些对于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的事件或人物,到了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外国人那里会显得陌生。因此,在翻译此类文本时,译者就可以采用替换法,用西方文化中人们熟悉的形象相似的人物来替代表达。(冯素芳2010∶94)近义替代的优点是译文读者能够快速感知源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即这种近义替代的翻译方法有时候不一定能准确或全面地表达出源文含义,例如:

  例句2:每次习武前,学员们跪拜祖师,诵读梅花拳教理。\+⑥

  德译:Vor jederü bungsstunde knien die Schüler vor den Meihuaquan-Gottheiten nieder und rezitieren den Moralkodex der Glaubensgemeinschaft.

  译者将“祖师”替换成了“Gottheit”,并补充上了“梅花拳”这一原文中缺失但隐含的信息。汉语中的祖师原指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又指创立某种学说或创造某种技艺而为众师法的人,同时也用于帮会的创始人。Gottheit则是对多数神祇的总称,包括希腊神祗、人物神(被视为神祇崇拜的现实人物)。由此可见Gottheit的意义范围与“祖师”的涵义并不完全重叠,此处取其“人物神”的含义。但二者间存在区别,中国的祖师指的是“创始人”,而“人物神”指的是因为崇拜而被神化的现实人物,因此笔者建议翻译成Zushi (Begründer des Meihuaquan)。endprint

  2. 缩减式概括性翻译

  源语文化专有项在目的语中有时很难找到十分准确的近义表达,退而求其次,译者可以转而用一般概括性词语进行表述。这种翻译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译者的翻译难度以及译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难度。概括性翻译舍弃了原文化形象,会导致原文的美学价值丧失、感染力削弱,但为了保证译文信息的有效传递和语体风格的简练,这是不可避免的。(张丽红、陈友良2012∶162)例如:

  例句3:当“留德华”登上《非诚勿扰》\+⑦

  文化论坛

  顺应论视角下中国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探析

  Chinas beliebteste Dating-Show nimmt sich in Deutschland vor

  “留德华”指的是“留德华人”,其谐音跟中国著名的演员和歌手“刘德华”相同。译文直接跳过了这个词的翻译,而概括为“德国”,这种做法降低了翻译和理解的难度,但却失去了源文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用“Chinas beliebteste Dating-Show”代替了《非诚勿扰》是可取的,因为如果直接翻译《非常勿扰》则译文读者可能会不知所云,但翻译成“中国最受欢迎的相亲节目”,读者便对源文的含义一目了然,此法更注重喻义的转达和交际的效果的出现,为保证表达和理解的畅通,并没有过多强调原文色彩。

  但概括性翻译所带来的“文化过滤”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源语词汇的具体文化特殊内涵被译者过滤,不利于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例如:

  例句4:“养儿防老”:“Kinder sind die beste Altersversorge”\+⑧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而在西方社会的基督教的文化中,子女所代表的生命,更多的不是作为父母的“骨肉”,而是上帝赐予的“个体”。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孝道,即孩子独立后要自觉承担起对父母精神和物质上的赡养义务。为此,中国在以前社会养老保险还没有或者不健全的时候,大部分中国家庭的老人都是依靠自己的子女来养老。作者没有深层次地去解释中国“养儿防老”的具体社会原因,而是概括性地翻译成“孩子就是最好的养老保障”,过滤了“养儿防老”这个词具体的文化特殊内涵。

  2. 扩充式解释性翻译

  扩充式解释性翻译恰与缩减式概括性翻译相反,译者对源语文化信息不再进行过滤,而是在译文中进行详细解释,以补足目的语读者的源语文化背景缺失。(王颖频/滕硕 2013∶166)例如:

  例句5:德国专场共有15位男嘉宾,爆灯8次,成功牵手了9位女嘉宾,成功率高达60%,击败新西兰,成为“史上牵手成功率最高海外专场”。\+⑨

  德译:Bei den Deutschlandfolgen traten insgesamt 15 mnnliche Kandidaten an. Acht Mal drückte eine Kandidatin den Buzzer, um ohne Umschweife ihr Interesse an dem Kandidaten zu bekunden und neun Damen konnten schlielich verkuppelt werden.

  译文对“爆灯”进行了扩充式的解释,指明了“爆灯”的具体内涵,即《非诚勿扰》节目上的女嘉宾对某个男嘉宾非常有好感,愿意为他一直留灯到最后。这种内嵌式的解释既顺应了目语的语言结构,也顺应了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并通过这种方法巧妙地扩大了译文读者的文化认知语境。但此种翻译方法存在的缺点是对源语文化专有项进行了篇幅较长的改写,使译文没有原文言简意赅,同时源语文化特色词汇的语言形式也得不到再现。

  第三组:

  1. 音译/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释。下文分别对“音译+文内嵌入式解释”和“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释”进行举例说明:

  A. 音译+文内嵌入式解释

  例句6:“写意”应该是凝聚艺术家修养和才气的一种内在灵魂的载体。\+⑩

  德译:Die freie Pinselführung des Xieyi-Stils müsse als innerseelisches Medium fungieren, in dem sich die charakterliche Bildung und das Talent des Künstlers verdichten.

  “写意”是一种中国画的技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译文将“写意”音译成“Xieyi”,并补充说明了她的内涵,即“die freie Pinselführung”,并指明它是一种“Stil”。译文没有单纯地翻译字面意思,而是在译文中巧妙地融入了文化形象,增加了对读者的信息输入,迅速建立了语义连贯。

  B. 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释

  例句7:面对西方人以猎奇的目光将中国艺术同中国符号相提并论,出现了中国艺术在国际艺坛上的“春卷论”,……\+⑥

  德译:Da der Westen auf seiner Jagd nach dem Exotischen die Kunst aus China mit chinesischer Symbolik gleichsetzte, kam es zur sogenannten “Frühlingsrollen”-Theorie, nach der die chinesische Kunst in der internationalen Kunstszene wie eine besondere kulinarische Spezialitt betrachtet wurde.

  译文直译了“春卷论”,并在后面插入一个定语从句对其进行了解释,即中国艺术只是被看做是国际艺术大餐中的一道中国点心。一方面译文保持原文的生动性,为目的语读者带来全新的、生动的异族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加注的方式可以弥补目的语读者对原语文化知识的空缺,建立语篇连贯,进而使读者理解并欣赏文本。endprint

  2. 音译/直译+文外补充式解释。文外补充式翻译的方法给予译者更多的发挥空间,译者可以顺应不同的目的语读者群体进行更多的文化信息的补充。(王颖频/滕硕 2013∶167)文外信息补充的形式有用括号或悬浮框添加解释性文字,这是最常用的形式,另外还有添加图片、录像和网页链接等形式。下文中笔者也将对“音译+文外补充式解释”以及“直译+文外补充式解释”分别举例说明:

  A. 音译+文外补充式解释

  例句8:白富美:Baifumei (白富美, wrtlich: “hellhutig, reich und schn”) \+B11

  译者将“白富美”音译成“Baifumei”,并用括号进行了文外补充式解释,不仅给出了中文写法,让读者感受原文的语言特点,满足译文读者希望了解异族文化心理需求,而且逐字翻译了“白”、“富”、“美”这三个字,解释了每个字具体的含义。

  B. 直译+文外补充式解释

  例句9:最终,老兵带走的只是故乡的记忆,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情感与梦想永远是脆弱的沙堡,乡愁也永远只是一张不得不挥别的船票。\+B12

  德译:Letztlich wird der Veteran nur die Erinnerung an die Heimat mitnehmen, denn im Angesicht der Wirklichkeit sind Gefühle und Trume immer nur fragile Sandburgen und das Heimweh gleicht einem engen Schiffsticket.

  源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源自余光中《乡愁》里的一句诗:“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此处的“船票”是一种意象,被寄予了思乡情怀。如果仅是直译,译文读者会不理解“思乡”跟“船票”到底有什么关系,为此,译者用文外悬浮框的形式说明了最后一句话寓意的来源,并附上了链接,巧妙地弥补了译文读者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空缺。

  3. 音译/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释+文外补充式解释。这是上文所提十种翻译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例句10:中国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虽然20世纪从“打倒孔家店”到“破四旧”、“批林批孔”再到“河殇”,儒家传统几乎被摧残殆尽,但儒学的许多基本价值仍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B13

  德译:China ist tief in seiner konfuzianischen Tradition verwurzelt. Auch wenn dem Konfuzianismus im Laufe des 20. Jahrhunderts - angefangen mit dem Schlachtruf“Nieder mit dem Konfuzius-Laden”, über die kulturrevolutionren Kampagnen, “Zerstrt die Vier Alten” und “ Kritisiert Lin Biao und Konfuzius”, bis hin zur sechsteiligen Fernseh-Dokumentation “ Heshang - Totenklage auf den Gelben Fluss” - beinahe der Garaus gemacht wurde, bestimmen die konfuzianischen Grundwerte nach wie vor unterschwellig Kultur und Mentalitt der Chinesen.

  译者对“打倒孔家店”、“破四旧”、“批林批孔”、“河殇”这三个文化专有词进行了直译,但仅凭直译根本无法表达出其中复杂而寓意深刻的内涵。为此译者首先用文内解释的方式补充了这几个词的隐含信息。在解释“打倒孔家店”时,指明它是一句“口号”(Schlachtruf),在翻译“破四旧”时作者嵌入了“文化革命运动”(die kulturrevolutionren Kampagnen)这一背景知识,以及在解释“河殇”时,指出它是一部六集的电视纪录片(sechsteiligen Fernseh-Dokumentation),并点出了纪录片的全称“河殇—中华文化反思录”(“Heshang - Totenklage auf den Gelben Fluss”)。此外,译者还借助文外悬浮框的形式分别补充了“破四旧”、“批林批孔”、“河殇”这三个词的历史背景,这种方式既节省了空间,也扩大了信息补充量。这部分补充的内容读者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阅读或者不阅读。通过这种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作者既保留了源语的语言形式,又充分地弥补了读者文化缺失的部分,在各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顺应,是一种极佳的翻译处理方式。

  4. 近义替代+文外补充式解释。这种翻译方法是作为“近义替代”的补救方法。

  例句11: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到2011年底,中国微博的用户群已达约2.5亿。\+B14

  德译:Nach Angaben des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INIC) gab es Ende 2011 in China 250 Millionen Mikroblogger (Mikroblogs, auch “Weibo”, sind chinesische quivalente zu Twitter, Anm. d. bers.).

  译文用Mikroblog代替了汉语的“微博”,这是一种近义替代,表面上看这两个词的文化内涵一样,都是从英语中引进的外来词。然而,在国外,微博的代表性网站是Twitter、新浪微博、Plurk,Twitter 甚至已经成为了西方微博的代名词。而在中国大陆,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是中国大陆的主流微博服务,其中以新浪微博的影响力最大,在中文里微博一词经常用以特指新浪微博。因此,当提到微博时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Twitter,而中国人想到的则是新浪微博。endprint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十种翻译策略之外,笔者还发现了另一种比较少见但却不容小觑的翻译策略,即中译德时的英译现象,例如:

  例句13:中国悄然兴起一些书店内的沙龙热,北京的三味书屋、单向街、传知行、UCCA、雨枫书馆上海的读品、广州的凸凹酒吧与新媒体女性沙龙、成都的草堂读书会、香港的 Co-China、序言书室等,……\+B15

  德译:China hat seine Liebe zur Salonkultur entdeckt. So gibt es in Peking den Sanwei Bookstore, die One Way Street Library, das Transition Institute, das 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UCCA) oder den Ladies' Bookstore Saloon, in Shanghai Dupin, in Guangzhou die Ao Tu Bar und den New Media Women Salon, in Chengdu den Caotang Buchclub und in Hongkong schlielich Co-China und Hongkong Reader.

  该例句中,北京的“三味书屋”和“单向街”以及香港的“序言书舍”等都是中国比较有名的书店,为了使其品牌国际化,其中的大部分都有对应的英语名称,此处被直接引用到了德语译文中。这种翻译方法在中德文化网站上并不常见,但却体现了中国对德文化外宣时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六、顺应论对中国文化专有项翻译的启示。

  通过上文的实例分析,笔者详细阐释了如何在顺应论的视角下进行译文评析,并揭示了各种翻译策略各自的优缺点,笔者将其总结成了以下列表:

  组别翻译策略优点缺点

  第一组

  直译意译直译+意译

  保留了源文的形式和文化色彩只传其形,不传其义,无法表达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第二组(意译)

  近义替代译文读者能够快速感知源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很难完全找到完全匹配的事物,容易导致错译。

  缩减式概括性翻译大大降低译文读者对于源语文化特色词汇的理解难度“文化过滤”导致文化信息的丢失

  扩充式解释性翻译既顺应了源语文化背景又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补足了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缺失。没有原文言简意赅,同时无法体现源语文化专有项的语言形式

  第三组(补译)

  音译/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释

  音译/直译+文外补充式解释

  音译/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释+文外补充式解释

  仅以替代+文外补充式解释

  既顺应了源语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又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弥补了文化背景知识的空缺

  第四组英译直接借用已有的英译,方便直接,并与国际接轨未能用译入语读者熟悉的语言

  此外,如果从“对源语语言特点顺应程度”和“对源语文化内涵的顺应程度”这两个角度对这三组翻译方法进行排序,笔者认为可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顺序:

  毋庸置疑,第二组对源语语言特点的顺应程度最低,因为第二组翻译策略不注重源文的形式,而是关注传达源文的大意。经比对,第三组跟第一组的差别在于,第三组是在第一组的基础之上添加了文内或文外解释性补充,相比较而言,没有第一组的言简意赅。在对源于文化内涵的顺应程度方面,第三组的补译最充分地转达了源文文化内涵,而第一组由于其“只传其形、不传其意”的特点,因此对源于文化内涵的顺应程度最低。

  然而,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具体选择哪种翻译方法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此时,译者需要自觉地在动态顺应翻译策略的指导下综合权衡多方面因素选择相对正确、合理、有效地翻译方法。此外,译者要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就要自觉补充对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知识上的空缺,只有译者消除了对异族文化理解上的误区,才能正确传达源文文化内涵,真正实现文化传递与交流。简言之,译者需要具备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知识和两种文化能力。

  [注释]

  ①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swl/de11980640.htm(《古老武术令中国农村焕发生机》).

  ②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med/zh10359546.htm(《“烧纸”的复兴》).

  ③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kul/zh6950344.htm(《孙悟空的老家到底在哪?》).

  ④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med/zh10359546.htm(《“烧纸”的复兴》).

  ⑤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kul/zh6950344.htm(《孙悟空的老家到底在哪?》).

  ⑥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swl/de11980640.htm(《古老武术令中国农村焕发生机》).

  ⑦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med/zh11565141.htm(《当“留德华”登上<非诚勿扰>》).

  ⑧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dem/zh4884199.htm(《“老者安之”:孝道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⑨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med/zh11565141.htm(《当“留德华”登上<非诚勿扰>》).

  ⑩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kkr/zh11332211.htm(《三十年不久,只争朝夕》).

  B11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diao/de10960274.htm(《屌丝与国人对自我认知的寻找:新一轮挫败感与觉醒》).

  B12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hei/zh8528120.htm(《故乡明月:中国电影的乡土情怀》).

  B13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dem/zh4884199.htm(《“老者安之”:孝道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B14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web/zh9287140.htm(《分享的潮汐:微博的话语权革命》).

  B15http://www.goethe.de/ins/cn/lp/kul/mag/dis/phil/zh6944150.htm(《精英们的圈子》).

  [参考文献]

  [1]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冯素芳.翻译中德文化缺省与补偿.运城学院学报,2010(3).

  [3]谭勇.跨文化交际中词汇文化的盲点.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4]王韶岚:德国驻华机构网站网页汉译研究——以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网站为例.

  [5]王颖频.语用顺应论对翻译活动的启示[J].外语教学 2013年专刊,第34卷.

  [6]王颖频1,滕硕2.顺应论视角下网络双语展示中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以“中德”文化网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2013(6).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上海 杨浦 200092)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