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在2014年初《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普通高校要开设音乐欣赏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高校开始重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开展,这种现状更加符合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音乐可以激发人的灵感,提高人的语言水平。如果让大学生真正爱上音乐,只有让他们进入音乐的海洋里,唱起来、跳起来,才能让他们体味到表演和创作的快乐,真正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音乐。
关键词:民族音乐;大学生;审美能力;素质;爱国热忱
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品,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今的世界日趋全球化,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环境都处于一个同步的系统中。在这个国际化、全球化的新时代,大学生更要成为跨世纪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普通高校开设民族音乐欣赏课程,就是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欣赏习惯的连续性。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认识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一、普通高校开设民族音乐欣赏课的目的
1、 通过对民族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欣赏用优美动听的音乐作用于学生的听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心灵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民族音乐欣赏课程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艺术知识外,还能引导学生参加艺术欣赏活动培养,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评价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有了对音乐作品欣赏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来,审美能力就在这样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和陶冶出来。学生的心理发展趋于成熟,情绪情感也日趋丰富起来。
2、通过民族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它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用文字对人物和场景进行具体描写,更不可能描绘复杂的现象或抽象的概念。但是音乐作品却更能感动学生,这是因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都属于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其中音乐欣赏又是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一些经典器乐作品,在对这些音乐进行欣赏时,它不光是让学生对民族器乐的了解,更是对经典器乐作品和音乐家的认知过程。因为在他们聆听音乐的同时会触动自己内心的某些感受,唤起某种情感。通过各种思维的结合,确立个人头脑中的音乐形象。所以,学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达到培养想象力的目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音乐教育是艺术实践活动,也是艺术创造活动。它可以增强学生对艺术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有生力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3、通过民族音乐欣赏启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情商
对民族音乐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和谐、有节奏、富于形象声音来反映生活,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音响辨别能力,这些往往决定着学生感知能力和欣赏的范围。音乐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一些研究和实践证明,音乐教育可以综合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多方面素质,是培养品德、锻炼意志、开发智力尤其是发展创造力的良好途径。同时,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效。它可以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开朗性格,学会怎样与周围的人相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相互配合水乳交融的关系正是我们协调人际关系所需要的。实践证明,喜欢音乐并表现突出的人性格大都开朗,与人相处也大都具有亲和力、讨人喜欢。
二、开设民族音乐欣赏课的价值
1、民族音乐欣赏可以凝聚学生的爱国热忱
在民族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如古琴曲《广陵散》、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扬琴独奏曲《黄河》、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等。所以,音乐欣赏教材不仅具有“声情并茂, 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功能,而且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大学时期大学生们正逐渐地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对祖国有了更深的认识、爱国热情也随之高涨。所以,这时也正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通过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凝聚学生的爱国热忱,深化学生的爱国之情。
2、 民族音乐欣赏可以丰富校园文化
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因此开设民族音乐欣赏课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校应不断开展各类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可以陶冶情操的文化活动,适当增设声乐、器乐、舞蹈等专项选修课,成立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社团的活动形式可以为音乐课所借鉴。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而且还能够适应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需要,通过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到每个校园文化主体之中,实现对人的心灵、精神、性格的塑造。同时,丰富多彩的艺术团队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并且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多种多样的音乐选修课、艺术社团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在高校中不断涌现,所有这些不但促进了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3、民族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艺术教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实质恰恰是通过情感与心理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因此,它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上、弥补人的素质缺陷上、促进人的健康心理成熟上有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它是心灵的体操,是灵魂的净化剂。它最能穿透人的感情,使受教育者在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学校教育在培养和引导学生向高尚人格发展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育在这其中更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利用音乐欣赏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使之成为文明高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有着高尚情操、积极人生观、正确价值观的人。endprint
4、民族音乐欣赏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境界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要有高尚的道德、广阔的胸襟。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任何一个明智的教育家都会意识到,只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不会获得成功的。音乐教育说到底就是人的精神文明的教育。通过音乐欣赏,把学生培养成品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音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就是通过动人心魄的音响美、旋律美、意境美、多姿多彩的结构美和抒情美来滋养、浸润心灵, 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随着学生艺术视野的开阔、文化背景的构筑,他们的精神面貌得到升华,高尚的人品也在愉悦中形成。
课堂是学生学习艺术的重要场所,因此,营造具有艺术气息的课堂环境,从感官上刺激学生,在潜意识上给学生一些艺术的提示,是上好民族音乐欣赏课的一个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设计可以让学生体验的教学环节,加强课堂的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因此,要增加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例如,选择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民族音乐作品,也可以选择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又富有时代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祖国母亲》这一类歌曲,通过欣赏这类歌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有选择地介绍欧洲音乐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作品,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可以让学生除了热爱自己祖国的音乐宝藏,对西洋音乐风格也有初步认识,对音乐独特的表情达意的表现手法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如歌曲的演唱者在演唱一首歌曲的时候,不仅仅运用了声音来表现,还运用了肢体语言、服装道具等来更好地诠释作品,这也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在高校中开设民族音乐欣赏课,是以培养有水平的欣赏者为目的,而不是以培养创作者为目的。所以,开设的民族音乐欣赏课课堂形式主要以欣赏和学生参与为主。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和艺术的积极性,还可以真正使艺术走进学生的心中,零距离接触艺术,也可以发掘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思维更加开阔。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更注重发展人的全方面素质。每个人都有审美需求、审美理想、审美能力,这是人类进步的需要,也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需随着时代的发展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大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设置科学合理的音乐课程,让大学公共音乐课在高校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