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问题串”引领数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302
袁惠玲

  摘要:

  “问题串”是指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有效渗透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问题串;高效课堂;兴趣;空间

  “问题串“是指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有效渗透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它与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教学中积极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不谋而合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以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交流合作、体验感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建构知识网络是我们小学数学达到高效的手段和方法。一个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给学生的思维以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能激起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

  一、把准学生心脉,让问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掌握学生认识,探究的某种心理活动倾向,创设与学生年龄阶段相和谐的问题。只有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符合,才能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知识产生积极的状态。因此当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失去了新鲜感、神秘感时,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富于趣味性、新颖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起点,创设最有价值的问题空间,引领知识延伸和强化

  数学源于生活空间,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见,衡量一个问题的有无“价值性”有两个标准:一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即这样的问题必须来源于学生,或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或是学生真切感受。二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小学数学的对象上来看,教学面对的是身心有待发展,具有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设计与儿童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充满童趣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使知识得以延伸和强化。

  三、开放与生成,打造自主思考的思维空间,彰显课堂精彩

  问题串的引领要重视开放性和生成性。这样可以激发孩子思维的碰撞,学生在相互争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完善了知识的理解,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探究环节,体验数学思维的独特魅力。例如:我在执教“找最小公倍数”,我按照预设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用列表方法找4和6的最小公倍数,放入两个集合交叉圈,然后用动态演示集合圈交叉的情形,使学生明确交叉圈的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即4和6的公倍数,并从中找最小公倍数12。正当我感到按照预设讲的很成功,演示的也特精彩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这太麻烦了,我还有不同方法。用较大的数6乘2得12,12是4的倍数,所以12是4和6最小公倍数。”面对课堂生成,我放弃了预设,于是对学生说“这个同学讲得有一定道理,是否具有普遍性呢?”下面同学们纷纷举手,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不仅正确而且简单。是啊,学生的智慧,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他们的这种方法不正是求最小公倍数时,书上不曾介绍的“大数翻倍”法吗?他们不唯书,不唯师,勇于创新,乐于表达。这样教学是充满智慧的灵光。

  四、创设师生互动的交流空间,从问题入手,成就高效课堂

  (一)亮点中“追问”引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练习课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张叔叔要用篱笆围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鸡圈,需篱笆多少米。

  生总结有“(6+4)×2=20(米)或6×2+4×2=20(米)

  正当老师想结束此题时,突然一生问:“可以有别的吗?”老师先是一惊,然后又说:“请你说说看?”

  生说:“我家鸡圈是一面靠墙,就不需那么多篱笆。

  师:生2能联系实际,这个于众不同,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

  生3:也有两面墙的。

  生4:也有三面墙的。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联系实际想出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简单!下面请根据你的方法,先画出不同围法的示意图,再列相应的算式,求出结果。也可小组合作交流解决,最后我们比比,看看哪组的方法多。”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妙用“亮点”,设计追问,学生对知识就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这样便造就了课堂的一段精彩。

  (二)在疑点处“探问”引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多种活动的形式。比如对某个情境中信息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或解决某个数学问题时,不断寻找中间问题等,教师要及时辨析学生的争论对于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要适时把握,要在极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课堂进程中,不断机会新的教学状态。

  (三)在错误处“反问”引领。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我让学生“为全世界的青蛙编儿歌,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说“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面对学生的错误,我没正面指出,而是反问引导“如果是10,这句儿歌怎么说”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进一步思考数量间的关系,最后共同创造出青蛙儿歌。这样的反问引领,有效突破难道,及时纠正了学生的认识偏差,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如果有一双慧眼,就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发现特别价值,顺着学生思路进行让生自悟,从而纠正或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也是引领学生开展自我反思的一种策略。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太石学区站沟小学,甘肃 定西 7305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