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疆各民族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862
唐梅

  摘 要:风俗习惯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一个特定民族在衣、食、住、行、生产劳动、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的风尚习俗。本文阐述的是新疆各民族(尤其是汉族和维吾尔族)风俗习惯在饮食服饰、家居等方面的相互影响。通过这些影响可以看出有些风俗习惯糅合在各民族中,但糅合的只是表面的细小的方面,最核心的部分短时期内不会改变。

  关键词:维吾尔风俗;汉族风俗;新疆;相互影响

  前言

  新疆历史上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之地,因各民族分布地域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所形成的多元文化对新疆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特别是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已深入新疆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新疆居民行为的基本准则。而陆续从内地迁居而来的汉族人口对新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较强的影响。这样各民族风俗习惯的相互接触,相互融合就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各民族风俗习惯在饮食上的相互影响

  新疆饮食一般被分为“清真”和“非清真”两类,餐馆则分为“清真餐馆”和“汉餐”两类。吃汉餐的人可以吃清真餐,吃清真餐的绝不吃汉餐。清真餐已成为一种大众性饮食,在一些不具备民、汉分餐条件的单位,往往只设清真餐。饮食习惯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新疆气候干燥,多戈壁和沙漠,因此水稻种植有限,居民以小麦、玉米为主食,日常饮食品种有馕、饼子、馍馍、拌面、炒面、烩面、汤面、凉面等面食,抓饭、米饭、粘饭等米食;炒肉、烤肉、炖肉等纯肉食;没有吃素食的习惯,而是以瓜果代替蔬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维吾尔族在饮食上有了一些变化,蔬菜的品种和烹调方法有了明显的增加。在维吾尔人的宴席上,已不仅仅是以其特有的抓饭和手抓肉待客,而多数都备有若干小菜,其中不乏在汉族餐桌上常见的鸡、鱼、青菜等。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年轻人喜欢汉族传统食品如水饺、糕点等。

  维吾尔人一般情况下早餐、午餐吃馕,喝茶。晚餐是各种主食和炒菜。一般一日三餐,城镇居民受职业影响很大,从事不受工作时间限制的职业的吃两餐的较多。农村居民在农闲时多吃两餐,农忙季节吃三餐。穆斯林在封斋时白天不吃饭,天亮前和天黑后各吃一餐。多重视晚餐的质量。而汉族的午餐食品种类多,质量好。晚餐相对早餐来说吃的较少。即所谓的“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

  近些年来,来自四川、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的汉族人口大量涌入新疆,主要居住在北疆和东疆,他们带来了本民族的饮食习惯,食物品种与制作方式,影响了当地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长期生活在新疆的汉族人口许多人实际上早已偏离了传统的生活习俗,基本或完全适应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很少食用或不食猪肉,以牛羊肉,奶制品为主。喜欢吃馕,能喝酒,性格也变得粗犷,豪放。

  在新疆各族群众的饮食中茶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虽然茶只居于汉族“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末位,但茶对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影响却极其深刻,新疆人饮食中多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而茶中有大量芳香油,不仅可溶解脂肪,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的作用,恰好能弥补饮食结构中的不足,补充人体所需的某种维生素。作为游牧民族主要饮品的奶茶虽然和原有的饮茶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却被新疆各民族广为接受。

  新疆饮食偏重于酸、辣、咸、口味相对较重。究其原因,一是受到了气候的影响。新疆冬季漫长寒冷,温低,饭菜较辣可驱寒增热。二是调味的需要。新疆饮食中蔬菜较少,牛羊肉比重大,酸、辣、咸等口味的食品易于调剂饭菜味道,增加食欲,酸味也能帮助消化。人口迁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新疆的汉族人口大多从中国北方地区迁来,口味较重,尤其陕西、甘肃汉族喜欢酸食,对本地口味影响较大。至今喜食酸、咸、辣食物的以居住在新疆几代人以上的汉族最有代表性。随着大批四川人入疆,川味之辣也颇得新疆人欣赏,借鉴。

  二、家庭布置和摆设,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在居住方面,传统的维吾尔族房屋样式是平房粉墙,门向北开,忌朝西开,四壁有壁画。家中一般有庭院,院字顶部有很多支起来的架子,院里的葡萄藤沿着架子生长,这样葡萄藤可以直接从阳光中吸取养分,同时又形成了天然的绿色帐篷。在炎热的新疆地区,这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场所。维吾尔族还喜好在院字里种花,最常见的是刺玫和夜来香。玫瑰和夜来香在早晚交替开放,又给维吾尔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维吾尔人还常在居所的前后大门两侧都有许多树木,如白杨树、桑树、沙枣树、杏子树等。不管在院内还是院外处处都可以看到绿色的景象。维吾尔族家庭室内有实心土炕,还有火炉。南疆建筑一般用木材,北疆建筑则多用砖和石头。但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生活在城镇的维吾尔族居民多数已经住上了楼房,其房屋的结构和框架已无法随意更改,而体现其民族特色的则是家中的装饰和摆设,如挂毯,地毯。带有民族特色花边的桌布,窗帘等。挂毯是维吾尔族最喜欢最普遍使用的室内装饰用品,通常都挂在墙上。如果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在炕上也铺上,家境不太好的就铺一般的毡子。不管是挂毯还是毛毡子,都以其花色鲜艳而显得特别。上面印有大块的菱形图案,这种图案由花和叶子构成,而非同一般。在农村,虽然在房屋的外形设计上还保留着原有的民族特征。但是在房间的装修和布置上也逐渐体现出一些现代的时尚来,如采用一些现代的建筑材料,瓷砖铺地,用漂亮的吊灯装饰房间等。当然,经济地位的不同决定着其现代化程度的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家庭拥有家用电器和家具的档次上。

  三、传统服饰中的现代色彩增加

  根据《三州辑要》、《西域闻风录》、《西域图志》等记载:传统的维吾尔族常用白布蒙头,男子不蓄发辫,只留胡须。维吾尔族女子都垂发辫,耳指装饰富丽。维吾尔人非常喜欢花,除了种花养花外,还把各种花卉绘成图案,绣在服饰上。妇女们穿的外衣,衬裙等服饰都绣有花。如果选现成的布料做裙子,一般以颜色鲜艳,花色多样的布料作为首选。就连男子衬衣的领子和袖口上都绣有花的彩色图案。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城镇化范围的不断扩大,汉族的服饰以及越来越多的外来服饰进入维吾尔族居民生活当中。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使相当数量的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特别是生活在城镇的青年男女,身着西装、牛仔裤、T恤、休闲装,脚穿高跟鞋、旅游鞋,甚至戴墨镜、染头发,其现代程度甚至比汉族青年男女还“时尚”三分,即使在节日聚会期间所穿着的民族服饰,也有一些可以看出有现代服装裁剪的痕迹。只有在较偏远的农村,才可见到古书所记载的纯民族服饰。

  四、风俗习惯相互接触后的相互碰撞

  多民族地区,文化的碰撞是必然的。例如,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有将扫帚平放在地上的习惯,认为这样不会树立敌人。而汉族则多竖放,认为不容易滋生细菌。汉族逢年过节时有烧黄纸祭祀祖先的习俗,这让许多少数民族不理解。而少数民族每天做“乃玛子”也让许多汉族同胞觉得不可思议。

  总结

  综上所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与生活紧密相联,在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有些风俗相互糅合在各民族中,但糅合的只是表面的细小的方面,最核心的部分短时期内不会变。因此在多民族地区,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各民族彼此尊重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建新.《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M】,民族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2]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楼望皓.《中国新疆民俗》【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3年5月.

  [4]曹红.《维吾尔族社会方式》[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5]张公谨.《语言与非物质文化》【J】民族文化遗产,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1辑.

  [6]张洋.《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积淀>[J]新疆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7]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