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做题数量,不注重学生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不注重解题策略和方法的传授与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物理;解题能力;培养提高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解答计算类型的题目时,错误率较高,对于考查学生能力的计算题,有些学生根本动不了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中学物理教与学中都存在片面性。在教学方面,有些老师单一追求做题数量,不太注意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深人理解,不太注重对学生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不注重解题策略和方法的传授与训练;在学生方面,习惯沉溺于大量的参考资料,做大量的习题,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认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应从质的(性质上)和量的(数量上)两个方面来理解。也就是要从文字表达式和数学表达式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对于文字表述,学生应理解其物理本质,掌握它的内涵;对于数学表达式,要理解数学公式或图线表达的物理意义,知道各个符号的意义,必要时还能够用公式或图线来处理物理问题。
(二)通过解决一些具体的有代表性的物理问题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各种表达形式都有清楚的理解,能够从一种表达形式反映出另一种表达形式,可以进行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三)通过不同物理表达式的比较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物理表达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表达式都是先经过物理抽象,再经数学抽象的结果,所以它们对物理世界的反映是近似的,而且存在着局限性,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不能随意生搬硬套。
二、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一)传授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在通过审题,明确题意之后,面临的就是解题思路的问题。物理题千变万化,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解题方法,但却存在两条最基本的逻辑性的思路:顺推和逆推。顺推法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先从题目给出的条件人手,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题意,运用所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推导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物理量;然后再将导出的物理量同其他已知量建立关系,或者在已导出的物理量之间建立关系,再求出另一个或几个新的未知量来,一直到得出题目所求量为止。 逆推法是一种从未知到已知的方法。具体步骤是:先从题目所求人手,在学过的物理公式中找出一个适当的公式,将题目所求表示出来,观察等式的右边是否有未知量,若还有,则将这一个或几个未知量作为新的未知量;再根据题意和已知条件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公式,将提取出来的未知量表示出来;如此重复推演下去,直到等式右端全部为已知量为止,这种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极为普遍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二)切实培养学生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技能、技巧。在中学物理中主要涉及图像法和极值法。在物理学中,函数图像被广泛地用来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表达物理规律和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极值问题是中学物理习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在中学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求极值的方法有:利用分式的极值特性求解等等多种方法。
三、加强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实验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思维。一是做好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起示范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进行积极思考;二是开设研究性课程,让学生走出课堂,加强与物理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引导和帮助学生写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开阔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克服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障碍。
(一)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观念的诱惑和干扰。
(二)思维定势的束缚。
(三)数学负迁移的影响。具体表现有:一是将数学函数关系与物理公式,特别是与概念的定义式简单地对应。二是只考虑数学运算,任意扩大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无视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三是将根据数学方程计算出来的数学结论与物理结论完全等同起来,忽视对结论的物理意义的讨论。
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和比较简单的习题,都是自己经过仔细分析后独立解答的,并且对求解过程中的依据每一步所涉及的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都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他就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再经过解答一定数量的复杂问题的锻炼,一般他就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问题的素质。独立处理问题的素质显然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态度和勇气、克服困难的毅力、独立思考的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南安中学,甘肃 定西 7481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