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浪微博上,他坐拥241万粉丝;在现实中,他却享受着“万人如海一身藏”的平凡生活。他就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文博爱好者的“男神”,最近刷爆微信朋友圈的博物馆摄影师——动脉影。
7年逛百余家博物馆
动脉影出生于1985年,现居武汉,在证券公司工作。去博物馆拍展品始于2012年元旦,当时他在西安。真正给他带来震撼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何家村窖藏展,那些精致的唐代金银器,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是国内顶级的。从此,他正式入了文博的“坑”,并为此拾起了被搁置了很久的单反相机。
因为工作的关系,动脉影经常出差,有很多到全国各地看展的机会。刚爱上博物馆那会儿,动脉影会在逛展前做大量的功课,他说:“兴趣会引导着你主动地去看书、学习,让你沉迷其中,感觉特别快乐。”他把和文物的见面形容成和老友重逢:“看到我在书里、纪录片里看过无数次的那些熟悉的东西出现在自己面前,感觉非常奇妙。”
2012年,动脉影去美国度婚假,整整20天的蜜月时间,安排了11家博物馆的行程。
他拍照最多的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这两家博物馆里的中国藏品都是世界顶级的。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晚展的两天里,他从早上10点开馆就冲进去,不停地跪着、蹲着拍照,忘乎所以,不吃东西也不休息,一直拍到晚上9点闭馆才意犹未尽地离开,这次旅行,他收获了1万多张文物照片。
自2012年以来,他逛了中国国内的100多家国家级、省市县级博物馆,包括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也曾赶赴法国巴黎罗浮宫、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参观。碰到热门、游客多的博物馆,他常常提前半小时排队,第一个冲进博物馆,携带干粮“持久作战”,从开馆拍到天黑装饰前被工作人员驱赶……
如今,动脉影对国内外博物馆里的珍品已经了如指掌,去之前不再需要做很多的功课。但同一家博物馆,即使去了好多次,他依然兴致勃勃,除了博物馆的临展,那些更新了的常设展览也总能让他逛出新意。
走红成为一种意外
动脉影最初拍摄的文物照片还是旅游照,跟大家平时拍的差不多。他把自己满意的作品发在微博上,因为刚开始只有几百个粉丝,看的人并不多。但他一直坚持发,慢慢有人在微博上搜索时看到就会随手转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转发他的微博。真正让他初尝走红滋味的,是2016年发布的一张南京市博物馆的南宋半月形玉梳照片,转发量竟然达到了2.4万次,很多粉丝就是从这张照片开始关注他的。
博物馆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文物前更是有厚厚的玻璃护墙,但动脉影的照片总能给人一种安静得仿佛能听到文物呼吸的感受,似乎那一件件动人心魄的文物就近在咫尺。但动脉影其实并没有打开玻璃罩的特权,他跟所有的游客一样,想要拍摄出好看的照片,就必须跟玻璃的反光和来来往往的人群斗智斗勇。有人跟他讨要摄影秘籍,他也会诚实地说出最有效却最简单的技巧:“尽量贴近玻璃,一般情况下就能解决反光的问题。”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动脉影的故事——在博物馆里抓住一个“黑衣人”。那是发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事情。当时动脉影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瓶子,但觉得如果背景是黑色的话会更好看,于是他就端着照相机,开始耐心地等待,十几分钟后终于有一个穿黑色衣服且身形高大的游客从展品后面走过,他赶紧抓住这个绝佳的黑色背景板,瞬间按下快门!他的这一招现在被很多逛博物馆的网友借鉴。
动脉影一开始发图只是单纯地想要分享博物馆展品的美。他始终觉得,能够把器物身上某一个点的美好,通过自己的相机传播出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他的镜头带火博物馆
动脉影对自己的身份介绍是“博物馆摄影师”。他认为自己爱逛博物馆,和其他人爱看电影、爱逛街没什么区别,没想到粉丝会把他当明星一样来“追”。
动脉影总能发现文物本身最特别的美和细节,拍出被网友们称为“桌面壁纸”级别的美图。除了推送正经的“在线博物馆导览”式的微博,与大家分享各地博物馆的展览和文物资讯、独家摄影图片,动脉影也经常在博物馆里开启自己的“脑洞”,把一些文物拟人化,加入内心独白。2019年1月,大同市博物馆展出的北魏彩绘陶舞蹈女俑,就被动脉影拍得萌感十足,还配上了“看看我买的这块新手表怎么样”的台词。
在他的镜头下,展览的文物仿佛有了生命,充满灵性,美艳不可方物,有“性感”的青铜器、“动人”的北魏蓝色玻璃耳环、“仰望星空”的博山炉像等,几乎每张图都在微博上引发热议。其中,最火的一张是上海博物馆带到大同市博物館展览的战国晚期嵌松石几何纹方壶,因拍摄取景线条独特,网友纷纷跟帖:“性感青铜,在线撩人”“以后夸妹子身材好,可以说‘你美得跟壶似的”,还有网友发布了自己发现的同类型的青铜器……动脉影的镜头带火了大同市博物馆。
动脉影说:“博物馆里有美‘色。经常有人和我说,就是因为我,他才喜欢上了博物馆,在审美上、知识上取得了进步。”这也是他至今奔走在博物馆文物摄影路上的动力所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