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爱秀的家长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8342
曹吉利

  通常我们认为,中国人的性格是含蓄内敛的,谦虚是刻在骨子里的美德。不过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千百年来,表面的谦虚之下,实际上都有一颗波涛汹涌的心。

  对这种急于表现的心情,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用一个字来概括:秀。

  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背后,除了有一个大惊小怪的倾听者,还有一个添油加醋的讲述者。你在街头看到的两个家长碰面、聊天,大多是一个秀场,如何在表面的谦虚下传递内心的得意,被中国家长发展成了一门艺术。

秀娃第一式:欲拒还迎



  “你家儿子真厉害!”

  “厉害什么呀,每天睡到10点才起,懒得要死,还挑食,个子又不高,唉,懒得管他了。”

  “可是他不是刚得了个书法冠军吗?”

  “哎呀,那倒是,我跟你讲,我儿子只要一写字啊,就忘记吃饭、睡觉了,特别专心……”

  面对夸奖时,先说一堆不相干的缺点,以表现自己对做了这个孩子的父母是何等的痛心、难过,为之后的反转积蓄力量。在对方的步步紧逼之下,才不得不吐露孩子的小小优点,然后就进入了眉飞色舞的表演环节。

  如果对方家长不识趣,不继续追问,甚至还跟着一起叹气,这一招就无法奏效了。如果对方家长见缝插针地补充道:“我的孩子特别乖,没有这些缺点呀!”那么可以断定,这两个家长以后基本不会碰面了,即便相见,也不会再提起孩子的话题。

秀娃第二式:以退为进



  同样是“贬低”自家孩子,以退为进和欲拒还迎有一定的区别。后者是用自己的嘴夸孩子,而前者更加高明,是迫使對方夸赞自己的孩子。

  其基本方法就是把子女说得一无是处:从小学习就不好,上了大学也不努力,胡乱混了个研究生,在北京漂着,工作累得要死,没时间谈恋爱,一年回家一趟,养这个女儿算是白养……直到对方听不下去,打断你的沉痛发言,反问道:“你女儿不是工资很高吗?听说还给你买了一套房子?”

  这时候才皱着眉头点点头,仿佛“有钱”是女儿身上为数不多的优点。

  要是秀娃的瘾还没过够,大可以继续谦虚下去:“唉,赚钱有什么用?还不是单身?听说她的公司这两年业绩也不好……”不过,千万记得适可而止,毕竟对面的李阿姨、张伯伯万一被气得脑出血,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秀娃第三式:教你做人



  有些家长,自以为教子有方,便迫不及待地要做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到处传授自己的教育之道,俨然一个精神教育家。

  饭桌上、街头、公交车上、家庭聚会时,只要遇到熟人,三句话之内必然绕到孩子身上。如果对面的家长还不熟悉套路,以为只是单纯的关心,便把自己孩子的状况和盘托出,那就算是上当了。

  教育家必然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你该如何催促孩子学习,该如何让孩子自觉养成好习惯,该如何给孩子报专业,该如何为孩子规划人生。滔滔不绝,唾沫四溅,中间不断穿插的是其他人的成功案例——当然,这些案例主要是他儿子或女儿的。

  讲授完毕,对面的家长听得一头雾水,只记住了“别人家的孩子”的光荣事迹,这场秀才算功德圆满。

秀娃第四式:商业互吹



  众所周知,合作共赢是时代的主旋律,而且在商业社会,时间宝贵,投入同等的时间,一下子秀了两家子女,岂不是效率翻倍?

  “你儿子高!”

  “你女儿靓!”

  “你儿子赚钱多!”

  “你女儿学历高!”

  “你儿媳孝顺,经常回家吃饭,给你买保健品!”

  “你女婿贴心,像亲儿子一样,还给你买了一辆车!”

  如果你细心聆听,这样像相声一样一来一往的对话,每天都发生在公园门口、小区楼下、单位办公室等场所。在一段谈话中,双方家长一起受益,是一件善莫大焉的好事,说不定还可以促成双方互相交流育儿经验。

秀娃第五式:网络直播



  网络无疑给父母秀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新土壤孕育新花朵,网络也催生了新的秀娃模式:全天候无死角直播。

  不信翻翻爸妈的微信、微博、QQ空间,其中有多少人的第一条动态和子女有关?儿子第一次走路,女儿第一天上学,儿子被大学录取……

  话说回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直播”这一招如果用不好,很可能造成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效果。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一位郭女士时常在老同学群里晒女儿的成绩。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跟着夸几句,秀得多了,老同学们便少有回应,逐渐变成郭女士自说自话。

  终于,在郭女士秀出女儿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并配以“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的感叹之后,她被移出了群聊,并被老同学拉黑。

  面对媒体,郭女士很委屈,她的老同学们想必心里也好受不到哪里去,这一招釜底抽薪,为的也是以后长久的清静:清华宿舍就是大气、清华食堂就是大气、清华毕业生就是大气、清华毕业生生的娃就是大气……如此无休止地秀下去,郭女士倒是过了瘾,群里的同学们作何感想?

  钱锺书说过:“照例说这孩子长得好、养得胖,讨论他像父亲还是像母亲,这些话在父母的耳朵里是听不厌的。”如果说孩子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伟大的创造,那么向别人夸耀,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

  可是现实中有太多的家长,沉迷于攀比,一方面向别人秀娃满足自己的虚荣,另一方面又创造出“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影子,时刻催促自己的子女跑快点,再跑快点,这究竟是一种无私还是一种自私呢?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谁都没有权利拿着尺子、量杯、天平来衡量,即便父母也不可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