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7日,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逝世,国外媒体和推特上出现了几张棺材题材的漫画以悼念这位老人。放在别的场合,用棺材来调侃一个人的去世可能并不是一件合适的事,但放在坎普拉德身上,这样做却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图中的棺材分解成一块块便于运输和装卸的木板,由用户自行拼装——体现的正是宜家所创立的独特商业模式。
每一个照着说明书组装过家具的年轻人,都能迅速地理解其中的幽默。相信坎普拉德先生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也会因为这样命中靶心的善意调侃而露出欣慰的微笑。
为什么要让顾客自己组装家具?为了降低成本,在不降低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售价,让尽可能多的人买得起。
坎普拉德最初创办宜家是通过邮寄的方式卖东西,IKEA这个名字的4个字母分别来自他自己名字的缩写(Ingvar Kamprad)、他家农场的名字(Elmtaryd)和他故乡小村子的名字(Agunnaryd)的首字母。
在卖家具的过程中,坎普拉德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家具产品要让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好的日常生活。
宜家在1976年曾发布过一份声明,标题叫“一个家具商的宣言”,它成功的所有秘密都蕴含其中。
声明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宜家的产品线,坎普拉德认为这是宜家区别于同行的核心理念:
必须适合所有的家庭环境;
最核心的产品线要有鲜明的宜家特征,体现“简单直接的思维方式”;
用完即扔不是宜家的风格,不管顾客买了什么,都要確保能够长期使用;
有意义的低价,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大多数人”,但他们财力有限,我们要尽一切所能控制成本,但决不能以牺牲功能或质量为代价;
服务大多数人这一基本策略永远不能改变。
坎普拉德的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宜家创办之前,质量好的设计家具在欧美是非常昂贵的,要想置办齐全套的家具,可能需要花费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好几年的薪水。宜家直接把价格降到了1/10,于是,不管是在纽约、巴黎,还是在香港、东京,宜家都为年轻人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负担得起,但又不牺牲生活品质,能保证基本的体面。
宜家和坎普拉德的成功,其实是顺应了全球范围内消费民主化的浪潮——社会资源不应该无限制地向富人倾斜,高品质的产品也不应该只有富人才能负担得起,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有享受体面而美好生活的权利。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