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体面和颜值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8711
黎宛冰

  作为搞影视的,我们经常要遭遇“小鲜肉”和“颜值”这两个词,而且这几乎已经成了考验市场的硬性指标了。没有小鲜肉、颜值低的后果很严重,大概没几个投资人会投这样的项目。文化市场上几乎是中老年人全面放弃话语权的一个局面。“唯漂亮者生存”,这句响亮的口号打破了所有的文化壁垒。

  美是能激发爱的东西,因为它能带来愉悦。但这种愉悦代替不了文化现实,因为颜值高的小鲜肉在商业价值之外,对文化的贡献非常有限和单一。漂亮的偶像动辄拥有上千万粉丝,他们完全可以称得上意见领袖,如果他们有意见的话。但观察这些粉丝量巨大的大V,他们的日常发言基本缺乏人格特征,充斥着各种心灵鸡汤和陈词滥调,在文化品格上难以与其巨大的影响力匹配。即使以娱乐业的标准来说,我们的影视产业出品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和作品也极其匮乏。这让人产生疑问:国产小鲜肉里面能够产生伟大的演员吗?他们的内在深度能否把他们推到事业的巅峰?美的认知,其实没那么简单,皮囊只显示最简单的一面。

  最近窦唯的颜值问题引起坊间大哗,进而延伸到体面不体面的问题。在我看来,如此热衷于谈论一个中年男人的外貌是病态的,用老话说是有辱斯文。

  一个人上了年纪,面容、体态走形难道不是常态?与体面有什么关系?难道体面仅仅是样子货?对于一个中年人,更应该关注的是他的精神面貌,但是长期的心灵鸡汤灌注出一种糟糕的中产阶级信条,就是将一切外在和内在的问题混为一谈,他们将商业价值观完全伦理化了。比如你事业不成功,肯定是人品或才能出了问题;你身材走形,是因为你缺乏自控能力,是因为你懒惰。你的一切缺陷都可以人格化,而这个简单的推理过程完全忽视了人类生活的复杂度。成功外化为一系列的物质符号,而这些物质符号都对应着一定的人格。他们崇拜精英,认为那代表着智能和人格的优越性。很多人坚信一个成年人的外貌是自我塑造的,如果长残了,一定是因为他的内部世界坍塌了。这种简单思维形成一种粗暴的结论:唯有精英是体面的,而且这个精英的标准也是简单化的,以物质作为唯一标准。这不是价值观,而是赤裸裸的价值实用主义,简单、粗暴、粗鄙。

  按照这样粗鄙的价值观,杜甫、李白甚至孔子都是不体面的,他们太不光鲜了。杜甫也不用写出“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自古以来,有多少才华和人品俱高的人都过着漂泊憔悴的生活啊。

  人们在讨论这些问题时貌似公允,却完全忽略了从机会的不平等到结果的不平等,忽略了社会环境对自由人格的践踏,忽略了从文化到制度层面所有的对人性和能力造成压抑的因素,当然也忽略了人性本身。

  而黑塞在《德米安》中哀叹:

  我所渴求的,

  无非是将心中脱颖而出的本性付诸生活。

  为什么竟如此艰难呢?

  大概是因为庸常不仅具有极大的惯性,而且具有极大的压迫性,庸常是生活中最大的独裁者。只有有勇气的人才能任性而为,但他们要为此付出代价,或者生活艰难,或者颜值受损,最大的代价是孤独。但总有人会为这股精神气儿所激励。有些体面是别人给的,有些体面是自己给的,很多人的问题只是在于他们的体面完全取决于他人。而这些人的体面,在行为上和心灵上都是随着物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像变色龙一样为街谈巷议左右。

  康德说:“真正的审美力在于道德观念的形成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只有在感性和道德达到一致的情况下,真正的审美才能形成确定不变的形式。”体面这种东西,大概不仅与审美有关,更与道德有关,关键是外在与内在达成一致才能恒定。

  微博、微信的应用使得许多人的文化习惯沦陷,进入微阅读、微谈的时代,意味着大量的“small talk”(短暂的喧哗)。热点在不断被炮制,但实际上没有一个问题能够被深入地谈论,没有一个观点能够触及灵魂。大量写作者围绕热门话题的写作,刚刚落笔就已成泡沫,或者是鸡汤刚出锅就已经馊了。真的很难相信在这种氛围下,人能够拥有深刻的能力,拥有相应的复杂度,而这正是当下的文化景象。作为搞影视的,基本上很难看到一个能够在哲学的层面或想象力的层面有所突破的、能够触及中国社会内在现实的作品。

  深刻是一种能力,并且能够形成人格,正如荣格所说:“人格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内在特质的最高实现形式。它是在生活中出现的一种充满勇气的行为,是对所有组成个人的充分肯定,是对生存的普遍状态最成功的适应,再加上在自我决定中具有最大的自由度。在我看来,要将一个人教育成这样绝非易事。可以肯定,这是现代人决心要做的最困难的事情。而且这还充满危险……在我们的身上带着不可预知的将来的种子。”

  我实在不关心窦唯长成什么样,我只知道这个人玩的音乐、写的字、画的画都相当不错。那些同情他的人应该自我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同样的趣味与天赋。更应该审视的是,随着岁月流逝,自己有多少体面留存给自己,是否曾勇敢地将自己的天性赋予了生活。时间是对美人最大的残酷,但也是对美最大的公正。

  (孤山夜雨摘自《燕赵晚报》2015年5月5日,杜少君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