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走过32年,沉淀了许多华章,至今读来依然耐人寻味。我们在此回放这些经典之作,是希望曾经点亮过读者的火烛依然能点亮我们今天的读者。这篇《他们要学狗叫》曾刊载在《读者》2002年第16期。
我有一位同行,他为民族剧院写了一个剧本。这个剧本因为在剧院即将要上演的节目单中被大肆渲染,早就出名了。大家都在预祝它演出成功。同时,谁都知道,最迷人的、最著名的女演员将担任剧中的主角。但这个剧本里最突出、也是最别开生面的细节是,它的故事里要有狗叫。这一点也很快就传开了。一个大雾弥漫的日子,正当编剧修改剧本最后一幕的剧情时,一位老年人走进了他的房间,站在他写字桌的前面。我的同行有点不知所措,茫然地抬起头问:“你是谁?有什么要求吗?”
“我,我……”他温柔地说,“谁?我谁都不是呀!”
“喂,假如你谁都不是,那你有什么要求呢?”
“我,我就是民族剧院里学狗叫的那个人。我就是剧本里的狗。”
“你是装扮狗的人吗?”
“对,我能像一只真的狗那样叫。这门技巧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学会了。我能够把真的狗逗弄得蹦跳乱叫。”
“请你继续说下去。”
“我听说先生您写的剧本里有狗叫,对吗?”
“是的。在第二幕开始时要有狗叫。”
“这正是我最熟悉的门道。我之所以要来这儿,是因为我听说您是一位心肠非常善良的好人。我想请求您……我可怜的妻子正卧病在床,但我们却无法去请医生,因为我没有钱……所以,我想来请问您,是不是这出剧的每一幕都需要有狗叫?”
“啊哟!朋友,那是不合剧情发展的。”
“原来我也是那么想的。”老头垂头丧气地说,“我想,您一定会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
“假如说有三次狗叫,那你会拿到多少钱呢?”
“那样的话,我每天晚上就可以拿到三块钱;因为每一幕有狗叫时都是另外支付工资的!”
作者沉思了一会儿。“唔,假如在剧本里有两只狗叫,一只在左边叫,另一只在右边叫。你看怎么样?”
“好极了!”老头高兴得连忙打断他的话,“因为我儿子已经像我一样,学会了这门技巧。这么一来,这就是一个真正出色的剧本了。”“好!那这个剧本就算是定稿了。你回家去吧!表演时要叫得好些,叫得逼真些!”
老年人怀着最大的感激之情,离开了房间;在那儿,我的朋友正在入神地对剧本作最后一次修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