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延安时期版画中的新年画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3924
龚晓青

  [摘 要]延安时期版画木刻艺术家们在传统木版年画的基础上,尊重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需求创作出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符合中国人民传统审美心理的新年画样式。本文通过对延安时期新年画的产生背景以及其造型和色彩的研究,为传统年画在今天结合时代生活以及人们审美需求寻找新的可行性。

  [关键词]延安时期;新年画;民俗性

  1937-1949年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同样也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成长成熟时期。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当时延安的版画工作者积极探寻探索艺术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寻找木刻艺术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艺术家们逐渐从单纯模仿西方艺术风格中走出来,开始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与当时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木刻版画,创造出大量在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上都具有明显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这些版画不仅具有革命性、抗争性,还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对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当时的版画作品大体克分为以西式木刻为主和以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为主的两种创作风格;作品题材不仅有反映战时生活的木版画、报纸标题、传单等美术和宣传作品,还有木刻地图、邮票、粮票和钞票实用性作品等。在学习中国北方地区的木版年画、剪纸窗花以及皮影等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延安版画工作者们创造出新年画这一艺术形式。

  年画是中国新年张贴的画。《辞海》中说:“年画,中国画的一种。夏历新年时张贴,故名。”这里的夏历新年指的就是农历春节。延安时期的新年画是在延安时期由艺术家们在传统木版年画形式和图案基础上加入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内容、符合群众审美需求,同时又能起到宣教功能的民间艺术形式。

  艺术家们在传统木版年画的基础上,尊重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需求,创作出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符合中国人民传统审美心理的新年画样式。新年画在绘画风格方面,大量使用阳刻线条使得画面更加明朗,套色印刷使得画面色彩变得更加丰富;在题材选择方面有《开荒》《织布》《一面抗日,一面生产》等宣传抗战思想和表现生活生产的主题,还有《合作社》《劳动英雄回家》《念书好》等宣传新生活观念的主题。新年画改变了传统年画的固定题材内容,反映新时代背景下新生活,很快得到当地民众的接受和认可。和传统年畫比较,新年画在造型和色彩方面有着鲜明的区别和独特之处。

  1.造型方面

  早期的新兴木刻受欧洲木刻影响而产生,难免有模仿和欧化的痕迹,使用西方绘画的明暗法创作的人物形象被群众称为“阴阳脸”,难以被解放区群众接受。新年画学习中国画和传统年画的人物造型,减少阴刻的线,以阳刻塑造人物,并把剪纸窗花等传统民间美术形式中不同空间时间和不同比例的事物同时存在这一装饰性表现形式加入其中,产生了符合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木版年画新样式。

  40年代早期沃渣的年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画面按传统中国绘画构图形式以平视角度依次排列,造型夸张的麦穗玉米等丰收农作物和牲畜充满画面,有极强地装饰效果,收割丰收果实的农民面含笑意,这些密集的形象用装饰的手法和谐优美地组合在一起,符合了人民群众期望殷实与丰足的“年心理”需要。作品采用传统木版年画常用的单线雕刻,但对线条的处理加入了体量感以及画面的黑白灰处理能看出艺术家对作品有?1947年,汪占非、李又罘选用战士和民兵的形象代替传统造型创作了套色年画《战士》《民兵》。艺术家使用当时的人物形象代替了传统门神造型,采用传统的左右对称构图,吸收中国绘画线条造型的特征,人物的造型和线条加入了现代绘画的处理手法,更贴近真实形象。同时,对大刀和手枪系带的夸张和装饰化处理让画面产生明显的静态动态相结合的视觉效果。

  2.色彩方面

  传统年画受到农民乡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同时要迎合年心理的需求,色彩大多使用原色追求鲜明热烈的视觉效果,色彩原料也多为植物和矿物原料直接制成原色,很少使用调和色。民间艺术家采用色彩相互交错的方式,使得画面色彩简洁而丰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延安新年画在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下,使用色彩更细腻丰富的调和色。例如,彦涵的《开展民兵爆破运动》作品画面色彩使用调和色,着色方式没有沿袭传统年画的平印套色或者手绘平涂,而是根据对象的形体起伏着色,使得画面有较强的立体感和光线感。同时,画面线条一改传统的均匀粗线刻版,使用灵动的、根据人体结构有粗细变化的线条,有很强的绘画韵味。

  延安时期的新年画艺术风格的产生,与延安独特的历史环境和地理、风俗有关,由于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社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物资匮乏,艺术家们没有充足的画纸和颜料进行创作。同时,当时的政策、生活环境以及民俗的影响也是促成新年画出现的主要因素。

  1.时代精神驱使和风土人情的影响

  当时,随着日本入侵中国,威胁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保持民族文化,并以自身的民族文化去鼓舞人民斗志、反抗日本侵略。在这种情况下,延安的艺术家们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就地取材,在木板上作画,通过复印向人们宣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陕北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耕文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风俗习惯、人文特色、节日庆祝方式、独特的交流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间艺术。这种黄土文化对延安时期的新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艺术家们深入农村进行创作,他们在观察、创作的过程中,就已经无形地受到了黄土文化的影响。其次,为了扩大作品的影响力,艺术家就必须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等因素,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进行创作,并根据当地人民的审美需求进行作品的修改以贴近人民的生活;第三,不论是木刻版画的创作者还是其接受者,都处于黄土文化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新年画,都体现了淳朴浑厚的民族特色。

  2.受指导思想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主张维护民族的自尊自立、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作大众文化。这些思想引导艺术家深入农村,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1)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民族特色文化,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为艺术家们以中国传统农村为创作背景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文化。这就引导着艺术家们从传统和生活中提取素材,创作作品。

  (2)共产党对于艺术家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要求,要求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向广大的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增强农民对党的信任。这一要求促使了木刻版画民俗性的生成。艺术家的宣传对象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基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艺术家们只有采取简单的图画来进行宣传。为增加宣传效果,艺术家必须借鉴当地的传统的民间艺术的表达形式,将与农民生活贴近的事件作为描绘的主要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延安时期的木刻新年画的形成。

  (3)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对木刻版画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指导。其从革命以及艺术家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艺术民族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艺术对革命的促进作用。从革命这一角度来看,艺术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如果宣传得好,有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增强人们对于共产党和革命胜利的信心,有助于鼓舞斗志,在艰苦的斗争时期,创造良好的社会精神面貌。从艺术家角度来看,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深入农村,有助于他们将理论联系实践,为其作品增添生活气息,也有助于其艺术风格的转变,为其个性的发挥提供了较好的表现平台。

  3.受传统艺术风格的影响

  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艺术是对鲁迅先生领导的新木刻运动的继承。新木刻运动是对西方版画艺术的模仿,并没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到了延安时期,木刻版画艺术的内容、受众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刚开始时,木刻版画的受众主要是知识分子以及城市市民,故其表现形式并不适用于农民。在艺术家们的潜心研究下,他们发现农民并不喜欢现有的艺术形式,要想让他们接受自己的作品,就必须运用他们所能接受的艺术形式。因此,艺术家们通过研究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窗花等,创造出符合农民审美的艺术形式。同时,在与农民的接触过程中,他们积极吸收当地的黄土文化,最终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木刻版画新年画艺术风格。

  从题材、技艺、色彩、造型几个方面看延安版画中的新年画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特殊社会条件下的民俗风情与当时民众的生存状态,对传统年画结合时代生活以及人们审美需求寻找新的出路,在今天依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基金项目: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計划项目“延安时期版画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5JK1788);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新媒体的延安时期版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3XSYK074)。

  参考文献:

  [1]毛巧晖.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的“民间艺术”[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陈旭海.版画的亲和力在于把握现实主义的精神[D].苏州市:苏州大学,2008.

  [3]李夏.论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的民族特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4).

  [4]杜一鸣,王东维.浅析延安时期木刻版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3).

  (责任编辑:刘小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