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以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演变发展而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打破传统师徒技能传授的局限性,为企业输送更多的职业人才,职业院校应以教师工作室的建设为核心,制定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度,采取教学与企业项目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教师工作室 ;职业技能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发展而来的,国外在工业时代较为普遍,国内则自古以来都是以一种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观念为国人所熟悉。随着中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种传统小作坊的师徒制度逐渐被学校教学所取代,各种高职院校成为职业技能知识传授的主要渠道,每年都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校更是以高就业率沾沾自喜,自我肯定办学理念的与时俱进。然而,企业却完全表现出一种相反的态度,对高校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怨声载道,需要企业进行短期的二次培训才能上岗,甚至有企业为了培养符合公司需求的职业人才自己举办培训班对员工和社会人员进行定向培养。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状造成了人才资源的大量浪费,一边高校招生热火朝天,一边企业自主办学如火如荼,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鸿沟越演越烈。当然,很多高校和企业也看到了这些问题,为了缓和这种矛盾的激化,高校和企业开始联合起来采取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随着联合办学的逐渐开展,各种办学理念上的不同观念也初现端倪。一方面,学校引进企业进行教学是希望企业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但是,现实却和预期的有很大差距,由于学生的质量良莠不齐,真正等到毕业的时候,企业只会在班级中挑选一些少量专业优秀的尖子生,其余的学生还是只能自己解决就业问题,这样学校寻求企业办学的初衷就变得一厢情愿了。另一方面,企业联合学校办学名义上是为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同时为自己企业培养人才,但是实际上很多企业会另外收取学生培训费,学生也是由自己公司的人员独立招生,课堂教学的老师也全都是由自己委派,似乎除了教室和文凭是由学校提供以外,其余都和自主办学没有区别,这种所谓的共赢互助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矛盾重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掌握办学的主动权,全面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加大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力度,鼓励专业教师校外兼职,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资源优势,建立完善的教师工作室制度,将课堂教学和教师工作室建设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依赖于企业的局面。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状况
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授课形式都是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知识,学生做笔记并完成阶段性作业,虽然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根据每个同学的作业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却千篇一律,理论性较强,可实施性较差,无法落地。不同于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借鉴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形式言传身教的一种新教学理念。通过以工作室为载体,教师带领学生做项目的过程来指导学生完成教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缓解了学校过度依赖企业的情况,更有利于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良性发展。
随着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不断建立,教师工作室制度在高校教学崭露头角,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以研究生为主的导师工作室,学生与导师之间以员工和老板的形式存在,研究生经常跟着导师做项目,一方面能接触更多的实际项目,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可谓一举两得。相对而言,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就很难有机会获得这种接触项目的机会,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底子较差、专业能力弱,很难胜任实际的项目任务;同时,很多担任日常教学的年轻老师自身也因为没有做项目的经验而无法顺利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因此更多的教学内容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无法落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理论为主的教学风气。
因此,目前现代学徒制在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很多都是名存实亡的状态,有项目经验的老师忙于自己的项目而无暇顾及教学,教师工作室只是挂牌的空壳,没有发挥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相反的年轻老师有时间有精力却没有项目经验和机会,资源相对匮乏,只能承担理论教学的部分,长此以往,这种模式下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出了一批只会写论文和拿高分的人才。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现在教师工作室存在的价值,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有着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工作室做项目的情况,但是学徒也仅限于个别班级优秀的学生,似乎和日常教学也没有关联,纯属教师个人业务。总而言之,现阶段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工作室建设似乎并没有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制度的建立和可实施性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工作室建设策略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前面论述中提到过現代师徒制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年轻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项目实践能力是解决工作室建设与教学双轨并行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府响应教育局的政策,要求老师都必须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毕业,理论水平很高,但是工作经验不足,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似乎是大材小用,高深的研究层次面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却无从下手,实践课硬生生地被讲成了理论课的情况时有发生,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双师型”教师匮乏的现状。针对此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老带新的策略,社会项目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老师可以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为年轻教师提供项目场地和施工指导,带领学生和年轻老师一起做教学项目,年轻老师软件能力强,可以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制作效果图和文本中的优势,“双师型”教师则提供技术经验指导以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年轻教师也能够从项目教师丰富的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的实践经验,担任起学生师傅的角色,将课堂教学与项目教学紧密联系,完成从普通教师到“双师型”教师的完美蜕变。
除了老带新策略以外,继续教育的推广也是发展“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在假期,年轻教师可以自己联系或者通过学校、其他老师寻找相应专业的企业培训机会,通过在公司的亲身经历更能有效提高年轻教师的项目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技能,为现代师徒制的教师工作室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制定教学与项目双轨并行的工作室教学机制
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师徒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课堂教学要求课堂纪律规范;而学生数量多、水平良莠不齐,课程教学时间有限,都是制约工作室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原因。传统师徒制讲究少而精,一个师傅只能带几个徒弟,这也不能满足现在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数量多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制定教学与项目双轨并行的工作室教学机制是实现现代师徒制教学的根本。
首先,课堂教学时间可以从阶段性教学改为学期教学,在课程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各科目和对应的项目实践的具体完成时间和要求提前做好计划,将各科目的教学时间由集中课堂授课改为分散授课,加大课程时间跨度,力求与实际项目的工作时间相吻合。其次,授课地点由专业教室改为工作室,学生以团队为基本单元,按照项目要求进行好坏搭配,并同时配备几个助教(可以是年轻教师也可以是大三学生)进行一个项目的课堂辅助教学,这样能够有效地保障每个徒弟都有师可教,有事可做,发挥其在团队中的作用,共同进步。基于以上假设,需要建立在规范化的现代学徒制考核标准和责任心较强的师资队伍基础之上,当然更离不开学院和系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3.建立规范化的教师工作室考核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将以上的教学模式具体落实到位,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首先从教师角度出发,现代师徒制的教学方式相对课堂教学,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而且会出现经常加班的情况,因此教学工作量很难核算,同时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学次序也很难有保障,监督机制如何落实到位都是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学院和系部每学期进行一次工作室项目汇报,监督工作室的教学完成情况,并根据各工作室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评比,适当调整工作室的资金配比,完善工作室教师考核机制。
其次从学生角度出发,改变以往系部统一制定安排教学时间的格局,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主修课程,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可以自主选择师傅和工作室进行学习,同时以学分制为考核标准,学生可以根据各工作室的项目时间安排同时选修多门功课,工作室老师根据徒弟所完成工作量的质量对其进行评分,同时对上课纪律进行严格考核,保障教学次序。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工作室建设实践
1.学生(徒弟)分专业分老师(师傅)实行工作室管理制
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制为三年,大一为基础学习阶段;大二为专业学习阶段;大三为项目实践及实习阶段。学生在大一期间根据专业不同学习各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工程制图、手绘及理论课程等,这一阶段将按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开展教学,不进入工作室学习,课程主要由年轻老师担任,在学期末根据专业排名实行学生(徒弟)和老师(师傅)的双向选择,为大二进入工作室学习奠定基础。大二为专业学习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重要环节,此阶段的授课形式将由传统授课和工作室授课共同完成,传统集中授课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工程预算等专业基础,工作室则主要承担设计项目类型课程的教学,包括居室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等,学生按照双向选择的结果进入工作室完成学业直到毕业设计完成。大三则为项目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的阶段,同时还要担任指导大二学弟学妹完成项目的助教角色,因此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总之,学生在大二进入老师工作室以后必须严格按照工作室管理制上课,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原则上由工作室负责,系部负责协调管理教学资源的分配和监督,这种工作室管理制度能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老师(师傅)和(学生),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和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将课堂真正意义上地交给老师和学生。
2.系部按专业分配工作室老师(师傅)责任到人制
以教师工作室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务处和系部统一管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但是也增加了学院和系统的管理难度。因此,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持续,系部必须制定工作室老师责任到人制。各工作室副高以上职称老师(师傅)为主要负责人,制定工作室工作细则,包括每学期团队成员组成名单(师傅、徒弟、助教)、学期课程项目名称、工作室值班安排、奖惩条例、教学规范等一系列明确的条例,只有制定有效的规范制度才能保证学校工作室的教学次序,同时也能够约束教师(师傅)的个人职业道德,避免只做项目不教学和把学生作为免费劳动力赚钱的工具的情况产生。
3.系部统筹管理专业教师工作室建设
作为教学机构,教师工作室需由系部统筹管理,以确保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系部要求定期对工作室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各专业工作室必须每学期对阶段性和年终项目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呈现,避免滥竽充数、无所作为的现象发生;另外系部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对每学期项目教学不理想的工作室进行排查,及時发现工作室的问题。如发现个别教师工作室无法承担项目教学任务的情况,则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教学质量,而对教学工作突出的工作室则应予以一定的奖励,并进行交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教师工作室兼任起教学主导的地位。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工作室制度的建设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需要各系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完善现代学徒制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大同.工作室制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
[2] 陈晓春,张庆堂. “工作室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 2018(06)
[3] 李敏.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8(10)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8年立项课题《基于双师型教师视野下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XJKX18A144)阶段性成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