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箫音色优美、婉转,是福建南音中极为重要的四大件乐器之一。泉州南箫的制作相比其他乐器而言,有着更为苛刻的形制与音准要求,本文从器物美学的赏鉴角度,具体从泉州南箫的形态之美、工艺细节之美及制作者的情怀之美等方面阐述泉州南箫的外观,从音准稳定性、音质通透性、人器合一性等方面检测南箫的内在性能。
〔关键词〕南箫 选购 保养
随着现代工艺与制作的不断演进及人们对乐器的不同审美需求,目前南箫的种类与形制各异,制作五花八门,按音孔数量有6孔与8孔之分,按吹孔形制分有通口和不通口两类,按执箫的手位划分有正手、反手,按制作的竹材划分有紫竹、桂竹、湘妃竹、石竹、观音竹、毛竹、茉莉花竹等。南箫的范围也已不再纯指给南音伴奏的泉州南箫,它还有更广的区域范围如广东南箫、台湾南箫等,因这些不同的南箫所采用的制作律制及内径大小不一,从而使各地域之间不同南箫的音准存在很大的偏差。特别是南箫演奏入门者可能很难从中区分南箫与北箫,及南箫中广东箫与泉州箫、台湾箫的区别。因此,为了在“南箫”命名上有所区分,本文中所提到的南箫特指泉州南箫,它是南音乐器演奏的四大件之一。
南箫的制作要求与现代八孔洞箫略有不同,它声音低沉、婉转、优美,有很强的穿透力,既可以在南音演唱中作为主奏乐器,亦可与其他乐器,如古筝、二胡、甚至交响乐器合奏,共同塑造丰富的音乐形象。南箫的制作材质特别考究,一般都为定制,市面上一支南箫价值3000元以上,最一般的南箫都动辄几千,好的极品更是上万。因此,要挑选到上乘的南箫实属不易,若能买到令人称心、好吹的南箫,不仅会令演奏者爱不释手,演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南箫还兼有观赏与收藏等双重艺术价值。在南箫界甚至有些财力不菲的箫友只要看到自己满意的南箫便不惜重金购买、收藏。“工欲善其事,心先利其器”。若演奏者能在良莠不齐的市场中慧眼识珠,挑选到上乘又形色俱佳的精品南箫,不仅可以给自己带来愉悦、放松的心情,演奏出动听、优美的箫音,而且不用担心音准、音色的问题,可游刃有余地驾驭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因此,笔者通过访谈具有多年演奏、制作经验的泉州南箫传承人及南箫制作师,从器物美学的角度具体阐述南箫外观与内延的选购方法及经验,以此抛砖引玉。
一、南箫的外观选购准则
南箫作为一种乐器,它涉及形制、结构、材质、色彩、色调、纹饰、工艺和质感等诸多特点。它是制作者与演奏者共同作用的结晶,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寓意与内涵。
(一)宏观上“观色察颜”,注重形态之美
南箫的外形整体应看上去简洁、美观、自然。每根竹子因生长环境、竹龄、光照、水分、生长形式及竹纹的方向各不相同,使南箫在外观与音色上呈现巨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年份较短的竹子质地较嫩,制成的南箫声音单薄、音色漂浮;年份较长的竹子,由于常年日晒雨淋、竹质干枯僵化,制成的南箫反应迟钝,声音沉闷、枯涩。好箫源于好竹,外观上尽量避开虫蛀、干缩、劈裂、蜂腰和大腹等缺陷的南箫,选择竹龄五年以上、竹质坚实、分量较重,管身圆满、纹理顺直、结构紧密、管壁厚实的材质,这样的南箫演奏起来声音沉厚、极具张力。在具体挑选过程中,南箫外形要求长度为一尺八寸,十目九节,一目两孔,从竹根由下往上讲究一根、二竹、三凤眼。在每节的间距开孔要控制在“一目两孔”,尽量避免将南箫的音孔开在节上,这与传统八孔洞箫不限定开孔截然不同。竹根结头也是南箫相比其他洞箫独具特色的地方。南箫制作师在制作时一般将竹料特意保留竹根的天然形状,这样在乐器的形制上给人无限的遐想,感觉更接地气,增添几分自然与灵动之美。每一根南箫在底部竹根的三节都保留有珠子,价格低廉不太好的南箫,珠子会不完整或不平整,看上去也不太自然、美观;好的极品南箫珠子会平整、完好无损地环绕、镶嵌在底下三节的四周,较好保留了珠子的形态之美。对于南箫的颜色,随着现代工艺的演进,很多国内或台湾的箫制作者会在南箫管壁涂上红色的天然大漆,这样能让箫的音色更为清亮,且涂漆的箫不容易受温度、环境的变化,影响音准。而在箫管内侧涂漆是否符合中国传统乐器的审美标准,明代律学家朱载堉认为,高雅的乐器应当注重它的自然气质,适合用上好的竹子來制作,不需要进行涂料的修饰,尽量避免将乐器涂成黑色漆质或红色漆质。在他看来,这些颜色都是最让人忌讳或感觉恶俗的颜色。而观照现代,有些制作家为了追求箫音色的通透性,会将箫的内壁涂满红色或各种颜色的油漆,是不太符合中国乐器传统审美的,制作师或选购者也有必要将乐器的颜色考虑在内。泉州本土有名的南箫制作师所制作的南箫几乎都很少在箫管内侧涂漆,特别是很多泉州本土演奏南箫多年的传承人都以能吹出自然、本真的箫音为追求,在他们看来涂了漆的南箫会破坏竹子本有的纹理与结构。
(二)微观上工艺至上,注重细节之美
在南箫选购过程中,除了甄别外观上的差异,内在的南箫制作工艺及尺寸数据也可作为检测乐器质量参考的重要标准。具体来看,因每根南箫都取自自然生长各异的竹子,竹料的材质会随生长时间的年限而大小、壁厚不一,没有一根南箫的尺寸、数据是基本完全一样的,以下的数据也仅作为选购的大致参考。一般南箫总长约550至580毫米,管身内径19至20毫米,壁厚一般为5至7毫米(特殊南箫不在此数据范围内),在挑选中吹管的内壁厚度应两边厚,中间薄,最顶端的吹孔外壁需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因人的下巴是有一定弧度的,南箫吹孔外壁稍有倾斜,演奏时下巴才会舒适。南箫的吹孔与北箫U形开孔不同,一般采用V形开孔,这样可让南箫的声音更为集中、厚实。
(三)制作上独具匠心,注重情怀之美
一支好的南箫,不仅需要好的竹质作为根基,更需要有娴熟制作技能、过硬演奏能力及较为全面的人文素养知识及人文情怀的制作师。在购买南箫时,看似完全一模一样的两根竹子,却因竹子生长外在条件、生长年限及不同制作师的制作水平而呈现不同的音色变化。从南箫的选材到制作的每一道工序,无不需要制作师丰富的经验积累,且这些竹子采回来后,易受气温及环境的影响,不易储存,要做成南箫需至少自然风干三年,再经过选竹、拉直、打磨、校音等二十多道工序步骤,才算得以制作完成。因此,每一道工序经过不同制作师的打磨、制作与处理,会呈现不同的音色变化。即便是出自同一位南箫制作师之手的每一支南箫,也会呈现出细微的音色差别。南箫制作师只有根据每支竹子不同的特性与天然特质加以制作,并在制作中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南箫本有的音色来。若制作者没有“匠心”的精神,则很难做出较为完美的好箫。因此,乐器制作师只有不断提升专业演奏能力、完善制作技术,全身心投入制作,才能做出有生命的乐器。而要兼得这些要素者少之又少,如台湾的文松,是目前业内公认做箫技术最好的。他不仅有着过硬的箫演奏能力,相比其他制作师而言,多年的理工科专业背景与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更让他在箫制作上如虎添翼、独具匠心。他所制作的箫特别讲究声音的圆润贯通与人器合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中国传统的律制研究得相当透彻,并在制作中灵活采用不一样的律制(纯律、十二平均律、折中律等)制作出很多不同种类的箫来满足演奏者对各种不同乐曲的审美需求,从而极大保证了箫的音准稳定性与音色统一性,吸引很多国内外的箫爱好者及演奏者前去他的工作坊量身定做。
二、南箫的内在性能甄别
一支好箫的定义是人箫合一。在南箫演奏中,演奏者若想将乐器的演奏性能完全发挥出来,重点要考虑的是乐器的音准、音质和共鸣。在选购南箫时,很多南箫购买者不懂如何甄别,容易被南箫亮丽的外观所吸引,挑选到那种音色不甚理想、不太适合自身演奏的箫时,最后只能丢弃;还有的演奏者即便能挑选到好箫,却没有较强的演奏能力驾驭,终究也只能当成艺术品摆设。只有当箫的手感度、音准、音色、与人的演奏能力及生理惯性相匹配,并达到音色俱佳的效果时,才能体现箫本身的价值。因此,在演奏者亲身选购过程中,主要从演奏性能的三方面即标准音检测,音准、音色识别及高音的通透性、演奏技巧与乐器本身的融合度等方面来具体加以检测、甄别。
(一)标准音检测音准稳定性。
南箫的声学品质检测分为客观检测与主观感觉检测。客观检测以标准音检测音准稳定性为主。一般在演奏者挑选前,制作者都会用校音器反复调音,至于制作师调音是否准确,挑选者可在检测前下载手机app应用调音软件,再测试每个音孔的音准是否精确,特别是高音和低音在正常吹奏下是否音准恒定。因为竹是天然生长之物,管体变化复杂,会随四季的变化而呈现微妙的音高变化,不易测试准确。因此,经验丰富的南箫制作师,一般都会按照温差对南箫频率影响关系来制作南箫,并根据标准音调音,在某种环境温度中通过吹奏与凭借仪器來鉴定,然后微调音频,使之达到制作要求。但因目前市面上南箫制作师的水准不一,每支南箫的音准还是会有偏差,这需要挑选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与声音听辨能力。如以南箫筒音作“5”指法为例,先逐个音一一进行校音。然后校对“5”的同度音高及四、五度音、八度音等是否音准谐和,再对照所吹奏的音与调音器上所显示的标准音是否一致。并可尝试着变换指法、演奏自己所熟悉的音阶、琶音、练习曲及乐曲等,用耳倾听与感受所演奏的每个音过度是否自然、有无音准偏差、音程关系是否准确、协调等,这样便可对所选购的乐器有个大体的音准认知及性价比评估。
挑选者除了通过吹奏练习曲或乐曲片段检测高、低音音准外,客观的外在环境及温度、温差的变化也会间接影响南箫的音准。笛子大师赵松庭曾提出根据不同的季节变化至少准备两套不同的笛子,夏天一套,冬天一套,泉州南箫制作界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要求,但有着多年南箫演奏经验的演奏家认为南箫的音准是会随演奏者的身体状况、演奏能力及外在环境、温度、温差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挑选南箫时,除了通过调音软件进行客观检测外,购买者最好是求助于有着过硬南箫演奏能力的演奏者挑选、甄别。
(二)内在耳力辨别音质通透性
外在的形制为内在的声音服务。内在的音准、音色也是判断一根南箫好坏的必备条件与本质要求。好箫讲究音高、音调的准确,制箫师在制作后期,一般都会对已成型的箫反复调音,在细微处调整。为保证箫的音色、精益求精的制作师还会多次反复校音。演奏者在挑选南箫时应先试吹,在正常演奏情况下,保证每一个音都能吹响,特别是高音,若材质不是太好或做工不是很精准的南箫有可能吹高音就比较费力,而且出来的声音也不够通透。所以在挑选过程中,要挑选到一根音色俱佳的南箫最关键的是演奏者用耳朵去聆听,用心感受吹奏时每一个音的变化,仔细聆听是否能吹响、声音是否自然、贯通等。吹奏时应感觉全音域内的音均匀、连贯、无杂音,且不同的强弱音,层次分明、清楚。好的南箫一般低音区浑厚、结实;中音区圆润、柔和;高音区清亮、悠远。通过这些不同音区的音色辨别,若都能符合要求且特别是高音区超吹都能演奏得轻巧自如、毫不费力,便可将此种类型的南箫纳入选购与鉴赏的范围。
(三)演奏技巧感受人器合一性
南音洞箫演奏技巧种类繁多、表现力丰富,常用的装饰性技法有颤音、叠音、赠音、打音、气震音、引音、捂音、敲音、双指颤音、臂颤音等,这些技巧既可表现骏马嘶鸣的壮观场面(如乐曲《八骏马》),亦可表现梅花傲雪、暗香浮动的清幽、淡雅之意境(如乐曲《梅花操》)。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演奏技巧是形成南箫乐曲演奏风格的重要因素,因此,演奏者在南箫选购时除了对南箫的音准、音质甄别外,人与器合即演奏技巧与人的手指盖孔的贴合度、舒适度也需考虑在内,如演奏南箫名曲《八骏马》时的一些二度颤音等,有的南箫演奏者可能在吹奏没有技巧性的乐曲时会感觉很舒畅,但若放在有很多小技巧加花的乐曲中时就感觉到乐器与手指的不相容性等问题,技巧的运用与表现无法做到活灵活现。目前市面上的南箫很少为量身定制而作,乐器与人在吹奏时会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演奏一些高难度的技巧时,音色的共鸣与乐器的通透性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到感觉,而真正高品质的好箫或专门量身定做的南箫和人的感官会相得益彰,具备手感好、有弹性、声音结实、余韵悠长等特质,这样的南箫更容易让演奏者驾轻就熟,获得极佳的共振效果。
由上所述,南箫的选购需要挑选者通过以上外观与内延的甄别方法亲身实践,对制作师所制作的各种不同材质、风格的箫反复演奏加以对比,方能熟知一二,挑选到令人称心如意的箫。与一支好箫结缘,不仅需要金钱,更需要眼力、智慧与胆力。没有眼力与胆力挑不出物美价廉的珍品好箫,没有财力的支持买不起上乘的好箫。演奏者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在挑选过程中很多演奏者可能会在外形与音色中纠结,有些演奏者喜欢以貌取箫,会挑选一些外观制作华美、吸引眼球的箫,确实好的外观能给演奏者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但乐器的本质我个人觉得还是音色,在经济条件不太允许的情况下,外观可以稍作忽略。
一支优良的南箫,不仅是乐器,更是精美的艺术品。它集结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及能工巧匠之手千刀万剐、打磨抛光,并在乐手长年累月的演奏中用口水不断润泽,由青绿色渐渐泛出古朴的红色,乐器的通透性与共鸣性也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步显现,并自然而然被演奏者驾驭得游刃有余。箫管由绿变红的过程,实质就是演奏者不断修炼进而达到人器合一的修道过程。
参考文献:
[1]黄涌国.再谈温差对笛箫频率的影响[J].乐器,2001(06).
[2]王大浩.泉州地方剧种常用乐器制作及销售[J].乐器,2000(06).
[3]王大浩.南箫及其演奏风格定位[J].乐器,2007(11).
[4]牛娜娜.浅谈朱载堉对乐器学的贡献[J].兰台世界,2014(06).
[5]池英旭.南音洞箫及其艺术特质初探[J].中国音乐,20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