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话剧《一夜惊喜》为例,从演员自身、对手以及受众这三个方面浅谈喜剧技巧的运用。
[关键词]感受 受众 喜剧效应
《一夜惊喜》是一个以临场发挥、舞台连续剧以及搞笑小品三个部分组成的舞台剧。从这部话剧中,我学习并运用了很多喜剧技巧。
一提起喜剧,人们联想到的就是搞笑、诙谐,喜剧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开心,让生活充满欢笑,喜剧亦是笑,是生活的调味品。俗话说得好,能让一个人哭很容易,让一个人笑很难。制造喜剧,就是在不和谐中找和谐,在和谐中找不和谐,一般使用的技巧有制造情境、设置悬念、反复渲染、还有逆转。其实,演员自身的行为动作、表情、言语都能制造出喜剧的效果。挠出来的笑叫生笑,制造出来的笑才是真正的喜剧技巧。《一夜惊喜》就是一部几乎一分钟一个笑点的话剧,给演员带来的是考验,给观众带来的是乐趣。
一、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是很直接的,可以通过语速、方言、语音语调、同音字词,以及夸张化都会带来喜剧的效果。同样的一句话,用不一样的语速说出来,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方言的可塑性,是因为方言有它自身的特色,本地方言都有那么一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在普遍用普通话的演出中,偶尔扔出几句大家所熟悉的方言,会给观众一种突如其来的新鲜感。方言结合故事情节,就会带来喜剧的效果,《一夜惊喜》中就大量运用了河南方言,有趣的是河南方言总是无声无息地让人觉得搞笑,剧中的台词“你问这药的效果,你问这药的效果”,头一句是以正常语速的河南话表达的,而后一句则语速很快,句末的尾音更是让人发笑。如果一个话剧中出现白痴这个词,可能观众只会觉得这就是一句说人傻的话,但是当演员把它处理成读音为“Bia chi”就增加了许多的趣味性。运用大家所熟悉的搞笑段子,也是直接带来喜剧效果的方法。
语言重复,同一句语言,在不同的情境里多次表达。因为语句出现多次,自然就会产生多次的认识,也会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是水到渠成的,所以同一句语言重复多了之后,就会有刺激了,一旦刺激到位了,就会变成笑点。
二、行动技巧
行动技巧也是行为技巧,在和谐中求不和谐,在不和谐中求和谐的意义就在于这里。演出在继续,观众的心里对故事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预想,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在和谐中找不和谐。《一夜惊喜》中有一个片段熊孩子和装修工彪子吵架时,几乎要动手。彪子说:你信不信我打你?我想观众肯定认为熊孩子会说:你打啊,你打啊。可是熊孩子快速接了一句:我信!彪子觉得很意外,认为他在不按常理出牌!还有一段是彪子挟持人质,拿刀挟持人质的气氛本应该是很紧张的,所有人都在为其担心,生怕会伤到人质。因为要制造笑点,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人质在与外界的人对话时,无意识地拿开匪徒的手,跑出去跟人说话,然后又无意识地自己回到匪徒的刀下,不仅给大家一个瞠目结舌的惊喜,还戳人笑点。
用一些可爱的、幼稚的动作也是可以制造笑点的。剧本中的角色都是成年人,所以让角色跳出自己所在的年龄范圍,故意装萌,装可爱,也会让人发笑。剧中,有一段是装修工与自己在农村未见面的女朋友相认时,就利用一段幼稚的形体动作制造了笑料,其内容是春妮把手举起来的时候,彪子就自然而然用手挡住自己,模仿动画片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情境,幼稚的扮相,搞笑的言语,活生生地给了观众一个很大的刺激。
在舞台上还有一种行动,也是制造出喜剧效果的技巧。那就是,同一个动作在舞台上反复使用,结合所演人物性格,成为演员的标志。剧中熊孩子是一个娘娘腔,本身角色就会带来喜剧色彩,能让观众深刻记住这个人物搞笑的地方,就是他标志性话语,标志性动作。娘娘腔的熊孩子,有一个将左手肘夹紧于腰间,右手肘夹于胸前拍掌的动作,更加增加了他娘娘腔的性格。
三、服装、道具技巧
每个角色的人物性格是不一样的,由人物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是吸引人眼球的一种,外在创作是另外一种,那就得依靠服装、道具以及妆容了。俗话说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一个有奇奇怪怪想法的人,必定是有这样性格的人。服装是表现一个人的品味,一个人的性格的。能让大家觉得可笑的,便是俗气中带点儿优雅,在优雅中带点儿俗气。一般的露胸潮流男装,是为身材高大,长相帅气的男模特准备的。如果这样一件富有男人本色的衣服给娘娘腔的熊孩子穿,它的效果就不一样了,会让人啼笑皆非。
因为剧情的发展,演员也可能会去更换不一样的服装。例如在家就穿家居服,出门就穿出门的衣服。剧中,男主人公邀约婚外情恋人陈沉鱼来自家寻欢作乐时,陈沉鱼送给了史立一套衣服,而这套衣服在一个正剧中它肯定只是一件衣服,夸张点它可能是一件比较性感的衣服。而在喜剧中,为了体现它的喜剧色彩,这件衣服就变成了超人服,当史立穿着超人服从换衣间出来时,大家惊讶。惊喜过后,然后会因为是件超人服而觉得好笑。
道具也是制造喜剧效果的一种方式,二十一世纪人们所玩乐的东西会与时俱进,会更接近高科技。剧中一对小两口在非常紧急的关头,拿出了他们的玩具,旁人只觉得两人不正常,觉得可笑。而仔细看,发现他们所玩的玩具是二十多年前,现在小孩子看都不会看一眼的上发条的小青蛙,再加上对手的反应,我想这个画面感是非常不和谐。
四、受众的技巧
受众,也就是接受这个刺激而表达自己态度的人,也就是观众。在小剧场,能给观众带来乐趣,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内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互动。互动也就是跳出戏外,给观众一些刺激,给观众一些新鲜感,与观众一起进行剧情的发展。《一夜惊喜》中我觉得运用得最到位了就是这个技巧。分别分散在两处。一处是当彪子与古德通过春妮相认时,拿着一个娃娃,把这个娃娃比作了春妮,但是二人在推搡中,无意中将娃娃扔进了观众席,这个技巧就算是成功了一半。每场演出,观众是不同的,所以出现的梗也是不一样的,就靠演员的随机应变,如果观众拿到娃娃他还给你,演员就会把观众安排在剧情中,作为一个小小的群众演员,没有接触过这个剧的人在演出时就会无意制造出笑料了,不管是参与进来的观众,还是没有参与进来的观众,都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也会因为觉得那个配合的观众格格不入,而觉得搞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观众不把娃娃还给台上的演员,那么演员就会马上从戏中跳出来,和这个观众去假装理论。而其他的观众也乐得一刻的休息,也会因为两人理论觉得搞笑。
舞台上还有一种互动,叫剧透。可能这个观众没有看过剧,但是他能随着剧情的发展猜出演员接下来会做的事,所以导演会在这里加梗进去。《一夜惊喜》中,有一幕是装修工彪子去史立家要尾款,可是史立因为陈沉鱼吃了春药晕倒,以为陈死了,无心搭理,只随口说了一句家里值钱的东西随意拿。而场上正有一个箱子,这个箱子装的就是陈沉鱼的尸体,所以观众就会给演员指方向,告诉演员要去拿那个箱子,从而剧透。这样的情况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假装罢演,揪出剧透的观众,这样一来二去的假装争执,假装罢演,观众会信以为真,但是到最后只会告诉大家一个惊喜,观众回想时就会发笑了。到此,我想说的在演员创造人物的工作环节中,不断地摸索打磨和修正是必经之路,演员在剧本规定情境的制约下,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创造性想象在内心构建出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演员可以通过不同的尝试表现这些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演员不同,对于角色的认知就不同,刻画的人物性格就会不同,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完全不同。喜剧小品演员陈佩斯曾经说过一句话,喜剧背后必然会有一个悲情类内核,简单说来,“喜剧就是看到有人倒霉就行”,在台上在电影里我们总是看到他们受阻、失败、跌倒、自嘲。而真正伟大的喜剧演员,就是将这种自轻自贱的逗人乐方式发挥到极致,但他们并非这样“有趣”的人,甚至大多在生活中总是显得无趣,严肃而正经,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包括我最喜欢的周星驰、卓别林、葛优,当然也包括金凯瑞。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生挠就会挠得疼,那样不是技巧。喜剧是很难演的,对于编导来说,喜剧作品也很难写,每一个梗都得事先想好,每一个梗观众都会是什么反应。技巧,就是从各个方面去制造梗的一个过程。喜剧技巧不仅仅是在规划中的,也是在演员排练中得来的。喜剧就是让观众自然而然笑的结果。笑料的制作过程是有序但是又无意的,这才是真正的喜剧。
(责任编辑:杨建)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