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湘剧《书香天下》的观感。
〔关键词〕湘剧女书评论
舞台只留下一个光区,光打在舞台一角芸草的身上。她垂着头神情哀伤,她不理解为什么命运对她是这么的不公,母亲早亡,父亲在她大婚时又突然离开人世,结婚后丈夫又被匪徒掳走而下落不明。她更不理解的是婆婆狠心将她赶出家门,斩断她与尚在襁褓中儿子的联系。这就是新韵湘剧《书香天下》的主人公芸草,她命运多舛,一生波折。她想过死,想早点脱离这悲惨的一生,可她最后却坚强的活了下来,是什么给她带来活下去的信念,是什么支撑着她勇敢的走下去,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新创的剧目《书香天下》会给我们怎么样答案?
先前就听说过这戏,说的是“女书”的故事,看戏前也在网上搜了一搜,发现“女书”还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多为母亲传女儿,老人传给少女的方式,而且作为女性的贴身、隐私物品往往是人死书焚或随葬的,所以现在也无法找到流传三代以上或更早的作品。因而女书究竟产生于何时,其真正的渊源何在,我们也是不得而知的。看戏时我就在想封建社会下女性一般是不可以读书写字的,“女书”的存在应该是一种女权意识的萌发,那对立于“男字”的“女书”的如何产生、如何传承下来等问题在剧中应该会有戏剧冲突。带着对“女书”的好奇和疑问,更带着关注湘剧是如何与这古老文字相融合的视角我走进剧场。
《书香天下》整出戏时间跨度六十余年,从幼年、青年、中年到暮年四个阶段讲述了主人公芸草―生历经多重苦难,却矢志不渝地研习和传承女书的故事。从这四个时间点来看,与“女书”相对的阶段应该是母亲传芸草女书(学习)、立志开“君子坊”(消化)、逼出家门离子之痛(感悟)、感化婆婆重归于好(传播)四个变化的过程。个人认为冲突的戏在赶出家门和为何因女书觉悟而坚强的两段戏上。可在这关键的两处上,处理方式个人有不同意见。一是婆婆赶芸草出家门的原因。只是因为请了个巫师算了下卦说不吉或是克死婆婆这样的说辞其实是缺乏戏剧冲突的。我们在这是不是可以把封建社会的大男子主义或者封建专制与“女书”这个事物的对立冲突树立起来,就是说在剧中把巫师的角色换为男性宗族家长,以宗族的专制对女书拥有者或传承人进行打压、专制、迫害这样的处理是否会更有戏些。二是在第四场中芸草觉悟的过程。个人觉得这个时间点和觉悟的方式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芸草这次的觉悟是发生被迫与孩子分离十年后,你想想都十年了,这会才觉得忍不了想死了早干嘛去了,为什么要十年后才觉悟呢,这里的设计可以值得商榷。是否可以不安排她的母亲一出场就死,而是在被婆婆赶出家门后,与儿子离别的情节后出现母亲再出场来开化芸草呢。或者安排其他的人物,当然这个需要细细的计划,我也只是拍脑袋就说出口,不是周全之法。再有说到她母亲之死,我觉得完全不必上来就安排她父母双亡的局面,我知道编剧想把女主角写的惨点,但我认为悲剧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在于对生活的无奈,梦想的破灭或者对所一直坚持的妥协吧。
这部戏的主题一如最后的唱词,“潇水入湘,一路跌宕,纸短情长,天下书香。”所表达的,命运坎坷的小女子芸草在成长的过程中,“女书”成为了她人生的信仰,成为了不断完善女人品格的指南。特别在当下这个复杂多变时代,人们大都处在信仰迷茫彷徨之中。他们都被社会中的变化推搡着、挤压着,不知所措,人们没有目标,人们渴望方向,也许就这是《书香天下》主创们想表达的———信仰的力量吧。(责任编辑蒋晗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