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剧《孟姜女传奇》的古典与时尚的融合评介。
〔关键词〕汉剧古典时尚
孟姜女的传说耳熟能详。如何讲一个人人皆知的民间故事而不至于让听者感到乏味,如何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中表现传统戏曲的美?常德汉剧《孟姜女传奇》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开场,热闹的划龙舟男子群舞。色彩鲜艳的服饰以及那响彻云霄、此起彼伏的“嗨佐、嗨佐”“划起、咚起”的号子声,瞬间收拢了刚入座的观众分散的注意力,剧场顿时安静下来。此时,柔美抒情的音乐方才缓缓切入,带领聚精汇神的观众一起走进如梦似幻的第一场———“下池”。
“下池”,是全剧中布景最美的一场。满台的鲜绿荷叶、粉色荷花,那清澈透明的池水反射出的水天一色,被巧妙的设计成倒映悬挂在舞台上空。以水墨的大写意勾勒绘画出荷花淡淡的枝蔓叶脉,隐隐约约,似真如幻,与舞台上生动鲜艳的绿叶红花遥相辉映。两个空间互为镜像,相映成趣。而一身月白点缀水粉的孟姜女,于清音渺渺的女声合唱中,翩然出现,轻笑婉转于荷花丛中,极好地营造出了类似仙子下凡的场景,也为这一场范喜良与孟姜女的相会奠定了浪漫的基调。接下来,孟员外对范喜良孟浪的怒斥,两人在母亲的撮合下终于喜结良缘。当贺喜的乡邻们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我以为接下来的婚宴场面又将是一场热闹的群众舞蹈时,却不料风格一转,古典戏曲的锣鼓点子响起,舞台上竟然走起了有板有眼的程式表演。三轮或庄或谐、各有特色的斗酒场面,让人耳目一新。
待到雷、电、雨、雪四神的出场,更是在全剧的古典韵味中平添上一抹现代荒诞剧的幽默色彩。四神的居高临下,审视人间百态,穿越似地对比古今的爱情观、婚姻观,将21世纪的高离婚率与古代孟姜女的从一而终进行对比,并决定考验孟姜女的坚贞。于是众神一齐发力。舞台上,茫茫的旷野荒林的布景中,融入摇滚等现代元素的音乐,营造出野兽狂嘶、夜枭惨叫的悚人气氛,群众演员的现代舞蹈交织出魔影幢幢的恐怖场景。而雷电交加、雨雪肆虐,却又采用了传统戏曲中战旗一挥便是风起云涌的做法。孟姜女行走荒野,在手眼身步上采用了一系列程式表演,活灵活现展示了她虽然胆战心惊却仍然颤颤巍巍地毅然前行。表演既有艺术的夸张又具有生活的真实。
“过关”一场,守关人的“见钱眼开”为以“悲”为基调的全剧增加了一抹喜剧色彩,让观众紧绷的神经得以暂时的放松,开始娱乐地看戏。而守关人再三阻挡孟姜女的情节设计,于嬉笑中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澧州大鼓。将这一有着400年以上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剧中进行了展示,不仅丰富了该剧的表现元素,增加了看点,还从另一方面展露了女主角除唱念做打之外的曲艺功底。
“哭城”一场,设计巧妙。李炳于风雪中祭奠筑城而亡的好儿男。此场景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如何告诉千里寻夫的孟姜女范郎已亡的真相问题,避免了直白的或是落入俗套的解决方法。正是有了这个风雪中的祭奠,才有了孟姜女撞见老伯祭奠时两人均未能认出对方,于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两人一起齐拜亡灵。而在认出对方时,当孟姜女急切地询问范郎他在哪里时,李老伯才有了那句经典的“他、他、他———你刚才拜过了”这一既揭露真相、表达又极为艺术的台词。
孟姜女的悲痛欲绝,天地为之震撼,城墙颤栗。舞台上,巨大的充满压迫感的城墙缓缓上升,于烟雾茫茫中露出一群匍匐挣扎的男子。现代群舞充分演绎出他们的痛苦抗争,他们竭力用双手和肩背试图托举顶开压迫在身上的沉重巨石。这是一段死魂的哀嚎,他们的不屈,不甘,他们的愤恨,他们对生的渴求。待至秦始皇欲纳孟姜女为妃,孟姜女提出三个要求。其一便是设坛祭奠筑城而死的亡灵。在此,一段头戴面具,身披兽皮,手执戈盾、麻鞭的傩舞,原生态地将常德民间的“傩戏”进行了展示。
该剧的女主角彭玲。不愧是梅花奖的得主。剧中大量的表诉内心的长唱段,婉转清越;那几乎囊括了戏曲中旦角表演的程式,行走得如云流水,可谓唱念作打样样俱佳。这种深厚的基本功必定来自对戏曲的极度热爱和勤学苦练。也正是因为这种执着和坚忍,方才能做到超越时间的束缚,既便年华易逝,却依然艺术长青。
(责任编辑蒋晗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