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出生在“戏窝子”家庭的我,从对花鼓戏无感,再到慢慢喜欢上花鼓戏,并逐渐领略到了花鼓戏乃至戏剧的韵味与魅力。
〔关键词〕花鼓戏戏观
如果今晚你有一个看演出的机会,在综艺晚会和戏剧中你会选择哪个?
24岁之前,我一定选择综艺晚会。
我是看着电视长大的80后。我出生在衡东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在2009年之前,我与戏剧隔着24年的时光。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进入长沙市花鼓戏剧院。从对花鼓戏无感,再到慢慢喜欢上花鼓戏,进而扩大到整个戏剧,我用了6年时光。借助长沙市花鼓戏剧院这个平台,我有机会参与演出,接触到更多的优秀剧本,观看了湖南众多戏剧作品。花鼓戏《刘海砍樵》、《书房调叔》、《打铜锣》等经典剧目百看不厌。
5年前,当时著名编剧彭铁森老师撰写的花鼓戏剧本《太阳出来唱山歌》由长沙市花鼓戏剧院创排。我作为一个小小的打字员、小跟班,有机会听他和著名导演何艺光老师聊剧本、改剧本。闲聊中,彭铁森老师告诉我,他觉得地方戏是最能反映一个地方文化、风俗特色的载体。他说,每到一个地方,必须先去看一场地方戏。只有看了地方戏,才算真正到一个地方旅游过。当年的我,听得半懂不懂,但是我却记住了他的话。看了那么多戏以后,我至今觉得彭铁森老师是我见过编剧当中语言功底最好的一个。他写的剧本唱词熨帖,看似简单,却极具韵味。当然他的"彭式幽默“,目前在花鼓戏剧本创作界,依然无人能出其右。
经过6年的熏陶,如今我觉得唱戏比唱歌难,看戏比看综艺晚会感觉更好。如果老爸知道我变成了戏迷,估计他头都要“摇脱”。60后的他不喜欢看戏,当年港台“四大天王”流行时,我家录音机天天播放张学友的《花心》。我的伯父是50后,他非常喜欢看戏。老爸和叔叔,非常反感看戏,觉得那是落伍的表现。60后的他们喜欢听流行歌曲,看武侠电视剧。家里的电视机从黑白换到彩色,再到液晶,老爸始终是电视迷。他既跟随小妹看湖南卫视热播的《轩辕剑》、《花千骨》,也和老妈一起看《星光大道》等栏目。他不懂他的电视迷女儿怎么有一天会变成戏剧迷。2年前过年回家,我把单位演出的《海哥与九妹》碟片带回家,游说他和老妈观看。那晚,他们先是不愿意看,后来不忍心辜负女儿的情义,试着观看,他们从晚上10点一直看到零点。第二天他对我说,这个戏还不错,与他想象中的陈旧的花鼓戏不一样。去年老妈来长沙,我也带着她去剧场看了两天戏,她说,原来进剧场看花鼓戏的感觉这么好。
我没有出生在“戏窝子”。家人祖辈没有文艺细胞。爷爷是读四书五经过来的落魄的读书人。爸爸是因为家庭成分丧失读高中机会的好学生。时代的错位,他们默默承受,努力生存。在爸爸的关爱和付出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小村庄,漂泊在这座城市。在我长达17年接受正规教育生涯中,几乎没有接触过戏剧。我与戏剧的距离,隔着千沟万壑,千山万水。
古人说,三十而立。在长沙市花鼓戏剧院工作的第7个年头,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这两个月,我压力倍增。我看书,做题,还有忙手头的工作。果然毕业那年不想参加各类招聘考试偷的懒,今天要付出双倍的时间来弥补。我喜欢戏剧,我也想努力把握住这个机会。
近两年,国家层面连连释放重视传统文化、戏剧发展的信号。在剧团的微观层面,我也看到一些变化,就是演出越来越多,演出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也看到众多的戏剧人作出的种种努力。彭铁森老师说,他从写戏,到转行写电视剧、电影,如今再回归到写戏。他始终觉得在有限的2小时去讲述一个故事,是很有意思、也很有难度的一件事。他喜欢挑战。他创作的花鼓戏剧本《我叫马翠花》,我很喜欢,我看到了先锋话剧的味道。他的这个剧本交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也是国家艺术基金首批资助剧目。“省花”创排这个剧目的前两稿,我都看过。感觉“省花”的演员都很棒,有着艺术家的严谨。今晚,我将和小伙伴一起走进剧场去欣赏这个剧目的第三版,说实话,挺期待的。
今年11月的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你将有机会在长沙看到30多台剧目的展演。亲爱的朋友,抓住机会,去看看吧。你与戏剧的距离,也许只有一小步。你只需勇敢地走进剧场看看,你才明白,你到底喜不喜欢戏剧,戏剧到底陈旧还是新鲜?(责任编辑刘小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