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亨德尔的作品既遵循传统,又勇于创新,他为音乐而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大量音乐作品留下的是他的人格和音乐风格,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
[关键词]亨德尔 快乐的铁匠 音乐特征
一、《快乐的铁匠》的创作特征
(一)《快乐的铁匠》创作背景
亨德尔所处的时代在音乐史上被称为是“巴洛克时期”,刻意的修饰、精美成为新一代的艺术风格特征。巴洛克风格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被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这一时期吉代风格虽然继续风行,但后来仅用于圣乐,而现代风格则逐渐用于非宗教音乐,由于音乐语汇的扩大、圣乐与非宗教音乐之间、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音乐中没有太多的思想,大多讲究韵律的优美。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奏曲和前奏曲则是为器乐而创作的。这一时期的作品主题内容鲜明,旋律声部流畅、优美;钢琴伴奏的织体纯朴、简洁,《快乐的铁匠》正具有这一系列特征。
(二)《快乐的铁匠》创作风格
亨德尔在音乐创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巧妙结合各国的音乐风格,他把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旋律是意大利的优美动人,和声是德国的浑厚浓郁,对于在德国长大的亨德尔。他把德国的民间音乐也运用到了自己的创作中,德国民歌具有内在的平衡与协调,让人会感到质朴,平易近人,亨德尔的清唱剧体现了这一恬静安详的风格。他的质朴性还体现在亨德尔不仅仅为贵族服务,也创作了市民听众喜爱的音乐,音乐的质朴表现了亨德尔真诚善良,音乐作品明亮、鲜艳的色彩以及通俗的旋律,具有较强群众性。亨德尔的作品既遵循传统,又勇于创新,他为音乐而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大量音乐作品留下的是他的人格和音东风格,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
二、亨德尔《快乐的铁匠》的音乐特征
由于亨德尔的多才多艺,决定了他作品所包含内容的丰富性,且亨德尔所处的时代是巴洛克时期,决定了他作品的复调音乐的写作手法,整首乐曲是由一个主题及五个变奏组成,旋律具有歌唱性,节奏注重强音,对比色彩明显,主题与变奏之间动力一致原则,相辅相成,显出鲜明的逻辑关系。
(一)变奏曲式的结构特征
《快乐的铁匠》为变奏曲曲式,由主题和五个变奏组成,是典型的严格变奏,变奏在保持基本结构,维持旋律及和声基本骨架的同时,旋律围绕某些主干音做了华丽的加工,并且改变了速度与节奏型。主题和各个变奏部分,节奏按由慢到快,力度按由弱到强发展。旋律变化手法多样,按由繁到简的顺序较多的保持主题原貌,变奏部分用外音将旋律加以修饰,或放在不同声部与音区,或保持旋律骨架加以发展,或用模仿方式进行。
主题部分的结构特征。主题部分为二段式,采用主调音乐的写法,句读清楚、织体简明、和声结构清晰、旋律朗朗上口、性格鲜明。主题部分的未完成性为接下来的变奏做了很好的铺垫。
变奏部分的结构特征。变奏一,在主题的基础上加入属音的变奏,属于用外音加以修饰的变奏手法,节奏加密,同时使乐曲之间的织体有所不同,展现并加强了结构内部的对比,整个变奏一的音乐更加精密。变奏二,把变奏一上下声部交换,竞相交织前进,加强了复调式的对位效果。变奏三,声部之间时而是主调的和弦衬托,时而是同节奏的平行三六度的支声音乐织,稍微提高了主题原来旋律的轮廓的清晰度,又返回主题的最初的意味。变奏四,把变奏三的旋律移到下声部,上声部时而主题衬托,时而模仿呼应,主复调两种织体交织出现,既有某种意味上的复调式对位,又综合了主调式的伴奏风格。变奏五,声部间既陪衬着和声功能的行进,又存在模仿呼应,该变奏使一种后奏曲的写法,体现出结尾性的收束功能。
(二)复调音乐的旋律特征
整首乐曲主题形象清晰,旋律活泼、流畅,让人感觉到复调音乐的歌唱性与连贯性。主题的左右手的八分音符连音运用大跳,使得旋律变得开阔,每个声部的乐句情绪上都有细微变化,紧接着的五次变奏,都是在保持主题旋律的骨干音与和声的基础上作节奏的变化,把主题的结构按新的方式加以发展。
变奏一的左手部分不变,右手部分从八分音符变成十六分音符,运用大跳使得旋律更为舒展,波动幅度大,同时也保持着主题的主干音,具有活泼、华丽的色彩,使人联想到当时要下雨的紧张气氛,如谱例1。
变奏一:谱例1
变奏二是左手低音部的变奏,由变奏的十六分音符移到左手,运用三度或三度以上的跳动,相比变奏二旋律波动幅度变小,主题旋律基本保持,又不乏新鲜感。
变奏三是主题得到新的发展,右手的变奏旋律以三连音的形式出现,右手的三连音内部以级进上下行,使的旋律具有流畅性。三连音与三连音之间则以三度小跳上下行,左手的跳音根据右手的旋律变化而变化,扩展了音乐旋律线,使音乐更加华丽,旋律更为活泼,音色细腻使人联想到当时铁匠丁丁当当打铁的声音。如谱例2。
变奏四是左手低音部的变奏,主题旋律音依然保持,将三连音移到左手,左手的低音跑动给人急促感。
变奏五实际上是整首乐曲的结尾,以音阶形式出现在走右手交替中进行,也是全曲的高潮,音乐情绪更富有气势,效果辉煌热情,具有感染力,旋律线条流畅、明朗。
(三)密集型节奏为主的节奏特征
主题部分以八分音符为主,是全曲的基本乐思及核心,速度缓慢,尤其作者在强弱上做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觉到乐曲主题的趣味性。 变奏一左手基本保持,右手做节奏的变化,属于严格变奏中的装饰变奏,将八分音符改为十六分音符。速度从主题的每分钟弹四十八个八分音符,改为每分钟弹五十六个八分音符,稍显急促,强弱对比更加鲜明,使乐曲气氛更为欢快,主题依然清晰分明。
主题隐伏在右手声部,左手低音部分弹奏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速度比主题和变奏一稍显流畅,变奏二中左手出现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与三十二分音符交替的节奏,使得乐曲更显急促,活泼。
变奏三右手在保留主题旋律的情况下,运用三连音的节奏,使整个乐句舒畅而流动,左手运用跳音,使整个乐句在情绪上比变奏二要活泼,从开头的mf-mp-fff,强弱对比依然很鲜明,变奏三的速度从变奏一、二的每分钟弹五十六个八分音符变为每分钟弹七十二个八分音符,速度明显加快,给人急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铁铺打铁的急促的节奏感,如谱例3。
变奏三:谱例3
将变奏三的左右手弹奏模式交换演奏,左手三连音跑动,右手两个声部的跳音和保持连音的弹法,动静结合。变奏四又mf-f-ff-fff然后不断的强进入变奏五,给人一种开始要进入高潮的铺垫感。由左右手交替弹奏音阶式三十二分音符,充分运用力度的强弱变化等表现手法,使全曲进入高潮,结束音的延长记号,结束音饱满,使得乐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整曲给人活泼欢快的感觉,鲜艳活泼的场景,幽默诙谐的故事,兴趣盎然而生动,体现了巴洛克时期德国人民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在这首钢琴曲中,旋律多采用主复调混合的手法丰富的和声色彩,曲式结构灵活,运用了变奏曲式,创作手法上在保持了浓厚的复调音乐传统,同时又拓展新的音乐结构,使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品味。通过对亨德尔《快乐的铁匠》的研究,我们能更加深刻而客观地认识到亨德尔在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历史地位以及对当时欧洲音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