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欲望之耳到心灵空间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5542
裴如意

  〔摘要〕在人类通过身体感知周围世界的有限方式中,听觉是非常敏感的一种,因为人类的耳朵是充满欲望和好奇心的。耳朵所捕捉的讯号快速地在神经系统传递,激活了听者广阔的心灵空间。而外语听者的听觉体验则如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挑动他们的好奇心。文章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分析开始,探析了外语听者的心灵空间,力图展现一个独特的听觉视界。

  〔关键词〕外语听者心理哲学情绪系统审美心理格式塔心理

  从上帝造人的传说到人类漫长的自我发展再到不同形态的社会更迭,无论在想象空间还是在现实世界,好奇心始终是一个不安分子,引领着人类探索更多未知世界。而好奇心的产生则源于人类的天然属性———丰富的知觉能力。通过感觉系统,好奇心带领人类获得了难以计数的新发现,五官之感受相互协作,创造着极为独特的心理视界。对于外语听者的心理探析,却只能诉之于其对声音的感知及瞬间激活的心灵空间。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分析

  意识是心理结构的外表,是在空间上最接近外部世界的系统,在研究上必须把知觉这个表面器官作为出发点。从外部感知觉和内部,称之为感觉和情感,获得的一切知觉从一开始就是意识的。言语痕迹(verbal residues)主要是听知觉获得的,字词表象的视觉成分是第二位的,一个词的实质毕竟是被听到的那个词的记忆痕迹,而记忆痕迹包含在直接与知觉—意识相连的系统中。通过听觉,人类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实现内外部世界的融通,并将捕获的讯息快速地传递到意识。外语听者的听知觉则更为基本,外语习得过程中的听觉输入被赋予了更大的认知负荷,因为外语学习是一项更为有意识的认知活动,从内向外的心理能量移置使得外语听者的听知觉具有更显著的精力贯注。

  内部知觉产生过程感觉,而过程感觉是以最多种多样的形式从心理结构的最深层产生的,最好的例子还是那些属于快乐—不快乐系列的东西。它们比从外部产生的知觉更主要、更基本,甚至当意识朦胧不清的时候也能产生。快乐的感觉不具有内在推动性的特点而不快乐的感觉则相反,不快乐提高能量贯注而快乐降低能量贯注。快乐原则对外语听者的听觉感知就如同一次长途旅行的交通工具,快乐的听者会有幸登上了一趟快速列车,而不快乐的听者可能因为一个拙劣的交通工具而无法真正体验旅行的快乐。快乐原则是属于本能或欲望层面的,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如果听觉感知的东西正好契合了外语听者的本能需要,那么听知觉的过程一定是快乐的,听觉所捕获的东西就会又好又快地内化为外语听者的记忆痕迹。这种快乐的记忆转而产生新的内部知觉,强化对外语听觉感知的偏好。

  二、社会心理的情绪系统

  动机引擎驱动着人类的认知机器。①动机与理解和情绪有关,对于成功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动机可以看成是所有情绪成分的综合反应,反应了机体的一种准备状态,是一种身体和心理高度集中的状态。动机与情绪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情绪决定了脑是否对事件作出反应———高兴时主动反应,不高兴时回避反应。动机是由情绪系统产生的,是实现人类行为适应与调节的必要功能。特定行为的生理、情绪和认知成分相互持续地交流,缺一不可。如果学习引起正性情绪,会有助于学习成功;而如果引起负性情绪,则将导致学习失败。②

  外语听者的情绪系统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境,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不断碰撞、妥协或融合而形成的,本身也具有多变的特征。听者的耳朵是连接内在和外在的通道,是内部情绪系统的晴雨表。作为情绪系统的综合反应,动机在外语听力习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多样的。Ellis(2000)认为动机包含了学习者的态度和情感状态,影响他们二语学习的努力程度,并列举了四种语言学习动机,如工具性动机、融合性动机、结果性动机等。二语学习动机并非相互独立和对立,而是互相补充。学习者会同时具有两者或更多动机,同时动机因情境而变化,并且在本质上是动态的。③动机的不同角色扮演映射了外语听者内心世界不同的心灵图景,在这样的心理空间可以看到听者在一次面试中侃侃而谈,或者在一个异域文化中自由生活,又或者面对一张成绩单沾沾自喜。五官感受有相通之处,外语听者通过听觉感知,不断将声音幻化成视觉映像,构成心灵空间的生态画面。

  三、听觉效应与审美心理

  人是富有诗意的动物,在人类实践活动中须臾不能离开审美活动,包括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审美贯穿于人类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之中,美化环境和改变情感体验。审美也在满足人类自然本性的需要。审美同时还具有认知功能,即所谓情能生慧。④外语听者的认知活动当属审美。其审美对象是异域文化中的人、物、事抽象而成的语言符号,以及将抽象符号转化为具象精神体验的过程。外语听者的认知过程充满种种可能性的意象,使得听者对抽象符号的解读和转化可以唤起丰富的审美感受。通过听知觉感知语境,接收和传递声音讯号,激活心理及情感图式和完成认知活动,不同经历和专业水平的外语听者可以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一个故事、一段歌曲、一则广告都可以在外语听者的内心唤起储存的记忆或营造活生生的意象,因为人类的感官经验共同参与听觉效应的建构过程,听觉可以和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融通,这就是美学上的“通感”。

  人类的五官感受都有审美偏好,会选择契合自身生理需求或社会审美需求的东西。听觉是使用最为频繁的感知方式,在融通外界与内部世界的过程中充当了多重角色,对外部讯息进行探测、感知、判断,对心理图式进行激活以及创造心理意象。听觉在满足人类交流和认知需求的同时,也在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外语听者的听觉感知是以外国语言文化为内容的,不同的编码方式和语言符号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一个外语初学者的听觉体验首先应该是审美范畴的,把外语讯号视为噪音的听者很难有好的审美体验,而将外语讯号视为乐音的听者从一开始便有了好的审美感受,即所谓第一印象是长久的。而一“听”钟情的直觉感受则表现了听者的心理诉求。因此,外语听者对于听觉效应的阐释是和其审美心理息息相关的。而最初形成的审美印象对于外语听者进一步的认知发展需求是极为重要的。

  四、拼图游戏与格式塔心理

  儿童可以将杂乱无序的拼图拼接成一张地图、一只动物或一座建筑等等,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理事先装入拼图的画面,在对部件特征仔细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号入座。拼图游戏对我们研究外语听者心灵空间富有启发,听觉对于“语音碎片”的感知是线性的,似乎比拼图游戏简单,但语音碎片的在线组合充满了多种可能性,这和儿童拿着一格拼图不断寻找去处一样。在外语听者的心灵空间,可以看到一幅思维忙碌的画面,语音碎片就像拼图的部件一样被搬来搬去。

  拼图游戏的启发也可以在交股模型中发现,该模型是在研究心理词汇时解释听觉词汇辨认的基本假说。当听者听到一个词的时候,它的所有的语音邻居都被激活,如在听到这个未完的句子“Paul got a job at the ca-…”的时候,所有的候补词均被激活,如candy(糖果)、cash(钱币)、candle(蜡烛)、cashier(收银台)、camp(阵营)等等,这些词的集合被称为“词的起始交股”。⑤当听者的听觉捕获这个未完的句子声音时,在其心灵空间会迅速地呈现“保罗在ca-…找到一份工”的多种心理意象,有些可能是违背常理和荒诞不羁的,但在听者的心灵空间都可以切实地发生。

  格式塔心理研究使我们对外语听者心灵空间的了解更加完整。格式塔是德语“整体”的译音,该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Wertheimer认为整体不等于局部之和,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之和,并提出了包孕率的概念,即:人们可以根据其对某些结构的认识,从不完整的结构来推断它属于什么结构,所以一个有小缺口的圆圈仍然被看作是圆圈。外语听者对于语音流动的感知包含了对意义、结构和语境的综合反应,同时也与听者的生活和学习阅历、听时情绪反应、心理原型及审美欲求等密切联系。对语音片段的积累不断增强听者对整体的认识和修改由声音转化而成的心理意象。外语听者的格式塔心理是不仅将语音加工形成概念或意义,而且在意识层面将语音讯号幻化为更为具象的视觉体验。

  结语

  从欲望之耳到心灵空间,外语听者对转瞬即逝的声音讯号的反应映射了诸多的心理表征。从本能和欲望的满足到人性中的审美偏好再到与现实并行的心灵视界,听视觉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使我们对外语听者难以捕捉的内心世界有了观影的体验。这就是外语听力习得中的艺术美感。

  (责任编辑:杨建)

  注释:

  ①(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1, 44, 62.

  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9,67-68.

  ③Ellis, R.第二语言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5-76.

  ④周冠生.审美心理学初探[J].心理科学, 2000(2):180-183.

  ⑤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8, 294.

  参考文献:

  (奥)弗洛伊德著.车文博编.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文集6)[M].长春出版社,20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