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卫天霖是中国早期油画家,以油画静物成就最高,其油画静物题材常以芍药、向日葵等为主要表现对象,本文试图从个人兴趣、以情入画、性格使然、画风不符四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出卫天霖对其静物画选择的必然性。
[关键词]卫天霖 静物画 题材
卫天霖(1898.8—1977.3),山西汾阳人,是中国早期油画家的代表之一,其油画静物深受同行认可,艺术成就最高。据《孤独的狂热——卫天霖传》(以下简称《卫天霖传》)中卫天霖遗作总目记载,卫天霖现存美术作品共199幅,其中油画静物87幅,静物题材主要有两大类二十余个品种,花卉类为:芍药花、向日葵、月季花、海棠花、瓜叶菊、大丽花、茶花、朱顶红、丁香等;瓜果类为菠萝、玉米、桃子、梨、石榴、苹果、山楂、荔枝、柿子、西红柿、枇杷等。在这其中,以芍药花题材最具代表性,艺术价值最高。
一、个人兴趣,自身的爱好
《卫天霖传》记录:“在卫老的庭院里,他手植的枣树、松树、榕花、海棠、瓜叶菊、朱顶红、芍药……长得郁郁葱葱,……卫天霖起床比家人稍早,……用毕早饭,在院子里松土除草或者打水浇花,修枝,忙得一身是劲。”①
卫天霖喜爱画花卉,源于出自对花卉本身的喜爱,更源自于花卉所代表的意义。《卫天霖传》记载:有人问他:“您为什么这样喜欢芍药而不画牡丹?也爱画葵花和菠萝?”他回答说:“我什么花都爱画,特别喜欢芍药美丽而纯朴,牡丹则太富贵了;而菠萝坚实又芳香,葵花则永向光明。”②
芍药有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意,芍药别名:将离、离草,古人行将别离之时赠送以芍药,表示惜别之情,寄思传情。③《诗经·溱洧》:“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人评花:牡丹第一,芍药第二。④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向日葵,别名太阳花,朝阳花,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代表光明、热烈、忠诚、信仰;菠萝系热带水果,是凤梨的俗称,其坚实、厚重,象征果实,代表收获。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花卉中,卫天霖有自己独爱,芍药喜欢“白芍”,芍药的品种多达上百种,其中白芍,粉白色,花朵大,它格调高雅,冰清玉洁,与荷花同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向日葵品种繁多,卫天霖独喜欢“九莲灯”,他属于多花品种,一枝有三五朵花,多花绽放,错落有致,前呼后拥,适合入画。
二、以情入画,同行的肯定
学生回忆,卫天霖画画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他能以饱满的热情,快乐的情绪入画,达到心画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卫天霖传》记载:同事吴让宾说:“卫先生一生是勤奋的,在艺专时,坚持上午到校画模特,下午画风景和静物。画风严谨,毫不草率。”⑤卫天霖曾对学生章文澄说:“油画表现花,特别是花瓣的薄度和水分,是最难的。”“作品中必须有作者本人,艺术只有表现了作者心境,才具有生命。”“纯美的作品,必然是永恒的。”⑤
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卫天霖一生的油画静物至少在几百幅以上。原因如下:一是他的作品尺寸不大,成画时间不会太长。他的静物画尺寸最大的为100×80厘米,最小的为30×23厘米,大多数在61×51厘米左右。二是他长期研究静物画法,已经掌握了自己熟悉的表现方式,从题材的选择、构图的位置、色彩的应用、笔法的处理都已经炉火纯青,所以成画速度较快。资料显示,1929年开始的第1张静物画《鱼》到1977年的《葵花》,共47年的时间却只有87幅,究其原因在于文革时期的破坏。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阿老教授请卫天霖为北京国际俱乐部画画,被他的作品所吸引。《卫天霖传》记载:阿老观赏了卫老的新作,被《静物》与《丁香》所吸引住了,连连称赞:“真是色彩的交响乐,您的颜色好像号角,吹得非常响亮,各种颜色都一起出动,在争妍斗艳。太丰富了,太美丽了,一切都是动的。”“您不要客气了,这是要求国际水平的,中国人的油画能在国际上被接受的,在北京只有您老了,请您一定答应。”⑦当卫天霖画完后,阿老先生又来造访,他看到《瓶花》,便惊讶而又高兴地说:“您真是位天才的画家,独创性的艺术家。”⑧
总之,卫天霖以情入画,物我两忘的真挚的情感投入,赢得了同事、同行的认可与欣赏。
三、性格使然,执着的坚持
1954年,江丰(1910年—1982年)曾到卫天霖家中拜访探望,期间谈到明年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希望积极准备。《卫天霖传》记载:卫天霖说“我的画和别人的画摆不到一起,你要我画,我画的还是静物、风景,难免不遭到批评。”江丰答道:“你是出名的老油画家,置身事外不妥当,也反应不出全国美术大团结,画吧。尽量写实一些!”卫天霖答道:“你要我画,还是静物。”⑨卫天霖画《送客》(1955年,47x57cm)参展。
此番对话虽然短小,但可知以下几点信息:一、江丰时年44岁,卫天霖56岁,出于对前辈的尊敬,江丰尊称卫天霖为“出名的老油画家”,如果他不参加全国美展,不能反映出全国美术大团结,言外之意是非常希望卫天霖的画参加。二、江丰登门拜访,说明两人关系不错。三、江丰希望卫天霖参加全国美展的画,绘画风格要写实一些。1954年正值解放初期,写实主义、现实主义是美术的主流绘画。四、卫天霖性格使然,不为参加全国美术展览而改变自己擅长的油画静物画。其送展的作品《送客》仍为油画静物,风格偏向于写实。
值得注意的是:一、革命历史画题材是当时绘画的主流,这未改变卫天霖的绘画题材选择。查阅历史文献我们了解到,1955年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的主题是要求艺术作品应该与人民的革命事业相结合。二、美术界坚持现实主义的领导到访,未改变卫天霖的绘画题材选择。江丰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他是坚定保卫革命文艺、现实主义美术的中流砥柱。”吴冠中语。⑩,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很多同事朋友劝诫卫天霖不要老画油画静物,油画风景,免得被批判为“形式主义”、“资本主义”,也劝他放弃印象派画风,向学院派靠近,但他没有改变。当同时代的美术家都沉浸于革命历史画、革命版画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油画静物创作。endprint
卫天霖坦然追求真善美,遵循艺术规律。他性格使然,不靠近主流;我行我素,不随波逐流;坚持个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坚持自己的绘画题材之选择。
四、画风不符,孤独的坚守
按题材分,油画分为人物、静物、风景三大类。卫天霖的油画人物以其母亲、自画像、儿女、模特为主;油画风景以北京名胜古迹为主;有一个问题值得一问,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卫天霖是否画过革命历史题材画呢?是从来不画?还是画了没有被认可呢?
《卫天霖传》记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国土沦丧,由傅作义、宋哲元将军带领的二十九路军在古北口奋起反日,受到爱国同胞的声援。北平画家在中山公园组织展览会义卖作品百余张,捐资赠给前线士兵。在会上,卫天霖卖去一张人物画。卫天霖身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被师生选为平津院校代表之一,到前方慰问将士,受到了将领的接见,捐赠了画款。卫天霖创作了与旧时面貌不同的主题性作品:一张是先给二十九军的大型油画,画了中国军队的胜利,日本坦克的残骸,败兵的尸体,倒下的日本太阳旗;一幅是《父女读报》,背景为东三省地图,表现人民对东北沦陷后的悲愤,意在鼓舞斗志。11
《卫天霖传》记载:庄严说:“他和我合作,在师大礼堂画了毛主席大油画像,他去云周西村访问,画了刘胡兰历史画,我去云周西村刘胡兰家乡看到他的画,不知为什么后来没有用。使人尊敬的是他在这种情况下,一点也不气馁。”卫天霖说,“总是不合人家要求吧!”12
我们可知以下信息:革命历史题材画,卫天霖在抗日战争中画过并且义卖过,在解放后也画过,但是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或者相关人员的认可。也许他的绘画风格与历史人物的表现形式不相吻合,卫天霖曾留学日本,师从日本印象主义画家藤岛武二。而主流美术是法国古典主义。
这也许是一个机缘和巧合,刘胡兰人物画的失意,使他逐渐放弃了油画人物的选择,包括革命历史题材画,进而转向油画静物,几十年探索与追求,孤独的坚守在自己的静物画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责任编辑:杨建)
注释:
①柯文辉:《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95页。
②柯文辉:《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230页。
③《芍药的介绍,谢谢_百度知道》 - 互联网数据 - 2013-03-05
④《芍药花事四则(一)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 互联网数据 - 2011-05-29
⑤柯文辉:《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78 页。
⑥柯文辉:《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37页。
⑦柯文辉:《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38页。
⑧柯文辉:《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39页。
⑨柯文辉:《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94页。
⑩吴冠中:《吴冠中自传:我负丹青》,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11 柯文辉:《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00页。
12 柯文辉:《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08页。
【本文为2009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H-09210《卫天霖艺术教育思想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