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中的意境
舞蹈作品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一个舞蹈作品成功与否不仅要有独创的表现形式,关键还要看它有没有意境。所谓意境,即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某种境界和情调。然而意境的产生往往与编导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对艺术是否有着独到的见解,是否有着对生活深切地体会和感受,是否有着强烈而丰富的感情,同时,在生活中是否能找出自己需要的各种形象并融汇到创作活动中去等等密切相关联。这种形象经过编导进一步加工、提炼就能上升为具有独特的典型的艺术形象。
经过实践证明,作品中的意境就是靠编导的想象、联想,或是来自对生活的感悟与灵感。编导对现实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又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并对于生活充满热情,所以能迸发出自己独特的想象、联想、和突如其来的灵感,而这些东西又是和编导的艺术审美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从中产生美的艺术形象、美的动作、美的舞台调度等等传递给观众。这些想象、联想、灵感,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对每个舞蹈编导来讲这是很可贵的。有的编导说:“我怎么不来灵感?也没有想象?”表现出一定的困惑。这种现象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它要求导演平日对生活的积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勤于思考。我觉得灵感、想象、或是联想能力是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只要编导能立于勤奋,有意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那么在想象中有时突然来灵感,这样我们平常所积累的生活素材,就可以较好地调动起来,创作出美的艺术作品。
二、舞蹈语言
舞蹈语言要别具一格,优美新颖,富有诗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舞蹈语言包括很多要素,例如:动作、力度、节拍、速度、美感、韵律……
动作,是通过手、脚、身躯、头部之间的关系组成的舞姿,是塑造舞蹈形象最主要的手段。
力度,是动作的挺拔、直立、有力的一种舞蹈形式,对舞蹈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节拍,有各种不同的节奏组合成节奏的序列,也叫做节拍。
速度,指动作的快和慢,为了使动作准确地表达感情,必须使动作按一定的速度进行。
美感,是舞蹈动作带给人们视觉感观的美的愉悦。在其创作、表演中,尤其要抓住动作中的长线条即角度。有的动作往往是第二、四、六、八方向的角度做起来显得线条长,舞姿优美;有的动作是在第三、五、七方向的角度做起来特别大方,显示出美来,关键在编导如何选择角度,以发挥动作的美感。
韵律,是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运用于舞蹈上主要是要求具有音乐的美感。1、同样的一个动作,比如:山东的胶州秧歌,有抖肩手推和拧腕的特征,把它的动作用各种不同角度(前、后、左、右、斜线、转圈等方向)变换无穷的反复试验,动作就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优美舞姿,并且不失去原有的舞蹈特征,还富有内在的韵律感,使原始的动作更加美化了。2、要注意动作之间衔接部分,也就是说每个过渡动作之间变换得要快,要顺,立刻形成造型动作。3、同一个动作,可以给它以不同节奏的处理。比如:快、慢、强、弱的对比,这样立刻显出动作的起伏,动作的力度,动作的大与小,动与静的美的舞姿。运用这种对比的手法,不但丰富了舞蹈的形象,而且加强了内在的韵律感。
三、舞蹈设计
这是排练之前的案头工作。我用了许多时间去琢磨各种不同的舞蹈动作,然后形成图象画在纸上,同时画出各种变换动作的组合和队形,以及调度的对比。这样在纸上反复多次地试验设计出第一、第二、第三稿,甚至于重新设计出第四、第五稿,自己就能感觉到预想的结果,避免在排练厅里拿演员去做试验。上述一系列问题解决了之后,根据音乐又开始更加细致地编舞工作。编舞设计的第一阶段首先要出现舞蹈总谱。我的舞蹈总谱是在白纸上面写出舞蹈的主旋律,在主旋律下面说明动作和动作的造型图,在白纸的右边画上舞台场记(包括调度),这样一眼便看明白在每一个音乐小节里是哪些动作和哪些调度,排练就按着设计图有计划地进行。第二阶段是在排练过程中进行再创作,根据新的发现,进一步进行新的修改和补充。第三阶段是合成,舞蹈音乐、灯光、布景这一切根据编导的意图去完成。第四阶段演出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将表演意旨传递给观众。
总而言之,在排练厅的工作只不过是花了编导整个劳动的一小部分,更主要的劳动是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深入生活、案头设计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编导,当我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成功时,我是如此地欣慰,如此地高兴,这是一份劳动后的喜悦之情。观众的情绪也在激动,观众的热烈掌声,就是对我最大的慰藉和最好的鼓励。
责任编辑:晓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