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个疑问: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这个过程真的是正确的吗?
我们的教育内容顺应时代的变化做任何改变了吗?我会这么说的原因,是当今社会上的就业机会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极大改变。
◆孩子的工作将是尚未出现的职业
举例来说,我刚读小学时,普通手机、智能手机、网络等都还不存在,教练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也是最近才出现的行业,公寓大厦管理员则是2000年之后才出现的职业。也就是说,现在的小孩在二十年后的将来所从事的行业,说不定是如今尚未出现的工作。
既然如此,就不禁让人思考,当今教育灌输给孩子的既有概念或已存在答案的理论,甚至是反复记诵同样常识中的知识,到底有何意义?
学校里学不到可以活跃于世界的能力,创意能力好的人通常都会自行创业,就算是当上班族,也会是薪资所得高的高管。
事实上,在现今的环境中,唯有领先业界、重写竞争规则的企业,才有办法独占利益。例如,Apple(苹果)、Google(谷歌)、Amazon(亚马逊)等,尤其是欧美各大企业正努力投入的智能型革命,不仅改写了科技业,也改变了汽车产业和能源产业。
除此之外,在这个社交媒体兴盛的年代,邀请世界各地的各种专家、职业人士一同进行全球性计划的工作,已经成了理所当然的模式。
相对地,今日的学校教育主轴是否也跟着转变,改为以实际能力学习,甚至是讲求精密化、高度化的学习?例如,“创造新事物”“改变固有架构”“发掘事物本质”“通过实际社交学习社交能力”“与异于自己的主张或价值观对话”等等。
无奈,现在大部分的学校教育仍以“考得好成绩”为主要方向,姑且不论小学,就连自我意识萌芽期的初中,以及开始探索未来发展的高中,也还是以考试成绩为重。
到了大学也是一样,只重视理论,完全忽略了实务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对于培育研究人员来说或许很适合,但对于企业人的基础养成完全没有做到。
◆资格证书的极限
至今,还是有很多人会为了取得资格证书而去进修。在过去,拥有证书的人会被视为“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或“努力不懈、拼命工作的人”,因此在加薪或津贴、晋升、转职等各种场合,通常都能获得不少好处。
到了现在,“记忆”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有意义。拥有许多证书的人,只会被视为“学习能力很强的人”。
证书的另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工作环境已经呈现供需失衡的状态了。
举例来说,从1989年至今,司法考试、会计师、税务员、社会保险劳务员、中小企业诊断员、房地产经纪人等,拥有国家资格证书的人已经增加了上百万,现在每年约有五万人取得证书。如果再加上1989年之前的人,数量更是可观。
除此之外,假使连簿记员和财务规划顾问等公家机关资格拥有者也算在内,拥有资格证书的人每年都以相当庞大的数量在增加。
然而,在现今这个人口减少的时代,社会上对于资格证书持有者的需求并没有跟上产出的脚步,因此造成供给过剩。供给一多,就不难想象会发生削价竞争的情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中要生存下来,必须得有相当的生意头脑才行。
当然,我并不是全面否定取得资格证书的做法。
许多资格原本就属于独占性质的法律工作,例如税务员或律师等,另外像知识产权方面的资格需求,越来越大。有些人就是明确地想学习这种独占行业的高专业技能,进而独自创业。
不过,如果只是为了“找到工作”而去考取证书,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实在太大了。
◆学习与实践同时进行
以赚钱为目的的自我投资,也可以视为一种“身体记忆式的学习”。例如,看了一本文案撰写技巧的书后,就立即动手尝试写文案;知道顶尖业务员的技能之后,回到家立即试着模拟状况演练一番;学会了新的英文词组,就马上反复使用练习。
像这样随时留意将学到的常识直接转化为行动,把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实践,对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也就是说,企业家的进修,与其选择记忆式的方法,不如以身体来学习,也就是学会后立即实践。随着实战经验的积累,就能从中获得迈向成功的能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