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苑”微信公众号,来稿请在后台回复即可,小编期待您的分享哦!
@江西南昌 赵勇霞《思乡与蛋白酶》(2018年第11期):
说来也怪,人们想念家乡,第一想念的不是遥远的亲人,而是记忆中那个难以忘怀的小吃,阿城先生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是蛋白酶在作怪,其实,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一种叫作情怀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关于吃的美好记忆,这段记忆在脑海中萦绕,不断勾起味蕾的欲望。啊啊啊,不能想,越想越想吃,看着阿城先生描述的美味,我都有点忍不住了!
本期彩蛋:凡是关注“文苑”微信公众号,并参与《在心里最幽微的地方燃灯》读后留言的读者,前5名获得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新书一册;另选精彩留言者10名将获赠文苑刊系最新期刊一本。
@重庆 郭超《踏花归去马蹄香》(2018年第12期):
关于“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的出处,现在流传有多种说法。在本文中,作者写这句诗源自三苏家宴的典故。如此美妙的诗句,出自潇洒豁达的苏东坡口中,也无怪乎林语堂说只要谈起他,总能引起中国人亲切敬佩的微笑。鲜衣怒马、仗剑天涯的明亮少年,年少轻狂、肆意风流的烂漫人生,如同泰戈尔笔下的“头戴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我们感动于这样的诗句,恰是歆羡这样昂扬向上的明媚人生。然而,世人却又常常像在梦中逐花的旅人,一生安眠在迷局之中。白云守端曾有一首《蝇子透窗偈》:“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得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我们多像这首偈子中的苍蝇,执拗于眼前的窗纸,寻寻觅觅大半生,不过变成了白发迷途人。而何时散尽眼前的迷雾,见得生命真淳,才能发现人生辽阔,天大地大好驰骋,自会有属于自己的“踏花归去马蹄香”。一篇好文能给人很多感悟,感谢《文苑·经典美文》给我们带来了如此精彩的《踏花归去马蹄香》!
@四川恩阳 罗仲文《祖母的季节》(2018年第12期):
我也有个提着篮子在村庄周围游走的祖母,一年四季都是她大展身手的季节:采茶、挖嫩野菜、摘栀子花、剪野百合、扯草药、摘浆果……一部分给我们小孩子吃玩、一部分换钱补贴家用,一直理所应当地接受着。祖母走过多年崎岖而漫长的山路,直到看到这篇《祖母的季节》,直到体会到那背后的况味,才知道这季节里的不易,才忍不住热泪盈眶。
@河南郑州 孙鹏《美丽的草原正在变成传说》(2018年第11期):
读罢此篇,掩卷沉思,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环保做一些什么改变呢?其实,我们不必好高骛远地定一个伟大而空泛的目标,我们只需要做好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环保人,比如节约用纸。因为我发现学校每天产生各种各样的废纸都被混杂在垃圾中倒掉了。如果我们做好垃圾分类,那些用过的作业本、草稿纸等就可以二次利用,算起来,一年能少砍伐多少棵树啊!环保不是喊口号,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出改变,以此来影响到更多人。希望我们的一言一行,一次次小小的改变,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人,让我们身边的人影响他们身边的人……
@江苏苏州 唐亦星《亲爱的巴赫先生》(2018年第12期):
我也跟长安小姐姐一样,有个童年时的梦,只不过她的是大提琴,我的是素描画。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我很偏爱那些不言不语的石膏像,迷恋铅笔线条落在纸页上的黑白阴影。我觉得渺小的自己能在一支笔里呼风唤雨、一掌乾坤。后来上了高中,因为学习任务重不得不放弃了素描,可贴了满墙的泰戈尔、雅典娜、大卫小卫依然不舍得摘。读到这篇《亲爱的巴赫先生》,我突然有点儿释怀了。原来一切缘起终会缘落,素描给了我这样一段好时光,我也该将它收起好好珍藏。
@山东济南 翟笛《哦,高老头》(2018年第11期):
初读朝颜老师的文章《哦,高老头》时,只觉得作者很是幸运,上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再读时,忽然察觉,其实“高老头”也很幸运,因为他教学时遇到了一个没有辜负他期望的学生。师生之间,从来都不是单项选择,而是互相理解认可的。“高老头”的外号,正好印证了学生们对他的喜爱。突然就想到了自己读书的时候,喜欢一个老师,也是爱给他(她)起外号,因为一个特别的称呼便是我对你最好的认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