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忍受如此多的委屈还去心忧天下呢?没有多少人。所以地球上来过这么多人,让人们记住的总是少数。《茶馆》中耿直的常四爷凄楚地说道:“我爱国呀,可谁爱我呀?”常四爷求自力更生而不得的处境让人怜悯同情,而林公不为当权者所容却还在爱着天下百姓的风范则令人景仰叹服。苦难是一面绝佳的镜子,任何生命的倔强与否,都可以从这面镜子里找到答案。阮籍借狂以避祸,陶潜借淡以自清,这样的人我也很欣赏。“穷则独善其身”,经营好自己的小天地,也是一种境界。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慷慨前行,捐躯赴国,才是一种大境界。林公就是这样的人,历史和人民更需要的,是林公这样的人。被需要着,被千千万万的人需要着,也是一种幸福吧。让我们一同为林公燃一柱心香,穿越时空,向这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致以我们崇高的敬意
----读《把栏杆拍遍》
当代文坛好诗真的是越来越少了,这不是因为写诗的人太少,而是因为写诗的人太多了。无病呻吟与感情泛滥齐飞,矫揉造作与堆砌编排一色。上半身写作走了,下半身写作来了。更有一名叫做苏菲舒的诗人,先把衣服脱光再朗诵自己的诗歌。真是一脱倾城。“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崔健的怒吼声中,更多的是无奈。如果辛弃疾能看到当今诗坛的怪现状,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用一身铁骨、一颗雄心、一腔热血写作的辛弃疾是纯爷们儿。他的诗是真正的英雄之诗。他的诗是真正的斗士之诗,在当时那个时代,他无疑是孤独的,因优秀而孤独。但梦想与他同在,信念与他同在,后世每一个理解他的人与他同在。腾格尔说:“有些作品是用来流行的,有些作品是用来流传的。”辛弃疾的作品已经流传到了今天,并且将继续流传下去。
----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诸葛亮走的那一夜,秋风萧瑟,渭水流淌。我相信,那晚的夜色,一定万分的凄凉。他是一代枭雄曹操最忌惮的人,他是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称为神人的人。惊才绝艳的周瑜在中军帐里枉自惆怅,力挽狂澜的陆逊于八阵图里跌跌撞撞。邓艾偷袭蜀国时对诸葛亮的题词跪拜惊叹,被捉住了七次的蛮王孟获在孔明死后哭得湿了衣裳。一个能征服朋友也能征服对头的人,一个能被对头欣赏与敬畏的人,不是神人是什么呢?后世的君王赞美诸葛亮是为了让臣子们如孔明般为自己尽忠。而老百姓却只为了他那颗为国为民的心。郭靖在襄阳城上对杨过说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又说:“我和你郭伯母多次讨论过襄阳城守不守得住,到最后,就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是的,反正是至死方休,又何必为守不守得住去伤神。同样,反正是至死方休,又何必为蜀汉能支撑到什么时候去烦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短短的八个字把古往今来所有忠臣良将的心思都道尽了。他们是世上最累的人群。但他们无怨无悔。是的,无怨无悔!
----读《读韩愈》
地球上来过很多人,但人们记住的,只是那些在其生命之树上结出果实的人。韩老师,无疑就是这样的人。韩愈曾做过国子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称他一声韩老师,相信他老人家不会不同意。韩老师以及像韩老师一样的中国每一个封建知识分子,都渴望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舞台,而这个舞台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给予的。“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们的出路,也是他们的宿命。有人说:“聪明人领导笨人,难受的是聪明人。笨人领导聪明人,难受的还是聪明人。”知识分子碰到一个贤明的君主,当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点背恰巧碰到一个糊涂蛋似的皇帝,就只能慨叹“所托非人”或“独怆然而涕下”了。但问题是,当碰到的皇帝二百五,又不愿就此轻易地绞杀理想,该怎么办?韩老师的选择是,把苦水咽到肚子里。朝着自己的理想——走下去。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是个天。惠特曼说:“尽管在命运的迎头痛击下我头破血流,但我还在往前走。”韩老师在往前走,且终于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一片江山尽姓韩”,皇帝亏待了他,但历史没有亏待他。势利如媒体的历史也不得不为他记上一笔。韩老师最终还是赢了。愿他含笑于九泉。
----读《读柳永》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官居四品时,为其吹拉弹唱的就有上百人,他看着身边正值妙龄的家姬樊素和小蛮,吟着“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真是风光无限,得意非凡。但白居易晚年,却寂寞孤独。伤心怨艾。中国古代的绝大部分诗人看待妓女,玩赏的成分多,尊重的成分少。人与人之间,无论地位有多大差别,但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不尊重妓女,妓女又怎么会尊重他们?柳永是尊重妓女的,他把她们视为知己而不是玩物。所以在一贫如洗的他死了之后,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尽管没有亲族祭奠他,但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我努力想象出这样一幅场景:天愁地惨,一代浪子词人柳永的棺木两旁,一群妓女在哭泣着为他送行。而路边的行人则指指点点,说东道西。这样的场景,凄绝,艳绝,又惊世骇俗!为什么只有妓女们才读懂了柳永,其他人呢,他们都到哪里去了?杨柳岸的晓风还在轻轻吹拂,一弯残月在墨染的天空中默默无语。那个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浪子已经放下了他的酒杯,停止了他的吟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是多么浪漫,又是多么辛酸。可是我还是执着的以为:一个人,能够用自己的真情换得他人的真情,他就是幸福的。一个人,自己的一腔心事终有一群人甚至只有一个人懂,他也不是孤独的。柳永,你是幸福的,你并不孤独。你听到我说的这些话了吗?
----读《乱世中的美神》
苏格拉底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他说我们应该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他还说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问题是,浑浑噩噩者固然体会不到“懂得”的快乐,但也不会有“不懂”的困惑。就像鲁迅形容的铁屋子里的人,处于沉睡状态,无喜亦无忧。而苦苦思索者看得透,想得多。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风景,却无法将这风景指点给常人。鲁迅先生写道:“如呐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这是鲁迅的境遇,是李清照的境遇,也是所有其思想超越他所属的时代的思想者们的境遇,因为他们都太高绝,“曲高和寡”,无人喝彩。我一直认为感到无奈和感到孤独是每个人最痛苦的两种感受。因为无奈说明无计可施,孤独则是无人理解。如果既感到无可奈何,又感到彻骨的孤独,那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了。不幸的是,这两点李清照都具备。“天教易安传好句,故生百难在人间。”这样的诗句当然是为了遥祭李清照的芳魂。但是李若泉下有知,她定会惨然一笑。如果让她选,相信她宁可做一个幸福的小女人也不愿意去做一个大诗人。但是天意弄人啊天意弄人,这真是让人无可奈何,无可奈何。面对这样一位女性,我知道无论我怎样去组织语言,都是苍白的。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去告诉每一个懂得美的人去读一读清照写的诗,想一想清照这个人。我还有一个很私人的想法,如果我是那个小女孩,能有机会承继李的平生所学,该有多好啊。
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忍受如此多的委屈还去心忧天下呢?没有多少人。所以地球上来过这么多人,让人们记住的总是少数。《茶馆》中耿直的常四爷凄楚地说道:“我爱国呀,可谁爱我呀?”常四爷求自力更生而不得的处境让人怜悯同情,而林公不为当权者所容却还在爱着天下百姓的风范则令人景仰叹服。苦难是一面绝佳的镜子,任何生命的倔强与否,都可以从这面镜子里找到答案。阮籍借狂以避祸,陶潜借淡以自清,这样的人我也很欣赏。“穷则独善其身”,经营好自己的小天地,也是一种境界。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慷慨前行,捐躯赴国,才是一种大境界。林公就是这样的人,历史和人民更需要的,是林公这样的人。被需要着,被千千万万的人需要着,也是一种幸福吧。让我们一同为林公燃一柱心香,穿越时空,向这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致以我们崇高的敬意
----读《把栏杆拍遍》
当代文坛好诗真的是越来越少了,这不是因为写诗的人太少,而是因为写诗的人太多了。无病呻吟与感情泛滥齐飞,矫揉造作与堆砌编排一色。上半身写作走了,下半身写作来了。更有一名叫做苏菲舒的诗人,先把衣服脱光再朗诵自己的诗歌。真是一脱倾城。“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崔健的怒吼声中,更多的是无奈。如果辛弃疾能看到当今诗坛的怪现状,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用一身铁骨、一颗雄心、一腔热血写作的辛弃疾是纯爷们儿。他的诗是真正的英雄之诗。他的诗是真正的斗士之诗,在当时那个时代,他无疑是孤独的,因优秀而孤独。但梦想与他同在,信念与他同在,后世每一个理解他的人与他同在。腾格尔说:“有些作品是用来流行的,有些作品是用来流传的。”辛弃疾的作品已经流传到了今天,并且将继续流传下去。
----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诸葛亮走的那一夜,秋风萧瑟,渭水流淌。我相信,那晚的夜色,一定万分的凄凉。他是一代枭雄曹操最忌惮的人,他是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称为神人的人。惊才绝艳的周瑜在中军帐里枉自惆怅,力挽狂澜的陆逊于八阵图里跌跌撞撞。邓艾偷袭蜀国时对诸葛亮的题词跪拜惊叹,被捉住了七次的蛮王孟获在孔明死后哭得湿了衣裳。一个能征服朋友也能征服对头的人,一个能被对头欣赏与敬畏的人,不是神人是什么呢?后世的君王赞美诸葛亮是为了让臣子们如孔明般为自己尽忠。而老百姓却只为了他那颗为国为民的心。郭靖在襄阳城上对杨过说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又说:“我和你郭伯母多次讨论过襄阳城守不守得住,到最后,就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是的,反正是至死方休,又何必为守不守得住去伤神。同样,反正是至死方休,又何必为蜀汉能支撑到什么时候去烦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短短的八个字把古往今来所有忠臣良将的心思都道尽了。他们是世上最累的人群。但他们无怨无悔。是的,无怨无悔!
----读《读韩愈》
地球上来过很多人,但人们记住的,只是那些在其生命之树上结出果实的人。韩老师,无疑就是这样的人。韩愈曾做过国子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称他一声韩老师,相信他老人家不会不同意。韩老师以及像韩老师一样的中国每一个封建知识分子,都渴望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舞台,而这个舞台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给予的。“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们的出路,也是他们的宿命。有人说:“聪明人领导笨人,难受的是聪明人。笨人领导聪明人,难受的还是聪明人。”知识分子碰到一个贤明的君主,当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点背恰巧碰到一个糊涂蛋似的皇帝,就只能慨叹“所托非人”或“独怆然而涕下”了。但问题是,当碰到的皇帝二百五,又不愿就此轻易地绞杀理想,该怎么办?韩老师的选择是,把苦水咽到肚子里。朝着自己的理想——走下去。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是个天。惠特曼说:“尽管在命运的迎头痛击下我头破血流,但我还在往前走。”韩老师在往前走,且终于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一片江山尽姓韩”,皇帝亏待了他,但历史没有亏待他。势利如媒体的历史也不得不为他记上一笔。韩老师最终还是赢了。愿他含笑于九泉。
----读《读柳永》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官居四品时,为其吹拉弹唱的就有上百人,他看着身边正值妙龄的家姬樊素和小蛮,吟着“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真是风光无限,得意非凡。但白居易晚年,却寂寞孤独。伤心怨艾。中国古代的绝大部分诗人看待妓女,玩赏的成分多,尊重的成分少。人与人之间,无论地位有多大差别,但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不尊重妓女,妓女又怎么会尊重他们?柳永是尊重妓女的,他把她们视为知己而不是玩物。所以在一贫如洗的他死了之后,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尽管没有亲族祭奠他,但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我努力想象出这样一幅场景:天愁地惨,一代浪子词人柳永的棺木两旁,一群妓女在哭泣着为他送行。而路边的行人则指指点点,说东道西。这样的场景,凄绝,艳绝,又惊世骇俗!为什么只有妓女们才读懂了柳永,其他人呢,他们都到哪里去了?杨柳岸的晓风还在轻轻吹拂,一弯残月在墨染的天空中默默无语。那个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浪子已经放下了他的酒杯,停止了他的吟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是多么浪漫,又是多么辛酸。可是我还是执着的以为:一个人,能够用自己的真情换得他人的真情,他就是幸福的。一个人,自己的一腔心事终有一群人甚至只有一个人懂,他也不是孤独的。柳永,你是幸福的,你并不孤独。你听到我说的这些话了吗?
----读《乱世中的美神》
苏格拉底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他说我们应该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他还说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问题是,浑浑噩噩者固然体会不到“懂得”的快乐,但也不会有“不懂”的困惑。就像鲁迅形容的铁屋子里的人,处于沉睡状态,无喜亦无忧。而苦苦思索者看得透,想得多。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风景,却无法将这风景指点给常人。鲁迅先生写道:“如呐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这是鲁迅的境遇,是李清照的境遇,也是所有其思想超越他所属的时代的思想者们的境遇,因为他们都太高绝,“曲高和寡”,无人喝彩。我一直认为感到无奈和感到孤独是每个人最痛苦的两种感受。因为无奈说明无计可施,孤独则是无人理解。如果既感到无可奈何,又感到彻骨的孤独,那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了。不幸的是,这两点李清照都具备。“天教易安传好句,故生百难在人间。”这样的诗句当然是为了遥祭李清照的芳魂。但是李若泉下有知,她定会惨然一笑。如果让她选,相信她宁可做一个幸福的小女人也不愿意去做一个大诗人。但是天意弄人啊天意弄人,这真是让人无可奈何,无可奈何。面对这样一位女性,我知道无论我怎样去组织语言,都是苍白的。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去告诉每一个懂得美的人去读一读清照写的诗,想一想清照这个人。我还有一个很私人的想法,如果我是那个小女孩,能有机会承继李的平生所学,该有多好啊。
赞(0)
最新评论